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躍華,呂紅霞,呂笑媛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四川成都 610031)
在城際鐵路日常運輸組織過程中,運輸計劃對指導日常生產有著重要作用,準確高效的城際鐵路運輸計劃能有效提高日常工作組織效率[1],增加城際鐵路的運輸收益。
現階段我國既有城際鐵路運輸計劃的編制主要采用傳統的計劃編制模式,即以基本運輸計劃編制為主,在基本計劃下達給調度指揮后再由調度進行調整,如圖?1?所示。
其中基本運輸計劃是指根據客流預測,在現有的車站到發能力、區間通過能力以及各類時間作業標準等限制下,制定開行計劃、車輛運用方案、維修計劃方案和乘務員組織方案等。基本運輸計劃主要內容包括基本列車運行計劃、基本動車組交路計劃和基本乘務計劃等[2]。

圖 1 現有運輸計劃編制模式
我國城際鐵路以其大運量、高速度、出行方便等運輸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流。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出行意愿逐漸提高,出行頻率也逐漸增加[3]。而我國現階段的運輸計劃編制時間是提前?1?年或半年,編制依據主要是以往的運輸計劃和未來的需求預測,這種編制機制與旅客的實際需求匹配度較低,很難滿足現階段快速變化的客運市場需求。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種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快速變化,并與旅客實際需求匹配度較高的運輸計劃編制機制。

圖 2 基于需求信息管理的運輸計劃編制模式
從滿足旅客運輸需求的角度出發,考慮改變原有的提前?1?年或半年編制運輸計劃的編制機制,在基本計劃的基礎上增加實施計劃。實施計劃與基本計劃相比,在編制內容方面更多,在編制時機方面與運輸計劃實行的時間更為接近,編制流程增加多個反饋的過程,以保證運輸計劃與市場的匹配度。該機制以期改變原有基本計劃難以完全滿足市場需求的問題,使生產活動有效地服務于市場。
為了保證實施計劃與實際客流需求的匹配程度,實施計劃一般在計劃下達的前一天進行編制。此時運輸計劃離最后下達時間較為接近,因此可以更好地匹配運輸需求,如圖?2?所示。
實施計劃編制內容相較基本計劃(基本列車運行計劃、基本動車組交路計劃、基本乘務計劃等)增加了許多內容,主要包括列車運行實施計劃、動車組交路實施計劃、動車組分配計劃、動車組檢修計劃、乘務計劃、車站作業實施計劃、綜合維修計劃和供電計劃。
列車運行實施計劃是根據列車運行實際,結合旅客運輸需求情況,編制未來?7?天的列車運行計劃,包括列車車次、列車到發時間、列車運行區段、列車編組等。
動車組交路實施計劃根據列車運行實施計劃和動車組交路基本計劃編制而成,編制過程中需要考慮動車組的各項檢修章程和檢修基地布局。動車組交路實施計劃完成后需要生成動車組周轉圖[4]。
動車組分配計劃的主要任務是合理安排動車組的擔當交路。動車組分配計劃主要根據列車運行實施計劃和動車組交路實施計劃進行編制。編制過程中需要考慮動車組的履歷和折返作業時間標準。
動車組檢修計劃根據列車運行實施計劃和動車組分配計劃編制而成,同時還要考慮動車組的修程修制和走行公里數。
乘務計劃是根據給定的列車運行實施計劃、乘務規則、乘務基地分布等前提條件編制的,它對乘務組的出乘時間及地點、擔當車次、退乘時間及地點等做出具體安排,以確保列車運行實施計劃的實現。其中,列車運行實施計劃給定了必須完成的乘務任務,乘務規則限定了乘務員工作的時間[5]。
在基本計劃的編制內容中不包括車站作業計劃的編制,車站作業計劃主要由車站層面制定和執行。在實施計劃中,由于其具有較高的準確度,因此可以把車站作業計劃納入其中。車站作業實施計劃的制定,既可以提高車站層面各項技術作業的兌現率,又可以減輕車站調度員的工作量。
車站作業實施計劃主要依據列車開行實施計劃和動車組交路實施計劃編制而成,編制過程主要考慮行車技術作業標準和調車技術作業標準。其中行車技術作業標準涉及列車到達車站后進行的列車接發作業、到達技術作業和出發技術作業等;調車技術作業標準主要考慮改編列車到達車站之后的解體和編組工作等。
綜合維修計劃是根據列車運行實施計劃和動車組交路基本計劃制定,各綜合維修單位在規定時間前提交計劃實施日的綜合維修方案。綜合維修計劃要確定的內容包括維修地點、維修工作量及維修時間安排、維修作業具體內容,同時也包括維修車輛上下行時間、維修安全防護措施、維修車輛運行路線等。
供電計劃根據列車運行計劃、綜合維修計劃和供電設備的實際運行狀態編制而成,主要內容包括停送電區段計劃和停送電時間計劃等。
城際鐵路運輸計劃編制總體流程主要是在基本計劃的基礎上加入實施計劃。提前半年或者更長時間編制基本計劃后,在基本計劃下達的前一天,基于最新的客流需求變動信息和運力資源變動信息,制定較為精確細致的鐵路實施計劃,以滿足最新的客流需求,進而指導日常調度指揮工作。實施計劃的編制流程如圖?3所示。
實施計劃的編制過程中,由于列車運行計劃(即實施列車運行圖)是指導列車運行的主要依據,因此首先要確定列車運行實施計劃。
列車運行實施計劃編制完成后,以列車運行實施計劃為依據進行動車組交路實施計劃、動車組分配計劃、動車組檢修計劃、乘務計劃、綜合維修計劃、供電計劃和車站作業實施計劃的編制。以上?7?類計劃編制完成后,要判斷其是否與列車運行計劃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還要進行調整。與基本計劃編制流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實施計劃的編制過程中需要考慮車站計劃的編制,以保證車站層面的運輸計劃能夠順利施行。
實施計劃編制完成后要報相關部門審批,根據計劃的類型,編制完成的計劃分別下達相關調度所、動車基地、乘務基地、車站、綜合維修部門、供電部門等調閱和執行。

