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玥舟
從精耕細作的80年代,到體制一統天下的90年代,從電視劇市場日益勃興的21世紀初到IP概念流行的現在,歐陽奮強都或主動、或被動地參與其間。在30年的傳播中,歐陽奮強的形象已經起到了從學術到民間的橋梁作用。2017年4月,87版《紅樓夢》制片人任大惠在接受采訪時透露,《紅樓夢》至今已重播一千多次。
30年公眾難忘紅樓情懷
發起眾籌,張羅劇組人員重聚,出版新書,聯系音樂會……回到“賈寶玉”的殼里,歐陽奮強才有一呼百應的能力。人們更愿意接受“寶哥哥”,而不是導演歐陽奮強。30年以來,他一直希望觀眾主動把他忘掉,但不管做了多少努力與賈寶玉剝離,這一頁好像永遠翻不過去。
“賈寶玉”身份因時間推移而復活
電視劇行業走向全面市場化以后,民營公司掀起翻拍經典名著的熱潮,《紅樓夢》理所當然在其行列。在對“林黛玉”的悼念和對新版《紅樓夢》的批評聲中,87版《紅樓夢》被推向懷舊的高潮。不少電視臺重播87版《紅樓夢》,使歐陽奮強又被裝回了賈寶玉的馬甲之中,現在大家又知道他是大明星了。
有一次,在現場看見年輕副導演一直端著手機,歐陽奮強非常不高興地質問他:“你怎么不看劇本?”搶過手機一看,他才發現副導演用的是電子閱讀。經常聽人提起二次元的概念,他就去請教,結果對方直接跳到“三次元”:“三次元是在二次元的基礎上回到了過去。”他強迫過自己看熱播的《麻雀》,男主角剛出場他就很郁悶:“他怎么適合這個角色呢?沒有一點智慧。”他也很好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為什么這么火,“畫面很美,但故事空洞又蒼白”。
流量時代和流量明星
流量時代滾滾而來,如東方聞櫻所說:“歐陽現在到了很難的時期,大部分錢給了明星,真正留給劇本和制作的錢很少。”而一個難以回避的現實是,目前活躍的諸多流量明星恰恰是2010版《紅樓夢》貢獻的:“寶玉”楊洋、“晴雯”楊冪、“邢岫煙”趙麗穎……
開通微信公眾號,做《紅樓夢》的IP開發
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中年軀殼里的歐陽奮強終于結束了他與“賈寶玉”的對抗,他把微信名和微博名都改成“歐陽寶玉”,注冊了一家名為“紅樓寶玉”的公司,做《紅樓夢》的IP開發。“我之前很排斥提賈寶玉,但可能《紅樓夢》這個項目就是屬于我的。”
2015年起,陸續有幾撥投資人到成都找歐陽奮強談《紅樓夢》的IP開發:導演《紅樓夢》的網劇、做舞臺劇、做87版《紅樓夢》的衍生產品……他們提醒著歐陽奮強:只有做賈寶玉該做的事,他才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個人品牌不可替代
年過五旬的歐陽奮強開始轉型。他在車公莊附近租了一個十多平米的工作室,開始運作《紅樓夢》的網劇項目。在最初和投資方、播出平臺、紅學專家的接觸中,只要刷臉就能獲得通行證的歐陽奮強是自信的:都是我的粉絲,都有紅樓情懷,大IP、高投資。
后來,進入到“讓人投資”的階段,在“尊重原著”和“營造網感”之間,他很難找到一條兼顧的路。“官方和專家都希望你尊重原著,可尊重原著能超越87版嗎?網絡平臺希望你做一個符合年輕人口味的產品,可專家會答應嗎?官方不認可,這片子連播出的機會都沒有。”歐陽奮強感覺自己被架了起來,正當歐陽奮強又不知往何處去時,一個新的機會出現了。
借助眾籌平臺,成功舉辦《紅樓夢》三十周年音樂會
“薛蟠”扮演者陳洪海在策劃“《紅樓夢》三十周年音樂會”時突然生病,擔子就落到了歐陽奮強身上。身為歐陽奮強合作伙伴的韓小北這樣分析音樂會的可行性:“三十年還沒有第二部電視劇能做大聚首,86版《西游記》也實現不了,只有《紅樓夢》的女演員年過半百還風韻猶存;王立平的作曲、陳力的演唱完全撐得起一場音樂會,況且陳力三十年沒登臺亮相,她站上舞臺就是成功。”韓小北為歐陽奮強策劃出版過《記憶紅樓》、《1987,我們的紅樓夢》兩本書,是歐陽奮強在個人品牌方面的合作伙伴。
眾籌一度冷遇,遭到網友質疑
無獨有偶,因為有去年一舉成功的 86 版《西游記》30年主題音樂會在先,當 87 版《紅樓夢》也傳出要舉辦 30 周年紀念音樂會的消息時,不少人以為這不過是一次“雷同的創意”。錯過“三十年”的時間點,“四十年”時人就很難聚齊了。循環往復地找投資、找合作,起初回復總是積極的,談到一半對方又總會拋出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年輕人會喜歡嗎?你的商業價值在哪里?
