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梅
【摘要】本文闡述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一課的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針對史實過多學生難以展開學習等問題,提出綜合運用活動探究法、討論法、多媒體音視頻展示法等多種對策,成功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成效。
【關鍵詞】歷史 教學方法 綜合運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A-0106-03
初中歷史課需要理解、記憶大量的史實,學習起來比較枯燥,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本文針對這一問題,綜合運用活動探究、討論、多媒體音視頻展示等多種方法展開歷史課教學,現將《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一課的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記錄如下。
一、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圖片,能看出圖中顯示的是哪個少數民族嗎?(課件展示蒙古族相關圖片)
生:是蒙古族。
師:對。蒙古族曾建立起一個強大的政權——元朝并統一了中國。那么,蒙古族是怎樣興起、壯大并統一全國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0課《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生翻閱教材,師板書)
設計意圖:用課件展示圖片引出課題,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目光,使其更快地進入教學情境。
師:學習這一課,我們主要掌握兩個內容:①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蒙古滅西夏與金、元朝的建立與統一;②文天祥抗元斗爭的事跡。
設計意圖: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心中有數。
二、展開教學
片段一
師:首先來學習第一個內容。(師板書: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師:統一前的蒙古族過著怎樣的生活呢?一起來看圖片。(課件展示圖片)
生:蒙古族善騎射,過著逐水草而居游牧生活。
師:沒錯,現在一起來讀一讀《蒙古秘史》中的四句詩吧。(課件展示詩句: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學生齊讀)
師:大家讀得很好,讀出了悲傷、沉重的感覺。下面我們來看一段視頻。(播放電視劇《成吉思汗》片段,時長2分鐘)
師:結合《成吉思汗》視頻和《蒙古秘史》詩句思考,當時的蒙古草原上是什么局面?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這一局面后來是怎樣改變的?認真閱讀課本第47頁,然后回答問題。(生閱讀、思考)
師:誰來回答問題?
生1:當時的蒙古草原是部落混戰、動蕩不安的局面,人民最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后來是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
師:鐵木真在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他被擁立為大汗,被尊稱為“成吉思汗”。通過學習課本第47至48頁,我們發現鐵木真能統一蒙古的原因是什么?
生2:客觀原因是部落混戰、民族壓迫、人民渴望和平安定。
生3:個人原因是鐵木真意志堅強、機敏果敢。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為什么成吉思汗被毛澤東稱為“一代天驕”,他最大的歷史貢獻是什么?(課件展示毛澤東詩歌《沁園春·雪》)
生4:成吉思汗最大的歷史貢獻是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
師:請根據相關史實說說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鞏固統治?有什么作用?
生5:行政方面建立了軍事、行政和生產相結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機構。
生6:軍事方面組建了一支護衛部隊。
生7:文化方面創制了蒙古文字。
生8:這些措施促進了蒙古族的發展壯大,為以后蒙古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設計意圖:采用圖片和視頻進入新課,能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上。且圖片與視頻較直觀地展示蒙古族統一前的狀態,教師引導學生從圖片和視頻中獲取有效信息,使其較快了解、記憶史實,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展開做好鋪墊。
片段二
師:蒙古統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發動了大規模擴張戰爭,對外占領了俄羅斯、中亞、印度河流域,對內則是對西夏和金發動進攻,那么,蒙古是怎樣滅西夏和金的呢?大家觀看視頻短片后,再翻開課本第48頁快速閱讀。(播放動畫短片《蒙古滅西夏與金》,師板書:蒙古滅西夏與金)
師:蒙古軍隊是怎樣滅西夏和金的?
生:利用西夏和金交惡的局面先滅掉國力較弱的西夏,又與南宋結盟南北夾擊金朝。
設計意圖: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入歷史課堂,通過學生較喜歡的動畫片形式,促進學生較快了解這段歷史,同時讓學生學得有興趣,還學得有效率。
片段三
師:至此,南宋與蒙古直接對峙的局面形成,雙方交戰持續了40多年。那么元朝是如何建立與統一的呢?一起來學習第三個內容,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本第49頁。(師板書:元朝的建立與統一)
師:元朝建立于哪一年?
生1:1271年。
師:建立者是誰?
生2:元世祖忽必烈。
師:定都在哪?
