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于股權的性質歷來是學術界爭議頗多但并無定論的問題,目前大致有所有權說、債權說、社員權說、股東地位說四種。而對于股權性質的合理法律分析和定性則將為保護股東權利、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股權;股權性質
中圖分類號:F275;F27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5-0220-01
作者簡介:王宇雷(1992-),女,漢族,四川雅安人,湘潭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法律碩士(非法學),研究方向:民商法。
股東權(Shareholders right)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股東權是指股東基于股東資格而享有的、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并從公司獲取相應的經濟利益的權利。而廣義的股東權除了包括狹義股東權利以外,還泛指股東得以向公司主張的各種權利。筆者本文所指的股權均指狹義的股東權。
(一)股權所有權說
此學說認為股權的性質屬于所有權,是物權的一種,其本質是股東對公司財產所享有的所有權。此學說的基本立足點在于主張股東對公司財產享有所有權。
對于股權所有權說,筆者認為其存在明顯的不足:其一,股東并不對股權完全享有所有權所包含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這四大權能,股東對公司財產的支配和處分無法通過股東個人直接實現,也不能隨意使用,這與所有權的內容是矛盾。其二,股權所包含的內容超出了所有權的權利范疇,擁有公司股權的股東享有對公司的經營權,而所有權中并不包含此項內容。
(二)股權債權說
該觀點認為由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公司財產的所有者應該是公司,由于越來越多的股東持股份額非常少,對公司經營決策的影響力也非常微弱。因此股東的所有權逐漸被削弱,更多的是股東對公司享有的一種債權。
這種學說存在明顯的缺陷:首先,它無法解釋股東通過股東大會形式對公司的經營管理權;其次,和公司之間并沒有到期還本付息的約定,股東也無法按期從公司取得本金或利息,只能有條件的轉讓股權和按股分紅。因此,債權說和股權內容及性質相去甚遠。同時,將股東與公司的關系解釋為債權人和債務人的關系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因為債權人與債務人即股東和公司之間并沒有關于債務數額、期限、利息以及還款方式的明確約定。
(三)股權社員權說
這種學說認為,公司屬于社團法人的一種,股東是公司的成員,所以股權是股東基于其在營利性社團的社員身份而享有的權利。筆者認為:社員權本身包含著這樣一個過程:即社員出資成立社團法人之后,社員便向社團法人讓渡了對于所處資金的所有權,取而代之的是所有的社員對社團法人的共同經營管理、收取紅利等權能。
(四)股權股東地位說
此學說主張股份系股東之地位,而非股東之權利。認為股權是股東因出資享有股份從而可行使一系列權利的一種法律地位,它本身已經不是一種權利,而是一些權利的集合從而體現出的法律地位。
筆者贊成第三種學說股權社員權說的觀點,理由如下:
第一,從權利屬性上來講,社員權的權利屬性與股權最為契合。我們看到,幾乎所有對股權的定義中均強調股權之擁有必須以股東身份基于其股東資格方能享有,這充分說明了股權的必要條件之一即是股東以一定的份額出資設立公司法人從而成為股東的這一前提。這樣類型化的規范行為與社員以一定的方式加入社團并無二異。同時社員權也更能夠直接地反映股東享有股權的前提要件,因此,社員權的權利屬性與股權的本質特征最為契合。
第二,從權利內容上來講,社員權利類型的多樣化與股權的權能內容極為類似。作為社團的社員,并不是單純的享有某一種物權或者某一項債權請求權,而是根據社團性質和領域的不同在管理、組織、代表、收益等方面的權利,簡而言之,社員權的內容表現為對財產利益的享有以及對社團事務經營管理的參與和決策。這與股權的權利內容的方式甚為相似。
第三,從權利主體的從屬關系上來講,社員和社團之間與股東與公司之間有著同樣的組織結構制度。股東將其出資交予公司,股東個人雖然不直接行使對財產的支配權,但可以通過股東大會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從而實現對財產的間接支配,其最終的結果仍然是股東集體意志的體現。正是股東憑借社員資格這種特權,才能在公司產權關系的結構中將股權分解出所謂的自益權和公益權加以行使,而這與社員權的行使方式是極為相似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將股權性質認定為社員權不僅能反應出股權的誕生方式,更能將其權利內容囊括其中,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最為適宜。
[1]江平.新編公司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鄭玉波.公司法[M].臺灣:三民書局,1980.
[3]張民安,蔡元慶.公司法[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
[4]陳立斌.股權轉讓糾紛[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5]王利明.國家所有權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6]江平.法人制度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7]孔祥俊.民商法熱點、難點及前沿問題[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