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往在我國關于共犯理論的研究與實際事件之中,對向犯問題表現出備受冷落的實際情況,相關的研究成果也是寥若晨星。立法規定只是處罰犯罪的一方,因此,片面對向犯的處理是必要共犯的核心問題。片面對向犯可罰性行為不能獨立作為犯罪處罰的現狀并不意味著是不能把對向犯作為共犯處罰。本文旨在對向犯可罰性的若干問題略陳管見,以期有益于司法實務。
關鍵詞:片面對向犯;可罰性;適用
中圖分類號:D9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5-0215-01
作者簡介:易璟蘊(1994-),女,漢族,廣東廣州人,澳門科技大學,法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
從某種程度上講,傳統的對向犯中的一種是片面的對向犯。存在以雙方相互對向的行為為要件,且刑法只規定處罰一方的犯罪形態被稱為片面的對向犯。由于在法律上,片面的對向犯只是處罰一方。因此,對于另一方說是犯則存在名不副實的現象。例如,針對某些不法行為,如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的不法行為,法律條文只規定對販賣者的處罰,而對于購買者法律則沒有明文規定的刑罰處罰。
(一)對向犯的范疇
對向犯又可以被稱之為合犯或者是對行犯。法學界對對向犯的范疇沒有統一的認識。有的觀點認為對向犯就是必要的共犯,是以共犯一種罪行為基本特征的,如重婚罪。以存在雙方相互對向的行為為要件的犯罪就可以稱之為對向犯。從字面上講,對向犯罪雙方的行為是對向的,是互為條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因此,在對向犯犯罪中,缺少任何一方的行為,該犯罪就不能構成犯罪,即對向犯中的犯罪的成立必須是以對方的對向行為為必要條件。例如,非法販賣倒賣火車票車票、船票的行為與購買他人倒賣的車票、船票的行為,以及賄賂罪中的行賄行為與受賄行為等。
(二)片面對向犯的類型
從類型種類上劃分,片面對向犯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本犯教唆型的片面對向犯,如本犯教唆他人銷毀犯罪證據;第二類是被害人參與型的片面對向犯,如囑托殺人罪中的被害人的參與;第三類是在參與他人侵害的對向犯中沒有設置罪則的片面參與型,如非法音像制品販賣罪中的購買行為。
片面對向犯可罰性的核心問題是對向犯和必要的共犯爭論。對于沒有明文規定處罰一方的法律明文,應該對處罰一方的教唆和幫助犯給予相應的處罰。
(一)立法對片面對向犯的可罰性
對向犯有兩面對向犯和片面對向犯兩種。針對對向犯可罰性問題要依據雙方參與人的具體行為來考察。目前立法對片面對向的可罰性沒有明確的規定。針對片面對向可罰性問題主要是圍繞具體案例,如購買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者。
(二)片面對向犯司法適用
在片面對向犯的情況下,通常是只有一方的參與行為會受到法律處罰,但是未受處罰的一方參與事件的行為是直接受到處罰一方的行為教唆或者是幫助的。例如,在居民身份證制假事件中片面對向犯,即假身份證的購買者是向身份證制假者提供各項重要信息。針對片面對向犯可罰性問題,當一方違法程度較低時,刑法視為不值得處罰。
針對對向犯的處罰主要是明確對向犯的刑事責任和處罰范圍。在處罰犯罪方的過程中,在單罰一方對向犯的情形下,主要是對于對向犯的另一方即未罰一方應如何進行處罰的問題。片面對向犯可罰性正確的司法途徑是法益考量。
(一)檢討共犯犯罪的類型
具有教唆、幫助或者是因為教唆和幫助的行為而引起的基本犯罪已經構成了犯罪行為。針對對向犯可罰性問題,共犯的犯罪類型是首先要檢討的。解決必要的共犯問題時應立足于中立行為,就是不處罰的根據和范圍是依據共犯的一般理論來說明。
(二)片面對向犯的司法問題
在司法實踐中關于對向犯遇到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對對向犯的雙方適用刑法總則關于主、從犯的規定的條件,如在刑法上已經對對向犯雙方參與行為的罪刑作出明文規定的情況下;第二方面是刑法中存在大量的僅處罰一方參與行為的對向犯情形,那么刑法為什么只罰其中一方的參與行為,而不處罰對方的必要參與行為,即是對對向犯另一方的參與行為不予處罰的理論根據。并且,對方的參與行為屬于可罰的參與行為,如教唆犯、幫助犯成立受處罰一方的共犯所具備的條件。第三方面是,第三人共犯的界定,即是在第三人參與、協力對向犯的一方或者雙方行為的情況下,第三人是否構成共犯。對對向犯與刑法總則關于共犯規定的關系及其適用條件的判斷會受到上述三方面的問題的存在的影響。
針對片面對向犯可罰性的司法適用,應從具體犯罪構成要件所保護的法益著眼,而不是從立法者的意思著手。片面對向犯可罰性的司法適用應以對向犯的具體行為是否構成法益侵害和該當共犯的犯罪類型性來考量。
[1]周光權,葉建勛.論罰范對向犯的處圍——以構成要件觀念為中心[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9(10):25-29.
[2]楊建波.對向犯初論——以相關刑事司法解釋為切入點[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5):154-158.
[3]劉士心.刑法中對合行為初探[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