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麗琴
【摘要】本文論述幼兒在自主游戲中自行選擇游戲區域和游戲計劃,能充分展現孩子的真實想法,使游戲的開展更能滿足幼兒的愿望和需要,表現出積極的、富有創造性的游戲行為,不斷生成新的游戲主題,推進游戲向縱深發展。
【關鍵詞】自主游戲 自由 自主 開放 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A-0153-02
一次隨機跟班觀察大班幼兒建構游戲,在近1小時的游戲觀察中,筆者充分感受到幼兒在自主游戲中所迸發出的創造力。孩子們在自由、自主、開放的游戲環境中呈現的精彩表現,超乎我們成人的想象。教師在整個活動中的角色定位——指導、介入、支持,也都把握得恰到好處。下面筆者將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的精彩表現呈現一二。
一、自主選區
早晨入園,有四位小朋友選擇了建構區,他們陸續來到自己的選卡區選好區域做計劃。從他們的計劃中,筆者能看懂孩子選的區域。到區域要做什么?他們想建構的是城堡。想邀請誰和自己一起玩?他邀請的同伴是39號(同伴身上都有學號)。先做好計劃的孩子,有的送給老師看,和老師交流;有的與同伴交流;還有部分幼兒在小聲閱讀畫冊上的內容。
評析:在這個環節,幼兒的活動行為是非常有序的。在做游戲計劃時,孩子們都有自己獨特的記錄區域特征的方法,有的畫面成人或許看不懂,但孩子有自己的理解方式。他們有的是用表征方式記錄,有的是用符號代替。例如18號瑤瑤想到建構區游戲,她就畫了幾塊積木,但建什么在她的計劃中筆者看不出來到。或許可以這樣認為,孩子的計劃我們并不一定非要看懂。
二、自主建構
場景一:四位小朋友一起到了建構區,他們小聲商量著建構的主題。東東說:“我們今天搭城堡吧,我昨天搭的就是城堡。”大家沒有異議,他們很快從活動室外找來了一塊大的紙板,并把紙板放在教室中央后,各自到材料區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一開始,他們在紙板下放了四個易拉罐,發現不穩,又在下面加了兩個易拉罐,這樣就建好了城堡的第一層。他們用薯片筒開始建第二層時,不小心碰倒了城堡,于是他們又開始重建,不一會,一位小朋友走過來,不小心碰倒了城堡,孩子們流露出失望的表情。此時張老師走過來說:“有沒有發現你們選的位置不太合適?”孩子們說:“對,這里不行,走來走去的人太多了,我們搬到里面一點吧!”大家一起動手換了一個干擾相對較少的地方。
評析:從他們的討論中筆者知道,東東已經具有一定的建構城堡的經驗,所以當他提出搭建的主題后很快得到了同伴的贊同,他們沒有為主題意見不一而爭論。作為大班的幼兒,大家一起確定游戲主題進行游戲的能力非常重要,只有大家達成共識,才能更好地展開合作。孩子們因兩次建構城堡都不成功而表露出失望的表情時,教師引導幼兒關注游戲場地的選擇是否合理,用一句提問啟發幼兒思考:“有沒有發現你們選的位置不太合適?”就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孩子們找到了失敗的原因。可見,教師適時的介入,為孩子繼續游戲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
場景二:四位小朋友移動了建構場地,他們很順利地用高低結構的材料組合搭建好了城堡。東東說:“下面我們搭建一條大馬路吧!”大家都同意東東的想法。他們拿來了很多紙杯搭建起了馬路,洋洋用兩個空簍子反扣在紙杯上。筆者非常好奇他的行為,忍不住問:“你這建的是什么呀?”他說:“你沒見過嗎?這是遮陽棚!”筆者說:“你真了不起,真會動腦筋,這簍子放在上面還真像。”洋洋很是自豪,瑤瑤則露出了羨慕的目光。
評析:孩子在游戲中,當獨特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呈現出來時,成人并不一定能看懂孩子的意圖,教師及時的鼓勵能較好地激發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和持續性,尤其是教師要有看懂孩子在游戲中的行為的能力,才能認同和理解幼兒運用材料在游戲中的假想做法。其實,在游戲過程中,材料在每個孩子心中都能想象成不同的替代物。
場景三:他們又找來了兩盒麻將,東東說:“我們再建一條河吧!這樣就好看多了。白色朝上的就是小魚,藍色朝上的就是河水。”他們很快搭建成了一條小河。這時張老師從其他區域走來,不解地問:“你們這是什么?感覺有點亂。”洋洋說:“對了,我們應該做個標識,別人一看就懂了。”于是兩位小朋友走到美工區做起了標識。他們做了三個標識:河的標識、危險的標識和不能下水的標識。
評析:游戲中,教師與幼兒的有效互動,能激發幼兒的游戲靈感。麻將正反兩面的平鋪,這是什么?張老師聽不到孩子的交流,是看不懂的。但張教師的一句提問,讓兩位小朋友馬上想到了做標記。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在游戲中及時得到了運用。從游戲中也能發現,東東小朋友在四個同伴中一直處于指揮的角色,小朋友也很樂意聽從他的指揮。
場景四:建構區的空間基本被用完了,東東向張老師求救:“張老師,我們沒有地方搭了。”張老師說:“看看兩邊的桌子是不是也可以用呢?”孩子們又有了想法:用椅子、桌子和幾塊紙板建構了一個飛機場。毛毛從材料超市搬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汽車,放在了城堡中間。
游戲時間到了,孩子們把各類材料歸集到相應的材料區,做到了從哪里拿來,放回到哪里去。
評析:當孩子在建構中遇到困難時,張老師的巧妙之處,就是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而是提出問題讓幼兒思考,讓幼兒討論,自己想辦法解決。四位小朋友商量后決定建造飛機場,城堡的功能越來越大,孩子們建構的主題更加豐富。
場景五:回顧交流中,小朋友在自己的計劃簿上開始游戲回顧,筆者觀察到孩子的回顧畫面比游戲前的內容豐富了很多。東東小朋友說:“當我們地方不夠時,是張老師提醒了我們,桌子和椅子也可以用,所以我們又搭了一個飛機場。”
評析:在回顧交流中,四個孩子回顧的畫面內容更加豐富,并有新的內容生成:計劃中他們有的只是畫了建構的材料;有的畫的是建構區的特征,建構什么并不清楚;有的有主題畫了個城堡,但是城堡具體是什么樣的?孩子們在建構中通過與同伴的互動、與材料的互動、與教師的互動,以及運用已有經驗的遷移,新的城堡就建構好了。筆者從中看到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操作能力、想象力、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從中我們也看到了幼兒建構學習的深度。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游戲是孩子的生命,游戲是孩子獲取知識的基本活動形式。”在游戲中孩子能自覺遵守游戲規則,環境自由寬松,材料自主選擇,同伴志趣吻合,就能盡情享受自主游戲創造帶來的魅力。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