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傳媒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自媒體群體的廣泛存在,越來越多的冤假錯案被揭露出來展現在人們的視線中,也因此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巨大反響。就冤假錯案而言,其成因及解決機制是非常復雜的,歷來也是司法機關所關注的重點問題。2017年7月10日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會議強調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時代全社會要以一種積極的姿態去響應時代號召。因此在大數據強勢崛起的時代,如何利用好這把“利劍”有效的防范冤假錯案的產生,亦是這個時代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冤假錯案;成因;大數據;預防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8-0012-03
作者簡介:徐芳,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2016級偵查學研究生。
黨的十九大的召開再次釋放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治國家的最強音。實現公平正義一直以來都是司法所追求的最終目標,“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習總書記針對司法公平正義所提出來的要求,所希望的就是實現依法治國,樹立全國人民對法律的信仰。然而一個不太大的冤案往往就足已輕易摧毀花費十年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在人民群眾中所樹立的法律權威。翻閱歷史,放眼古今,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在法治發展狀況落后的過去,還是在法治發展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冤假錯案一直就像一個頑疾般存在,如何把這樣的“犯錯率”降到最低甚至沒有,對全社會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對于已經進入信息化社會和大數據時代的今天,如何有效利用大數據資源,針對冤假錯案在偵查階段的形成原因,抓住每一種可能防范冤假錯案機制的機會并將其降到最低已顯得勢在必行。
(一)傳統偵查模式的負面影響
《刑事訴訟法》第53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①但在我們“從人到案”的偵查模式中,偵查人員已經先入為主的將犯罪嫌疑人作為作案人,只是去尋找一些證據來印證在犯罪嫌疑人身上。這樣的偵查模式與我們所提倡的“疑罪從無”法律原則的相背離。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案件存疑時應當適用“疑罪從無”原則,但是在實踐中疑罪難從無。“念某投毒案”就是典型案件,案件發生后,偵查人員就以慣有的思維定式判定念某有罪,積極尋找能夠印證念某有罪的證據,而對念某無罪的證據則予以忽視甚至是不予收集,這樣必然就給案件最初成為冤假錯案埋下了隱患,最后也確實如此。
(二)現場勘查中存在的問題
現場勘查是刑事案件偵查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其直接影響著偵查工作的質量。對于一些現場證據容易滅失,現場痕跡不易提取的案件,現場勘查稍有失誤對整個案件的影響更是重大。目前來說,我國現場勘查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1.偵查人員主觀上的失誤。許多刑事案件發生以后,現場痕跡會因為現場保護工作沒有做到規范細致,以及有關先行到達的民警隨意觸摸翻動現場的東西,抽煙喝水而導致現場遭受污染,這些習慣性的行為都直接影響了勘查人員的現場勘查。除此之外,偵查人員對現場勘查的不夠全面,只注重對于現場明顯位置的物證的提取,而對于微量物證等檢材則往往因不夠重視而被忽視,只注意勘查第一現場,而忽視與案件有關的第二現場。
2.現場勘查程序不規范。1994年轟動一時的辛普森殺妻案,面對眾多指向他的證據,他本人及其辯護團隊就提出了現場勘查的程序不規范,因此這些證據不規范、不可靠、不可采信,而這也是對案件有重大影響的因素。我國對于刑事案件偵查中的現場勘查這一部分其實是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的,但是在實務中,基層辦案人員強大的辦案壓力下單純追求工作效率往往會讓偵查人員忽視程序性規范,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會導致對現場痕跡證據的破壞,另一方面也對所提取物證的可采用信提出了合理懷疑。
(三)鑒定意見錯誤的誘發
在我國,鑒定意見是重要的并且具有較強權威性的證據之一。有研究報告曾表明接近有三分之一的訴訟爭議案件需要科學的鑒定結論來予以證實,而這些鑒定結論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是占了相當大的比重。②然而在司法實踐過程中,法官受制于專業知識的限制,在無法從專業上去判斷和取舍的情況下,更傾向于信賴和采納鑒定人員給出的專業性的鑒定意見。導致鑒定意見出錯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鑒定意見本身的錯誤。鑒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受制于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所能提供的鑒定器材以及鑒定人員是否有疏忽大意的情況。另外對于偵查人員所收集到的物質能否及時而不受污染的的迅速鑒定,也是鑒定人員所作出的鑒定結論是否可信的重要考量因素。