圖 3 實施計劃的編制流程
客運需求信息的收集是實施計劃編制的基礎。傳統的客運需求主要是通過過去?1?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客流量進行需求預測,這種信息收集的方式較為簡單,其客流量數據很難準確地反應真實的客流需求。
現階段我國旅客訂票平臺和運輸計劃編制平臺是各自獨立運行的,旅客訂票平臺不能實時地向運輸計劃編制平臺進行數據傳輸。因此,為更好地進行客運需求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要建立統一的需求管理信息和運輸計劃編制平臺。
在平臺建立后,打破旅客訂票平臺和運輸計劃編制平臺之間的限制,在基本計劃完成后到實施計劃下達前,通過各類客運售票銷售平臺或終端進行客運需求的收集。收集完成后進行分類統計,包括不同車次、不同等級、不同出發地客流需求。這個過程需要系統迅速地做出反應,為運輸計劃編制提供更準確的編制依據[6]。
除了客運需求信息需要收集,還要掌握城際鐵路的運輸能力。傳統的運輸計劃編制過程中,基本計劃編制完成后,直接下達到調度單位執行。由于執行編制計劃的提前期較長,很容易出現臨時運力資源不足的情況,因此運力資源的統籌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解決以上問題,應建立統一的運力資源信息統籌中心,統一管理各項運力資源情況。要統籌的主要信息包括列車運行實績、列車運行圖兌現情況、動車組運用信息、乘務組運用信息、車輛檢修段運用信息和綜合維修信息等[7]。
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現有城際鐵路客流需求的特點,建立基于需求管理的城際鐵路運輸計劃編制機制,使其更符合當下快速變化的客流需求環境。對新型編制機制的編制時機、編制流程、編制內容和關鍵問題進行了探討。在實際應用中,客運需求信息的快速獲取和運力資源統籌還需落實解決,具體實施方案需要進一步探討。
[1]孫全欣,楊月芳,胡思繼. 市場經濟條件下鐵路運輸生產計劃編制的探討[J]. 鐵道學報,1996(S1):109-113.
[2]黃興亮. 動車組交路計劃編制優化理論與方法研究[D]. 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2.
[3]張霞.電子商務環境下旅客出行一體化服務相關問題的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5.
[4]都國報. 基于微粒群算法的客運專線行車調度優化技術研究[D]. 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
[5]田志強. 高速鐵路乘務計劃編制優化理論與方法研究[D]. 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1.
[6]SD Treville, RD Shapiro, AP Hameri, et al. From Supply Chain to Demand Chain∶ the Role of Lead Time Reduction in Improving Demand Chain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Operation Management,2004,21(6):613-627.
[7]王彧,馬士華. 基于縮短供應鏈響應周期的運作模式研究[J]. 工業工程與管理,2004,9(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