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汕頭政府日常法律工作中為例,重點闡述法制局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進而推出律師工作方式,總結律師在普法中的作用,首先分析了汕頭市政府要重視律師在提高依法行政中的作用,同時闡述了市政府可嘗試吸收律師參與維穩風險評估,最后總結了積極搭建有利于企業發展及誠信守法經營的商法合作平臺。
關鍵詞:律師;普法;法律服務;政府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D92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5-0125-01
作者簡介:魏偉慶(1964-),男,漢族,廣東汕頭人,1987年畢業于汕頭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本科,廣東潮星律師事務所,中級律師,研究方向:民法。
汕頭政府日常法律工作中,大量法律工作是由法制局負責。法制局工作人員雖然大多也是學法律專業出身,對法律知識也是精通的。但由于他們隸屬于政府,是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由于位置不同,導致判斷問題的角度不同,方法方式也不同,較少從行政相對人角度考慮問題。
在社會注意法治建設下律師屬于重要的組成力量,律師通過法律事務的途徑參與,根據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群體審視法律的價值,借助法律的手段調節矛盾、緩解沖突。
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著積極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律師既不隸屬于政府,也不同于行政相對人,是一種中間力量。特別是在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中,律師位置中立,容易取得各方信任,在及時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積極的作用。建議市政府可以組建市政府法律顧問團,挑選素質好,業務精的優秀律師,組成市政府顧問團,擔任市政府的法律顧問,為市政府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其職責包括:為政府部門的各項行政事務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意見、建議;根據政府的指令針對區域內的涉法、違法事件進行調查、處理;在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時,會尋求律師顧問團的意見,律師可以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為政府依法行政的順利實施,進行必要的甄別,從而,有效地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提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指的是同人民群眾利益、公共秩序有關的重大活動,在相關政策出臺、實施、審批的過程中,就審批體系而言,對其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展開調查,針對各項風險進行科學預測、評估,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風險應急預案,在重大事項實施的過程中,有效避免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出現,以此確保重大時事件的順利實施。
建立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主要包括:(1)在實施重大項目之前,應該進行多方面研究。重點考慮社會就重大項目的承受力,不同群體的利益,應該積極采納各方面的利益訴求。(2)深入分析社會穩定因素,預測可能出現的風險,并加強防范控制,及時化解風險,消除改革過程中的不穩定因素,以此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3)在重大項目啟動前,應該先進行風險評估,將社會矛盾的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將事后處置轉變為事前預防,采取標本兼治的方式,從源頭解決在發展過程中的各項問題,全面推動發展。
各級政府應該逐步完善重大事項風險評估機制,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只有借助法律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才能夠有效解決利益群體間的矛盾。同時還應該配備專業的律師參與到風險評估工作中,從法律角度去分析各項風險,進而為政府的決策提供正確引導,確保社會的穩定發展。
汕頭市場經濟發展比較早,但重人情、講關系、輕法治等不良風氣在很多領域、很多人身上仍然比較突出,造成在一些領域仍面臨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汕頭的投資軟環境。我市中小企業多,規模不大,一般都沒擁有自己獨立的法務部門。在經營中,企業經常會碰到一些勞資糾紛、知識產權糾紛等各種涉法問題,處理不好,將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和社會穩定。我市現有汕頭市金平區印刷商會等商會,律師有律師協會,建議由政府牽頭,與汕頭市律師協會簽訂合作協議,搭建商法合作平臺,行業企業遇到法律問題,可由律協派出律師提供法律服務,這樣可以使企業得到優質的法律服務,維護自身利益,以降低企業成本。商法合作平臺律師的工作主要是:一是積極為參與企業管理,幫助和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尋找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框架模式,包括上市融資,使其依法運作,并依法規范企業的管理行為。二是律師可以發揮自身廣泛接觸社會和中介服務所,熟悉和掌握的經濟信息及便利條件,為企業招商引資牽線搭橋,出謀劃策,并完善有關法律手續,把好法律關。三是幫助企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依法制訂各種規章制度和各項經營活動,促使企業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綜上所述,要加強法制宣傳,除了更好發揮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的作用外,要利用律師的工作性質,深入開展法律“六進”活動,針對我市人口結構與人員素質,特別是帶有大片農村的實際,區分不同情況、不同層次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創新普法方式,豐富普法載體,擴大普法覆蓋面,提高普法實效,夯實依法行政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繼續搞好“律師進村居”、“所所結對”活動,讓律師在普法中實實在在地維護和保障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1]朱妙春.一個律師的普法責任——聯合采訪活動法律援助團紀實[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5(9):35-39.
[2]劉復啟.論律師在法治國家中的社會責任[D].東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