2.鑒定意見的偽造。有關數據對錯案案例的調查顯示表明在這些錯案中有接近十分之一的案件是因為案件中存在虛假的鑒定意見。而且這些案件都是發生在故意傷害、故意殺人、強奸等暴力犯罪案件。③鑒定意見造假的動機我們很明顯就可以推斷出來,無非是利益和權力的誘惑,以及在人情社會的壓力。
(四)對口供的過分依賴
在對犯罪嫌疑人開展調查的眾多證據中,口供是重要的證據之一。對于現場不易提取痕跡物證,或者提取痕跡物證難以突破案件的情況下,口供就成了辦案最有利的突破口,因此偵查人員的刑訊逼供也就是常用的手段。在刑訊逼供遭公眾強烈反對的當代,很難想象在封建時代,刑訊逼供在歷史的舞臺上曾被作為一種公開、合法的訊問手段,因刑訊逼供造成的冤假錯案更是不勝枚舉。在人權觀念大力倡導的今天,以及在法律明確規定禁止刑訊逼供的社會背景下,許多辦案人員為了避免被發現有非法取證情況,摒棄了過去殘忍殘暴的給予肉體上的痛苦,取而代之是對其進行精神催殘,迫使其招供。
自2012年以來,大數據(big data)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并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④自2014年開始,大數據已經4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系統性權威性的文件,提出了我國大數據的頂層設計。⑤在當今的中國,大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已經不同程度的滲透到各個行業和領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發展。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及其所具備的優勢以及對社會帶來的積極推動力,引發了在刑事司法活動中的逐步應用該項時代變革技術的思考。對于將這一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生事物如何快速的應用于公安偵查案件中,由此對于冤假錯案的防范將會帶來的積極意義也是備受關注和重視。
(一)大數據下偵查模式的轉變
一直以來我國的偵查模式主要以“從人到案”和“從案到人”兩種模式為主。在大數據的時代,可以利用數據來為辦案服務,在以往傳統偵查模式的基礎上提出“從數據到案”和“從案到數據”這種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的偵查模式。所謂的“從數據到案”即是統一證據標準,制定規范的統一的符合偵查階段特點的證據標準,錄入相應的符合各機關要求和特點的辦案智能輔助系統,以此來嚴格約束偵查人員對于符合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標準的案件的移送審查起訴程序。“從案到數據”即是建立相應的政法大數據辦案系統,將案件上傳到相應的數據庫,將案件轉化為公安機關內部的數據分析資料,加強對疑難案件的復查復析。同時數據分析也是對本地區高頻案件開展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的有效方式之一,從源頭降低犯罪率。
在偵查實踐中不少剛入警的年輕偵查員即使是對于案情簡單的刑事案件,由于經驗的缺乏,對于哪些證據要取,該怎么取證據并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思路。很多情況下都是老偵查員帶著年輕偵查員憑借辦案經驗,認為案件差不多了就往法制科報,但法制科一查看證據不齊全,必然就將案卷打回。倘若嵌入證據標準指引的政法大數據辦案系統,這樣的問題就變得很簡單了。按照刑事案件的偵查過程進行制作詢問筆錄,發現、提取、固定證據以及收集相關物證和被害人的傷情鑒定后,向當事人送達相關的文書和通知相關情況。緊接著就是將與案件有關的證據材料掃描上傳,并且根據證據標準注明證據文件的相關情況,最終提交給法制部門審核。更值得一提的是,證據標準指引系統具備了電子卷宗識別功能,識別之后自動將證據進行提取,并進行證據程序合法性自動審查。⑥
冤假錯案的發生是當前在我國的國情下“由人到案”的偵查模式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大數據下的創新偵查模式,利用數據錄入的精確性的特點強化偵查人員辦案的證據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但轉變偵查模式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作為一種偵查案件的流程、方式的偵查模式,無論是傳統常規的偵查模式亦或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從數據到案”的偵查模式都是為偵查服務,都是為了更準確而又高效的查明案件事實,證實涉嫌犯罪,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所以在冤家錯案的防范機制中不單單只是轉變偵查模式所能轉變的,與此相并行的偵查人員辦案理念的轉變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二)巧用視頻音頻技術,提高現場勘查的質量
公安部前副部長白景富曾說:“現場勘查是偵查破案的門戶,如果連現場都勘查不好,連門都進不去,偵查破案也就無從談起。”⑦現場勘查是收集證據,證明案件事實和揭露犯罪嫌疑人的源頭,現場勘查出現問題,將會把后面的證據分析,確定偵查方向和范圍引入歧途。因此,每一個偵查人員都要有強烈的勘查意識,把勘查的重要性認識提高到最大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場勘查全程錄音錄像的要求。其實目前來說對于現場勘查的錄音錄像的規定停留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言外之意沒有條件的情況下現場勘查不錄音錄像也是符合規定的。但是我們知道,將現場勘查的情況錄下來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后案件復查中還原現場,另一方面有視頻錄像的監督,現場勘察人員對于勘查質量和效率都將大大提高。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于現場勘查的錄音錄像的規定的給予進一步細化。