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高才
“日出東方觀音佑,百舸爭流仙河頭。山寨綻放木蘭花,河畔雙龍戲珠圖。”在一個木蘭花爭奇斗艷的日子,我陪文友前往千年古鎮雙龍鎮探幽,遠遠就聽到如此清脆悅耳的童音民謠。
穿過一座巨石橋,古鎮入口處橫臥著“木蘭故里雙龍鎮”的石碑。古鎮面朝木蘭山,山寨環抱,仙河側畔,集山水之靈氣,佛道相融于一地。因該鎮以朱姓為主,原是朱氏家族所筑城池,故稱朱城寨。又因雙龍鎮的灄水河旁有一潭清水,深不可測,故稱“大城潭”,現以此為村名。
木蘭將軍不是叫“花木蘭”嗎?古鎮緣何稱“朱城寨”?其實,“花木蘭”是戲劇中的稱謂,在古代典籍中,明代以前的木蘭本是只稱“木蘭”,沒有姓“花”之說。這里的木蘭本名朱木蘭,生于江夏郡西陵(今黃陂)縣雙龍鎮,即今湖北黃陂姚家集街之大城潭村。明代史家焦竑在《焦氏筆乘》中云:“木蘭,朱氏女子,代父從征。今黃州黃陂縣北七十里,即隋木蘭縣……足以補《樂府解題》之闕。”
為探尋“花木蘭”的來歷,我們一行來到灄水河畔的古鎮舊宅前,來到一塊篆書陰刻“花木蘭出生地”的古石碑前,此處即是朱木蘭故居遺址,原為一棟九進九重的民居建筑,前有門樓,中有天井,兩邊是廂房,后是一排排“明三暗六”式的土木磚瓦結構的正屋平房。我們來到故居東側的一幢木板閣樓平房,堂屋的神龕上,仍分列朱若虛、朱天祿(字壽甫)與朱木蘭祖孫三代的牌位。
關于木蘭的出生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那年木蘭山“開山門”前夕,婚后多年無后的朱天祿,前往木蘭山祈嗣頂虔誠禱告,返程時背靠一棵木蘭古樹做了一個美夢:朱氏夢見玉帝下凡于木蘭花叢中賜子于朱;其妻趙氏則夢見山神抱一女入朱家。后來,趙氏果然十月懷胎生育了木蘭。朱氏發現愛女的小臉蛋恰似那木蘭山之木蘭花蕊,就給女兒取名“木蘭”。有明代《木蘭古傳》為證:“木蘭將軍,黃郡西陵人也,姓朱,父壽甫,母趙氏,無子,禱于建明山(即木蘭山)。趙氏夢山神抱一女入室……遂有娠,如期生女,是為木蘭。”
接下來,我們來到鎮北一座高岡之上南望,但見古鎮前后的兩支山臂,自東向西朝著灄水河伸展,蜿蜒起伏,猶如兩條巨龍,直插河心;灄水西岸則矗立一座形如球體的巨石,在陽光照耀與河水波光的映襯下,就像灄水河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發光。隨著灄水的流動,兩條“巨龍”時隱時現,與對岸的“明珠”,構成一幅奇特壯觀的“雙龍戲珠”的動感畫卷,故名“雙龍鎮”。
雙龍鎮又是大、小寨古城址,兩寨對峙,遙相呼應。大寨小寨遺址呈不規則的圓形土墩,占地約2090平方米。考古專家稱,這是西周至漢代的城址。1988年,大、小寨遺址被列為武漢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爬梳明清縣志發現,雙龍鎮曾是鎮守一方的軍事要塞與政治中心。古鎮周邊筑有堅固的磚石城墻,且有寬闊的護城河,易守難攻。自西漢初年起,這里相繼設有烽火臺、驛站、鹽局、巡檢司與縣治。
