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辰 顧紅順
摘 要:本文主要以民事執行中返還原物之車輛這一小問題談起,通過高某某訴李某某返還原物糾紛一案的執行中的細節,結合案例、法條分析執行返還車輛中的難點。
關鍵詞:民事執行;返還原物;車輛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5-0121-01
作者簡介:王星辰(1990-),男,漢族,碩士研究生,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執行局,法官助理;顧紅順(1968-),男,漢族,本科,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審判員。
在返還原物執行中,原物已不知去向的情況下,具體執行程序應如何設計呢?本案首先約談雙方當事人,確認原物是否下落不明;其次,要求被執行人限期提供其辯解的書面依據,無法限期提供的,向其送達限期履行通知,期限內不能履行的依法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最后,如無法返還原物,雙方當事人又無法就賠償達成協議的,應當終結執行程序,并告知申請執行人可另行起訴。上述執行過程應以執行筆錄的形式固定。
申請執行人高某某與被執行人返還原物糾紛一案,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作出(2016)滬0116民初5125號民事判決書,駁回了申請執行人要求返還滬DSXXX中型客車并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申請執行人不服本院判決,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7)滬01民終5245號民事判決書,改判為高某某返還李某某滬DSXXX中型客車,判決生效之后,被執行人未主動履行義務,申請執行人向法院申請執行。
執行法院受理本案后,執行查明涉案車輛去向不明,雙方各執一詞,以按照生效法律文書為依據,承辦人向被執行人送達限期履行通知書,責令被執行人在15內將涉案車輛交至我院,后被執行人向我院提交書面報警材料(上海市公安局案(件)接報回執單),以證實車輛已失竊,去向不明,因涉案車輛現被執行人亦不能控制,要求被告返還車輛原物已不能,經詢問,雙方當事人有協商意向,經向上海市公安局車輛管理所咨詢,失竊車輛報警后,經公安上網后,如6個月后無法找回,牌照自動退還所有人名下,就車輛折價賠償問題,雙方同意8000元了結。
在執行返還原物糾紛案件中發現原物已滅失或實際上下落不明的,應如何處理,具體程序怎樣操作?在審判程序中,如申請人未提出原物無法返還情況下的賠償請求時,審理法官可否引導其提出此訴訟請求?
(一)法律規定
《物權法》第三十四條:無權占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九十四條:執行標的物為特定物的,應當執行原物。原物確已毀損或者滅失的,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折價賠償。雙方當事人對折價賠償不能協商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終結執行程序。申請執行人可以另行起訴。
(二)當原物無法返還時,確定原物價值的具體程序
1.責令限期返還
在執行過程中,執行依據為生效法律文書,生效法律文書中已明確了被執行人應履行的義務,執行中應嚴格按照判決書來執行,所以第一步應要求被執行人返還原物,如無法返還,應讓其提供書面證明材料證明其說法,如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應對其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如罰款、拘留。弄清楚車輛、車牌的下落,即能否返還給申請人成為本案進一步執行的關鍵。
2.雙方當事人同意協商
如雙方當事人同意協商,應召集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對確定原物價值的證據進行舉證、質證、辯論。應告知申請執行人對原物的價值進行舉證,申請執行人也有權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法院認為必要時,也可以主動調查取證。對具備評估條件的,可進行評估。
3.當事人明確拒絕協商或未能協商一致
如雙方當事人明確拒絕協商或未能協商一致,人民法院應當終結執行程序。申請執行人可以另行起訴。法律如此規定是因為在返還原物不能時,如何確定原物的價值問題,涉及實體處理,應通過庭審程序等嚴格步驟來確定,以此保證雙方的合法權益。個人認為在審判程序中,如申請人未提出原物無法返還情況下的賠償請求時,審理法官沒有義務引導其提出此訴訟請求,一是符合不告不理的原則,二是法律也規定了在執行階段,當事人雙方無法協商一致時的救濟途徑。
(三)涉車輛執行中的幾點阻礙
1.車輛流動性大,造成難尋、難控。車輛的流動性大,這造成了車輛的難找、難控,目前法院一般會與公安局建立協助執行機制,在道口對法院查封車輛先進行扣押,然后通知法院,這里涉及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法院執行人員的工作時間能否達到與公安匹配,在實踐中一些協助扣押發生在節假日等非工作時間。
2.車牌、車輛存在政策性規定。車牌存在地域性,由于本案的車牌為滬DSXXX,俗稱“大牌”,申請人在十幾年前購買此車牌時的價格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此種車牌的拍賣是和車輛分開的,如果此車牌的車輛流拍還面臨報廢的問題,此車輛報廢之后,車牌才能進入上海市車牌的統一拍賣,某些案件中被執行人下落不明或不配合,需要執行法官來進行車輛報廢。另車輛報廢的價格也需要向相關部門了解,案件執行中此價格是雙方當事協商底線的重要參考基準,這都考驗了執行法官是否了解相關政策。
[1]王洪亮.原物返還請求權:物上請求權抑或侵權責任方式[J].法學家,2014(1).
[2]魏振瀛.論返還原物責任請求權兼與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比較研究[J].中外法學,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