保護現場是實現場勘查的前提和基礎,對整個案件的偵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情況下,案發現場并非是偵查人員或勘查人員最先發現,往往都是普通群眾,因此在接到報案后,偵查人員要迅速及時的趕往現場開展偵查,另一方面要告訴報案人員如何保護好現場現有的狀態。刑事案件的發生往往侵害到人民群眾的生命權和財產權,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希望警方早日破案往往會樂意協助警方做好現場保護的第一步。對于通訊網絡高速發展的大數據時代,很多市民手中的手機都有錄音錄像功能,在報案人員不懂得如何保護現場的情況下,調度室的辦案民警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指導報案人做好現場保護的工作,同時也可要求報案人員在特定的案件中從案件外圍自行錄下案件現場,獲取第一手的現場情況,例如對于居民自己家中的入戶盜竊案件,就可引導受害人在第一時間保護好案發現場。
(三)高科技新技術應用于鑒定領域,減少設備因素造成的鑒定意見錯誤
鑒定意見對于法官的判案具有重大影響,因此如何減少鑒定意見錯誤因素引發的冤假錯案是構建司法文明的重要一環。大數據時代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對于鑒定中使用的儀器設備也要適應這個時代的變化。不可否認的是對于新技術的引進和采用受制于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但這一問題也是有其自身的解決之道。一方面我們可以在對新技術的引進采用上加大對鑒定技術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對于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我們可以相對集中的將鑒定材料送往技術設備更為先進的地方進行檢驗,確保鑒定結果的精準,鑒定意見的客觀和準確。在采用先進鑒定技術的同時,對我們鑒定人員自身的業務素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與之匹配相應的鑒定知識及相關技能。
(四)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倒逼辦案重視證據
貝卡利亞曾說:“(刑訊)痛苦的影響可以增加到這種地步:它占據了人的整個感覺,給受折磨者留下的唯一自由只是選擇眼前擺脫懲罰最短的捷徑,這時候,犯人的這種回答是必然的,就像在水與火的考驗中所出現的情況一樣。有感性的無辜者以為認了罪就可以不再受到折磨,因而稱自己是罪犯。罪犯與無辜者之間的任何差別,都被意圖查明判別的同一方式所消滅了。”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冤假錯案的始作俑者,“屈打成招”應該是眾多刑事冤假錯案的共有特點。刑訊逼供多存在于相關物證證據不足的案件中,一方面我們要求偵查人員強化證據意識,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能力,用提高自身軟實力的方式來化解偵查過程中的證據少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構建公檢法三家辦案的證據標準指引,搭建公檢法三家數據信息互聯網共享平臺,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將要素化、結構化的證據標準嵌入到辦案系統當中,用“不會變通”的系統,來倒逼公檢法在辦案中重視對證據的統一使用,規范司法行為,防范冤假錯案,提升司法效率和質量。因為關鍵要素或證據缺失,由計算機控制不能進入下一個辦案環節,解決了“起點錯、跟著錯、錯到底”的難題。智能輔助辦案系統不是要取代線下刑事訴訟活動,也不是要替代司法人員獨立判斷,而是發揮人工智能在數據采集、整理、分析、綜合方面的優勢,幫助司法人員依法、全面、規范收集和審查證據,統一司法尺度,保障司法公正。⑨
現代科技邁出一小步,司法文明進步一大步。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強調證據裁判規則,以往冤假錯案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證據問題,證據標準指引的政法大數據辦案系統是針對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制度優勢和技術優勢的一種創新司法實踐。利用技術和數據的“死板”避免偵查人員在辦案中的主觀偏好,有效的推動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53條.
②麥高偉·杰弗里·威爾遜.英國刑事司法程序[M].姚永吉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③胡銘,馮姣.鑒定意見與刑事錯案——兼論鑒定意見的審查規則[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3-09-20.
④王磊,王佳.2012年十大科技焦點名詞[J].中國科技術語,2013-02-25.
⑤王熙.從概念走向實踐 大數據催化工業、醫學、AI行業巨變[J].通信世界,2017-06-05.
⑥楊唯.證據指引增效率 自動監督保公正[N].貴州日報,2017-09-11.
⑦余永華.淺析當前南寧市現場勘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0-15.
⑧[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M].黃鳳澤.北京:中國法治出版社,2001.37.
⑨[聚焦]孟建柱在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上強調:努力創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司法文明[EB/OL].中國警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