王延群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清晨是一天當中最寶貴、最美好的時光。于是,為了強身健體,人們便紛紛涌入“晨練”的洪流。特別是一些老年人,他們清早睡不著,喜歡在黎明時分到公園、江邊、湖邊或路旁的樹林里去做各種鍛煉。
然而,現代保健醫學研究表明,清晨并不是鍛煉身體的最好時機,特別是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極為不利,相對而言,暮練要比晨練更有利于健康。
醫學上把氧氣含量充足,而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成分含量較少的空氣稱為新鮮空氣。那么,在一天當中什么時候的空氣最新鮮呢?我們都知道,綠色植物是在白天有陽光照射時才進行光合作用的,此時它們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而到了夜晚則正好相反,植物會吸收氧氣并釋放出二氧化碳。清晨太陽還沒有升起,綠色植物還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此時是一天中空氣含氧量最低、含二氧化碳量最高的時間。若在此時進行鍛煉也就無法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了。
冬天,尤其不宜進行晨練。冬季的早晨地表氣溫低,天上氣溫高,常出現氣溫逆增現象,使大氣停止上下對流活動,各種有害物質不能向空氣上層擴散,所以就沉積、停留在人們的呼吸帶。若在此時鍛煉,就會吸入更多的煙塵和有毒、有害氣體,危害身體健康。冬天的霧天很多,一般是早晨的霧最濃,而晨霧中往往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霧天鍛煉時大量吸入不潔凈的空氣,可引發氣管炎、咽喉炎、結膜炎和各種過敏性疾病。

早上感官不敏感,運動協調能力較差,容易造成碰、撞、扭傷等,心率與血壓的波動也比傍晚大得多,這對健康會構成威脅。有關學者曾對心臟病史的病人調查發現:上午9點鐘左右發作心臟病的概率比下午1點鐘左右要高三倍,早晨起床后的幾小時更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這主要是因為早晨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
早晨是肝臟中含糖量最低時期,老年人若在這段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運動的能量將主要靠脂肪分解供給。脂肪作為能量物質進入血液后,由于機體不能有效地利用其中的游離脂肪酸,因而導致血液游離脂肪酸濃度顯著增高。過剩脂肪酸所帶來的毒性,往往引起各種心律失常現象,甚至引起心源性休克。
英國《運動醫學》雜志發表文章,認為晨練之后,人體的免疫功能會有所下降。經測試,許多晨練的游泳運動員體內的一些激素水平明顯升高,這些激素對人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同時還發現,晨練之后他們唾液的流動速度明顯減慢,而唾液流動是幫助人們抵御感染的有效途徑,緩慢的唾液流動會使人們更易于感染病毒。
對身體素質較差的老年人來說,晨練實在是得不償失。所以,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不宜晨練。
運動生理學研究表明:下午4點到7點激素調整和活性良好;人體最大攝氧量約在下午6點;心跳和血壓的調節在下午5點到6點之間最為平衡;而機體嗅覺、觸覺、視覺等也在下午5點到7點之間最敏感。因此專家建議,傍晚運動的效果最好。在這段時間里,人的肢體反應的靈敏度及適應能力都達到最高峰,心率及血壓的上升率也最為平穩,在這段時間內鍛煉,引起心跳加速及血壓上升率較低,對健康有益。
研究還認為,傍晚運動距睡眠時間較短,所產生的疲勞能改善睡眠狀態,促使較快入睡。
另外,傍晚鍛煉更適于腦力勞動者。經過一天的腦力勞動,許多事情都存在于腦海之中,如在晚餐半小時后,選擇一幽靜之處,舒筋展腰,松弛精神,就能使思維清晰。只要照平常速度走路,每分鐘113步到115步,每天40分鐘,就可以達到促進心肺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運動效果。
總之,老年人保健鍛煉,暮練比晨練安全,效果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