2017年3月,歐陽奮強開始借助眾籌平臺籌款。但和《西游記》音樂會眾籌一上線就井噴不同,并沒有引起多少關注度,數字上升到50萬時就不動了。活動開始前,作曲王立平有過預估:人民大會堂的音樂會沒有500萬下不來。歐陽奮強心急地找媒體做宣傳,沒人理他;相反,網上的攻擊頻頻出現:你們聚會,憑什么我們出錢?經典和情懷在殘酷的市場法則面前,似乎是一條尷尬的冷板凳。
舉辦音樂會,可尋商業價值
“大家對《紅樓夢》都有感情,但提到錢就都不吭聲了。”他和團隊進行初步估算,如果只舉行劇組人員的大聚會,單是場地費和100多人的交通、住宿和接待開銷,就是不小的數目。更關鍵的是,這種更接近于內部聚會性質的活動毫無商業點,對贊助商來說無利可圖,沒有人愿意來接手。
舉辦音樂會其實算是一個折中的辦法,音樂會可以有門票的演出收入,用音樂會的收入來填補紀念聚會的開支,這對贊助商來說,也有商業價值可尋。但是一旦要做大型演出,并且具有一定規格和級別,加上場地費以及舞美、樂團、音響、轉播和技術設備租賃的費用,粗略估算需要350萬元。
發公號文章,意外獲支持
一家南京的演出公司看上了《紅樓夢》30周年音樂會的創意,并愿意承擔紀念聚會的費用。“盡管人家有情懷愿意支持,不介意支付所有的前期費用,但我們也想雙贏,給投資方減輕點資金壓力。”歐陽奮強與該演出公司簽下了合作協議,約定以眾籌的方式募集一部分演出費用。
2017年3月3日,30 周年紀念活動的眾籌在網站正式上線,預計眾籌目標100萬元。沒有經過事先的大范圍宣傳,眾籌活動開啟后幾乎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歐陽奮強在其個人微博同步首發眾籌信息,盡管粉絲數高達262 萬,但僅有不到1萬人轉發,評論也只是剛剛過千。眾籌原計劃將于4月30日完成,可直到4月中旬進度依然緩慢。
觀望的情緒越來越濃,外界質疑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原本以為87版《紅樓夢》的影響力應該不亞于86版《西游記》,但就連媒體的公開報道都很少,幾乎沒有多少人愿意關注和支持這件事。他給《紅樓夢》導演王扶林寫了一封長信,疑惑自己當時的堅持是否正確,甚至想要放棄眾籌,停止活動的籌備。王導耐心地開導他,忍字為先,只要路子對,就堅持走下去吧。
眾多劇迷散戶自發捐錢,支持30年大聚首
4月18日,歐陽奮強在自己的個人公號中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聚首不是一場秀 是要和你一起隨歌入夢》,并在文末附上眾籌的鏈接,“既想說明白自己的初衷,也希望最后憑借個人的努力爭取一把。”意外的是,不到數萬人的公號,卻迅速達到2萬多的閱讀量,眾籌網站上的金額也很快增長,文章發布當天就達到58萬元。
此次活動的文學策劃韓小北透露,后來公號又發過幾次文章,有一篇文章發布后眾籌金額就漲了13萬元,眾籌目標提前14天完成,并超額 71%,累計籌得 171萬元。眾籌人員和金額比例的構成,幾乎都以小筆金額為主,很少有特別高的單人金額。正是靠眾多“散戶”一筆筆小錢,才匯聚成171萬元,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如果沒有這些劇迷的支持,30周年的大聚會很難實現。最終,促成了史上規模最大、人員最全的30年大聚首。
始終懷念經典,傳承創作精神
2017年6月17日,為紀念《紅樓夢》電視劇開播30周年,歐陽奮強在人民大會堂組織了一場名為“1987,我們的紅樓夢”主題音樂會。同一時間,他出版了一本名為《1987,我們的紅樓夢》的書,每周末都到外地做簽售。
外界看來,30 周年的大聚首之所以意義重大,時間不等人的迫切不言而喻。這次聚會并不是終點,《紅樓夢》30年了,大家之所以不停地懷念經典,其實是希望傳承紅樓精神,團結、友愛、奉獻和責任,是當年劇組留給大家的珍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