生3:大都(北京)。
(課件展示:126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繼承汗位,1271年改國號為元。)
師:結合材料與課本第49頁內容談一談忽必烈的治國方略。(課件展示閱讀材料:儒士元好問和張德輝請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師”的稱號,忽必烈悅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學,“圣度優宏,開白炳,好儒術,喜衣冠,崇禮讓。”)
師:從材料中可知忽必烈接受了漢族儒臣提出的治國方略:①接受“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②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③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這些統治措施對他完成統一大業有什么作用和影響?
生4:能鞏固政權,促進社會生產,穩定社會秩序,為元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那么,元朝是如何統一全國的呢?一起來觀看示意圖。(課件展示:元朝建立后繼續攻打南宋,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的都城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攻滅南宋殘部,最終完成統一全國的大任)
教師小結:蒙古政權1227年滅西夏,1234年滅金。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朝攻占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統一全國。
師:對于忽必烈建立元朝,意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是這樣說的。(課件展示:“人類遠祖阿丹以來屹于今日世上從未見廣有人民,土地,財貨之強大君主?!薄R可·波羅)那么,元朝的統一有什么歷史意義呢?
生6: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設計意圖:結合史料讓學生掌握元朝建立的史實和統一的歷史意義。這個環節中加入較多的師生互動,激活了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史實的印象。
師:想一想元朝的統一是我國封建社會在結束大分裂之后的第幾次大統一?[課件展示:春秋戰國(分裂)——秦朝(統一);三國(分裂)——西晉(統一);南北朝(分裂)——隋朝(統一);遼宋西夏金(分裂)——元朝(統一)]
師:元朝與歷史上曾經建立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相比,有什么不同點?(課件展示:元朝是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封建王朝)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所學知識,讓學生加深對史實的記憶及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片段四
師:在抗元斗爭中,南宋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其中一位是南宋著名將領文天祥,一起來看他的事跡吧。(課件展示文天祥畫像及生平介紹。文天祥是南宋抗戰派大臣,南宋滅亡后,他繼續抗元,但兵敗被俘,卻堅貞不屈,最后被殺害。被俘后,他先后寫下《過伶仃洋》和《正氣歌》)
師:特別是這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已經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句,你能讀懂它的意思嗎?
生1:自古以來人都難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價值、有意義。
師:那么文天祥的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生2:文天祥堅貞不屈的崇高氣節值得我們學習。
師:文天祥抗元為什么受到后人的敬佩?請結合十九大報告中“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會議精神談一談你的感悟。(開展課堂合作探究活動)
原因:
生3:文天祥在國家危難時刻,把自己的家財充作軍費,堅持抗元,保衛南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是正義之舉。
生4:抗元失敗后,文天祥表現出寧死不屈的精神,這種崇高的氣節已成為中華民族性格的象征。
感悟:
生5:文天祥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光照千古。
生6:當祖國深陷危難時,我們應挺身而出,為祖國的獨立、富強而努力奮斗。
生7:努力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探究的活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文天祥抗元斗爭的事跡時,讓學生聯系十九大會議精神,將歷史人物與現實有機結合起來,升華和深化了主題,達到了家國情懷的教育目的,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課堂總結
師:本課的內容已講完了,下面一起總結本課的知識要點:蒙古的興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蒙古滅西夏與金——元朝的建立與統一。元朝統一后疆域空前遼闊,在中國的歷史畫卷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為元朝感到自豪,而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的愛國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我相信,同學們好好學習,長大報效國家,祖國一定會變得更加繁榮富強!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下課?。úシ疟尘耙魳罚骸段业淖鎳罚?/p>
設計意圖:師生總結全文,進一步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我的祖國》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筆者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多媒體設備將枯燥難懂的歷史知識展示出來,展示形式主要有音頻、視頻、課件,同時將活動探究法、討論法、問答法等教學手段融入教學中,通過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帶領學生走進“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歷史當中,教學氛圍輕松、活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從民族抗爭、自強的事跡中得到啟迪,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從而達到了歷史教學的育人目的。由此看來,現代信息技術與歷史課堂的有效融合,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同時,筆者結合熱點,將歷史知識與十九大會議精神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深化教學主題,強化愛國教育的效果。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