不僅如此,歷史上曾有五朝皇帝欽定雙龍鎮為“木蘭故里”。首先是南北朝南齊建元元年(479年),南齊開國皇帝、西漢丞相蕭何第二十四世孫蕭道成,為了重振朝綱,以忠孝立國,特在黃陂設立“木蘭縣”,縣治就在雙龍鎮。《南齊書·州郡志》云:“南齊司州安蠻左郡轄七縣,第一個便是木蘭縣。”而且,古木蘭縣的版圖跨越現今三個區縣,即以黃陂區北部的木蘭山為中心區域,還包括紅安縣西南及大悟縣南部。只是到了后梁統治時期,連年戰亂,親倫相殘,忠孝淪喪,木蘭縣于天監元年(502年)被廢。隋文帝楊堅就位,重建忠孝立國朝綱,乃于隋代開皇十八年(598年)詔命恢復“木蘭縣”。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即位后,也以“武德”為年號,沿襲“木蘭縣”名,直到唐武德三年(620年)。這就是說,曾有三位皇帝欽定以雙龍鎮為縣治的“木蘭故里”。
到了清代,官方為了統一界定木蘭故里,經康熙皇帝欽賜書名、雍正皇帝作序、由著名學者陳夢雷、蔣廷錫編纂的《古今圖書集成》,將歷代有關木蘭從軍的史事、山川地志與詩文全部列入“職方典1174卷黃州府郡黃陂縣”。其中,居首的就是《木蘭詩》,意即木蘭詩所敘述的木蘭故事發生于黃州府黃陂縣。換句話說,由兩位清帝欽定的官方大典,界定了黃陂為“木蘭故里”。
在歷代流傳的木蘭傳記作品中,清代的版本內容豐富,影響廣泛。現存北大的《木蘭奇女傳》,自清光緒四年(1878年)常州樂善堂刻印后,共有7種刻本傳世。該書就是一部鉤沉雙龍鎮朱木蘭行狀的名人傳記作品。修慶氏在該書的序文中寫道:“予幼讀《木蘭詩》……后閱《唐書》,言木蘭唐女,西陵人,姻弓馬,諳韜略,轉戰沙漠,累大功十二,何其勇也。”此說不僅與元代的碑文相吻合,也與明代《焦氏筆乘》《木蘭古傳》相印證。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據《木蘭奇女傳》載,在雙龍鎮東側有一千年佛教古剎觀音寺。我們到故址探幽,但見前山木蘭樹聳翠,松柏橫枕于后;砂環水轉,松茂竹苞。
你可曾知道,少年木蘭就是在觀音寺首次女扮男裝,與高僧即興對詩的。有詩云:“心中煉性龍火出,性中立命虎水生。心花燦爛蓮花生,元神卻是自家人。”
(選自2017年10月10日《光明日報》,本刊有刪改)
本文是一篇介紹木蘭故里的優美散文。作者首先介紹了古鎮的地理環境,接著介紹“花木蘭”的由來,然后介紹了“雙龍鎮”得名的原因,最后介紹歷代帝王欽定雙龍鎮為“木蘭故里”的情況。通過作者的一系列介紹,我們對花木蘭及其故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章由淺入深、科學嚴謹,易于讀者接受。作者由“木蘭將軍不是叫‘花木蘭’嗎?古鎮緣何稱‘朱城寨’”開始設問,引人思考,激發讀者閱讀的興趣。作者在文中旁征博引,引用了權威史學家及相關學者的論著,闡述“花木蘭”本叫“朱木蘭”,其古鎮就是朱城寨,即現在的雙龍鎮。作者為寫此篇,特意到雙龍鎮考察,細致了解其地形地貌、人文典籍、歷史故事,這為我們今后的寫作樹立了極好的榜樣。
1.請根據文章相關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雙龍鎮得名的由來。
2.對比課文《木蘭詩》,你覺得此文內容與課文哪些方面是一致的,有哪五位皇帝欽定雙龍鎮為“木蘭故里”?
?
關注公眾號,回復“拓展閱讀2018年4月”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