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了正當防衛相關理論與范木根一案的案件實際,對范木根拆遷案是否適用正當防衛這一法律問題進行了相關理論論述。
關鍵詞:正當防衛;防衛過當
中圖分類號:D9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5-0130-02
作者簡介:彭詩穎(1993-),女,漢族,湖南長沙人,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金融法。
本文結合正當防衛相關理論與案件實際,欲對范木根拆遷案是否適用正當防衛這一法律問題進行論述。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18日,對此案做出二審宣判。該案影響重大,意義深遠,吸引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2013年12月3日中午時分,蘇州市虎丘區通安鎮發生一起拆遷血案,共導致兩人死亡,多人受傷的結果。
在當日上午十點左右,拆遷公司工作人員卞某、陸某等五人行至范木根家,準備探討拆遷事宜的解決方案。范某一家拒絕討論,態度堅決,雙方爆發爭吵。隔門窗爭吵期間,范木根手握刀具。
隨后拆遷公司工作人員聯系負責人柳某,范木根也聯系兒子范某帶親戚趕往現場。范木根一方欲走被拆遷公司一方阻攔,雙方再次于路邊爭吵、動手拉扯。
經過警方人員勸說后,雙方均同意去當地派出所處理此事。拆遷公司負責人柳某帶吳某等人此時趕往現場,身上帶著金屬質地的伸縮棍,對范某推搡,兩方人員開始動手。
柳某伸手給了范木根一記耳光后,范木根將刀具拿到手里,陸某等人拿著金屬制伸縮棍追打范木根一家人,在爭執期間,范木根刺了胡某胸口一刀,另刺了柳某兩刀,分別在腰部和腹部等部位。此次沖突共造成多人受傷,兩人死亡的結果,范木根本人頭部受擊打傷,范木根妻子手臂被打骨折,公司負責人柳某及拆遷方人員胡某死亡。
審判情況: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5月8日一審宣判,判決范木根以故意傷害罪處有期徒刑8年。在判決中,法院認為范木根的防衛行為不屬于正當防衛,而是屬防衛過當,依照法律規定對其進行減輕處罰。此案由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于同年12月18日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焦點集中于農民范木根在此事件中刺死兩名拆遷人員的行為是屬于防衛過當還是正當防衛。
本案存在的幾種觀點:
(一)范木根辯護律師及部分網友認為:范木根及其親屬被拆遷人員一方多數人阻攔去路,并用金屬制棍棒進行追趕和圍毆,范木根妻子被打至手臂骨折,這樣的不法侵害的嚴重程度同樣能夠達到致人傷亡的地步。所以范木根的反擊行為是正當防衛,應無罪釋放。
(二)法院則認為:范木根的防衛行為造成了兩人死亡的結果,屬于嚴重后果。其防衛行為已經明顯超過了必要限度,構成了故意傷害罪。屬于防衛過當,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減輕處罰,由于其到案后的坦白行為,依照法律規定從輕處罰。
個人尊重并支持法院生效的判決,范木根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屬防衛過當,依法對其減輕處罰。
我國《刑法》第20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p>
特別防衛權僅僅針對涉及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才適用,而對輕微暴力行為、程度一般的暴力行為的侵害時的反擊與防衛,不適用特別防衛權的概念。個人認為,從范某先持刀而對方隨后才拿起棍的行為和尖刀與金屬伸縮棍的殺傷力對比以及結合當時拆遷人員的目的等綜合情況來看,拆遷人員至多意圖威脅壓制和傷害,欲造成范某一家人死亡的概率可以說很低,還未達到正當防衛法條所規定的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程度,所以范木根的防衛行為不能適用特別防衛權的規定。
法院首先肯定了范某正當防衛的權利。拆遷公司一方在拆遷過程中運用不合理的手段:如打電話騷擾、甚至威脅、動手毆打等,侵犯了范木根及其親屬的正當合法權益。在范木根及其親屬面對拆遷人員多人手拿金屬棒追打的這種緊迫性的正在發生的不法侵害時,當然具有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進行正當防衛的權利。這個肯定具有值得肯定的影響深遠的標志性意義。而防衛過當是指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必要限度應當以剛剛好到足夠制止不法侵害的程度為止,防衛行為不能與不法侵害行為在手段、方式、暴力程度上差距過大。對于輕微暴力傷害、一般程度的暴力行為,只要沒有明顯、嚴重、立即威脅到人身安全或國家集體重大利益,就不應該使用重傷及殺害等手段進行防衛。所以范木根在沖突中,面對拆遷人員一方尚不足以達到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侵害時,率先拔出刀拿在手里,對方在范木根拿刀后才拿出棍棒,這種情況就符合“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情形。重大損害是指致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財產損失。而范木根用刀具刺向柳某及胡某,導致兩人死亡,屬于嚴重后果,符合“造成重大損害”的情形。因此,范木根的防衛行為在法律上不屬于正當防衛,而是防衛過當。
在本案的基礎上,尚還有幾點疑問:
(一)正當防衛的界限問題。如《刑法》第20條中規定的“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其中“明顯”“重大”等形容詞都比較模糊,沒有具體明確適用界限,比如達到什么程度才屬于“明顯”和“重大”,尚余很大的解釋空間。不利于民眾利用法律進行指引和預測作用??梢酝ㄟ^今后相關法規予以明確具體。
(二)公民權益保護問題。面對近十年的拉鋸戰,數次報警尋求公權力保護仍不得解的情況,面對屢見不鮮的暴力拆遷事件,我們應當如何及時有效的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避免血案發生。
(一)加強和完善立法,通過立法程序使得正當防衛的適用更加的具體明晰,減少爭議。法律問題需要法律來解決,從立法環節下功夫,完善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人身權益的保護。
(二)加強國家行政機關執法力度,在堅持正當程序原則的前提下講求效率,從實處真正保護公民權益不受侵犯滋擾,加大打擊違法犯罪的力度,強化問責機制,使其避免流于形式。
(三)增強全國人民的法治觀念,通過普法教育,開展法治宣傳,普及法律知識,使廣大人民群眾掌握一定程度的法律常識,養成學法、執法、守法、用法的習慣。減少此類案件的再次發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四)正確認識土地財政存在的一些弊端,少數地方政府維持地方財政支出的手段就是靠出讓土地使用權所獲得的收入,這種依賴土地財政的模式不改變,拆遷就無法停下來,保護耕地、保護公民的合法土地權益,只能流于空談。
[1]衛鵬.論正當防衛的認定[J].山西黨校報,2013(03).
[2]陳興良.正當防衛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黎宏.行為無價值論批判[J].中國法學,2008(5).
[4]郭天喜.論正當防衛[D].中國政法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