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思思 張靜 王曉婷
摘 要:隨著時代發展,社會暴力事件低齡化現象十分嚴重,現有的刑事責任年齡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群眾維護人權和民主自由意識日益強烈,適當下調刑事責任年齡才能更好的保障國家以及人民的利益。本文主要闡述了下調刑事責任年齡的可行性分析,并詳細說明了下調刑事責任年齡的立法設計。
關鍵詞:刑事責任;年齡;下調
中圖分類號:D9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5-0177-01
作者簡介:蔣思思(1997-),女,漢族,四川廣安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法學本科,研究方向:法學。
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物質保障可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但是社會上仍不斷出現犯罪現象。近幾年來,關于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不斷被報導,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議論。從發展來看,現如今的刑事責任年齡已經不適用當前國情,隨著低齡化犯罪事件不斷出現,這樣的刑事責任年齡會影響我國法律法規的公平公正,影響我國社會的進步發展。刑事責任年齡即未成年人犯罪后需要承擔責任的必須年齡。
(一)下調刑責年齡的法律依據
1.降低刑責年齡體現法律的公平正義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漸滲透到人民群眾,公平正義漸漸成為群眾的關注重點。公平正義可以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有效捍衛群眾追求民主自由的權力,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保障。關注低齡化犯罪事件,可以感受到其犯罪手段之惡劣,犯罪目的之無趣,而我國法律規定未成年人是完全不負法律責任的,法律對未成年人存在漏洞,沒有起到警示或懲罰的作用,同時對受害人家庭又是一種傷害,無法顯示出刑法的公平公正。
2.降低刑責年齡是刑罰目的的體現
降低刑事年齡是為了體驗刑法預防犯罪,保障人權和社會健康發展的功能與目的。未成年人在學校的教育、身心健康發展的情況下的犯罪行為應要求承擔刑事責任。我國刑事法規應隨著時代的腳步降低刑事責任年齡,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符合國情,強化刑法威懾力和公信力,才能更好的維護社會安全和人權保障。
3.降低刑責年齡能有效強化刑法的指引作用
降低刑責年齡可以有效幫助未成年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樹立。在當下社會經濟、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下,降低刑責年齡刑法才能繼續公平公正的保障人民利益,同時也在另一種程度上保護了未成年人的健康發展,提高了未成年人善良、和平的意識,如此刑法才起到了它的指引作用,維護了我國法律法規的公平公正。
(二)下調刑責年齡的現實依據
1.科技經濟的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科技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手機等智能科技各方面影響著我國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我國經濟發展為社會物質基礎提供了保障,但就是在這樣良好的社會環境下,網絡及環境也有不良因素誘導未成年人犯罪,令人防不勝防。同時,優越的物質水平,促進了未成年人生理的發展,未成年人發育快,青春期來的早,有調查表明,未成年人在青春期犯罪率極高,影響了社會秩序正常發展。
2.思想、文化的進步
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未成年人可以通過網絡、書籍等了解全球的知識內容,但這也是降低刑責年齡的重要依據。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群眾越來越意識到民主自由的重要性,對未成年人的監管政策都越來越開放,這使得未成年人的思想、文化水平不斷提高、趨于成熟,促進了未成年人的心理發展。現如今對未成年人的年齡定義已經不適用社會發展,其心理年齡遠超生理年齡。
3.管教、收容方式力度不夠
生活環境的各種因素都可能造成未成年人犯罪,我國現如今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懲罰是責令責任監護人帶回嚴格教育看管,沒有詳細分析考慮到未成年人犯罪的內部動機,如家庭變故,單親家庭或者家暴家庭等不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發展,從而增大未成年的犯罪幾率,另一方面依照如今的刑法,等同于縱容未成年人犯罪,不符合我國國情。
(一)制定少年審判制度
未成年人犯罪開庭一般是不公開的,法院考慮到未成年人的可塑性強、教育接受程度大等特點,一般采取的是教育引導策略。因此,可以組成特殊法庭,用于教育、感化未成年人,引導其走向正途。不管最后對未成年人的是哪種宣判,都應該對其進行教育與感化,如此才能促進未成年人價值觀的正確樹立。
(二)設立少年法刑法體系
鑒于未成年人可塑性強的特點,我國現有的刑法已經不適用了。設立少年法刑法體系,既保證了法律法規的公平公正,增強了我國法律的公信力,又對受害者家庭帶來了一定的心靈安慰,提高了群眾對法律的滿意度。同時,一定的刑法措施對未成年人起到了威懾作用,有利于其今后的身心發展。
(三)采取符合少年特點的多樣化服刑方式
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中,其中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發展是最多變的。采取符合少年特點的服刑方式,才能起到刑法的功能與作用。其中,未成年人服刑期間不能與成年罪犯交流,應多安排文化教育,以促進未成年人心理價值觀的正確樹立,指引其走向正途,同時安排親情教育,促進未成年人與監護人之間的情感聯結,有利于感化未成年人,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下調刑事責任年齡有利于維護我國刑法的公平公正,提高我國法律法規的嚴謹形象,在社會群眾中也提高了法律法規的公信力。同時,我國的法律法規只有不斷改革完善,才能符合時代的發展,當然,法律的完善也需要人民群眾的參與和反映,如此我國才能更好的維護社會治安,保障群眾的權力以及人身安全。
[1]覃春記.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芻議[J].法制與社會,2017(13):125-126.
[2]蔣志軍.我國刑事責任年齡制度的反思與完善[J].法制博覽,2015(18):228.
[3]姚瑤.試論我國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的下調[J].商品與質量,2012(S7):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