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珺,陳存友,胡希軍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湖南 長沙410004)
經文獻查閱,國內外有關書法公園文化表達的研究甚少,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苗芳蕾(2015)是以蓬溪書法旅游作為案例來進行系統的分析,為我國和蓬溪書法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一些啟示[1]。饒翔宇、沈守云(2012)提出了景觀的文化表達的思想:用景觀的語言來表達文化,用文化的情感來詮釋景觀的一個過程[2]。(3)付寶春、王松(2015)中將文化景觀要素與場地規劃設計相結合的設計理念,探索針對規劃場地本身既實現“量身定做”,又凸顯文化特色的景觀表達及空間構建方法[3]。而對于書法公園中的文化表達的研究幾乎沒有。因此,本文主要通過研究書法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文化表達,以期為其他書法公園規劃設計提供借鑒案例,豐富國內在書法公園文化表達方面的研究。
懷素公園位于永州市零陵區,面積為2.6hm2。場地的用地類型并不復雜,包括文物保護用地、綠地、水域以及部分建設用地。
地形地貌:場地中最大高差30m,最高點位于場地西北山體,標高為144.8m,湖泊為場地最低點,標高為115.4m。
植物景觀:懷素公園內現有的植物資源狀況良好,主要為高大喬木,綠化率高,但因其缺少中下層的植被,美化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的植物種類有香樟、桂花、杜英、日本晚櫻、棕竹、芭蕉等。
水文狀況:主要的水體為人工湖。由于上游生活污水未截留,導致湖內水質較差。
古跡遺存:園內有綠天蕉影、種蕉亭、醉僧樓、硯泉、筆冢、墨池等古跡。
懷素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圣”,也是一位僧人藝術家,俗姓錢,乃詩人錢起之從子,永州零陵人,懷素公園正是政府為了紀念懷素,而在其出家練字之地“綠天庵”所在地,新建的主題性公園。
幼年時期:十歲出家,改字藏真,書法在于“不師古”,從習歐陽、取法二王、更法二張,勤學苦練“板盤皆穿、蕉葉練字”筆法靈妙多姿、運筆疾速、點畫率意、線條流暢,初期代表作為《秋興八首》。
中年時期:由零陵出發,作萬里之行,求師訪友,探訪徐浩、拜師鄔彤、取法真卿,書法如 “夏云隨風、孫娘舞劍”筆法如狂怪怒張、蛟龍入海、精妙絕倫、獨步古今,中期代表作為《自敘帖》。
晚年時期:回歸故里、風痹纏身、疏淡清遠,書法作品“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筆法圓熟豐美、筆法謹密、散逸恬淡、超凡脫俗,晚期代表作為《千金貼》。
文化需要通過充分的表達來體現,而文化的直接表達和文化的間接表達分別是文化表達的兩種基本方式。對于某一文化特點或內涵的直接描述展示屬于直接的文化表達,那么,很多沒有直接描述而是通過某種文化行為或文化事項來側面表現或暗示文化特點和內涵,就屬于間接的文化表達[4]。
文化表達的載體分別為硬質要素和軟質要素,其是景觀中文化的主要組成要素,其中文化表達主要是通過硬質要素中的建筑、鋪裝、山石和軟質要素中的水體與植物來實現,這些構成要素的組合,為園林景觀創造了豐富多彩、意境深遠的景觀文化展現效果。其中具體表現在如下幾點:(1)在山水文化表達上,園林景觀是在有限的場地內通過人工造景,以小見大模擬自然山水。在懷素公園的山水建設上也符合了這一點,模山理水,追求自然歷史風趣。(2)在植物文化表達上,尊重場地現狀,保留長勢優良植被,結合場地主題以及項目所在地環境地貌等特點選擇適合懷素文化主題氛圍的植物,形成景觀效果豐富,文化主題突出的景觀效果。(3)在建筑的文化表達上,建筑是景觀文化表現的主要要素,反映了整個景觀的歷史風貌,同時也是歷史遺跡的最佳留存物。本方案景觀設計中要在符合懷素文化主題的前提下,綜合多種設計手法體現文化主題。使游人在參觀游覽時能感受到懷素文化氛圍。(4)在意境文化的表達上,景觀的意境表達是在人們對文化的認識與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園林造景的特點,打造景觀氛圍,使人們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最后達到情與景交互相融合的一種境界。在懷素公園中,充分利用造景的幾大要素營造主題文化氛圍,體現意境,表達主題,豐富游客景觀感受,陶冶情操。
為使懷素文化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引起人們對書法文化的興趣,整合人民群眾對懷素的大眾記憶,這些記憶包括懷素的書法作品,文學作品,歷史記載,文化戲曲等元素,利用地形地貌、植物水體、小品景點等元素抽象成獨特的景觀符號來體現懷素主題。例如,把大眾所熟悉的懷素出家為僧、拜師訪友、在芭蕉葉上勤學苦練、埋筆成冢等故事,通過書法碑林、雕塑、景墻、鋪裝和建筑等景觀表現手法,組織成貫穿全園的文化景點。
由于懷素文化的歷史悠久,有大量的歷史資料典籍以及書法作品都有關于懷素的記載,而對于懷素所在地永州市零陵區也有相關的記載,通過對一些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對懷素所生活過的地方的遺址的保護,我們可以更深入的發掘懷素文化,使其更好的在景觀當中得以體現。而針對懷素公園內的歷史遺跡,應保護其歷史原真性,并通過建立紀念館和展示廳等來收藏展示懷素文化。
敘事性景觀是現代景觀發展的一個類型,通過“講述故事”的方法進行景觀設計,在滿足景觀視覺形象、空間動態形態的前提下,注重人們對景觀時空在文化、精神等非物質層面上的需求,并在空間表達的設計基礎上增加了時間的要素,使景觀設計作品與人產生更多交流與共鳴[5]。以懷素人生歷程為主線,通過提煉懷素人生故事,按照其成長順序利用一系列景觀表現來進行營造。努力做到不僅能充分展現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還能讓游人體會到文化表現形式的創新。
文化氛圍的打造主要由景觀要素的組合來表現,如植物、建筑、小品、鋪裝等。懷素公園是特色鮮明的名人文化專類公園,根據其鮮明的書法文化主題,通過組織各個造景要素創造或優化整個場所的文化氛圍,寓情于景,賦予景物深厚的文化內涵,突出場所空間索要表達的懷素書法文化主題。例如,修建書法文化交流中心,定期舉行各類交流展覽活動。使人親身感受到書法文化的魅力的同時,起到很好的傳播教育作用。
在對懷素文化主題收集與整合的基礎上,通過人生故事的組景、書法作品的造景、文化冠名的點景、古跡探尋的趣景、歷史遺跡的延續等五種景觀文化表達方法,力求在懷素公園中充分體現并傳承懷素書法文化(如圖1)。

圖1 懷素公園總平面圖
人生故事組景是從小說、書籍資料的記載、書法作品的展現等找尋與懷素相關的故事,進行藝術的提煉和加工。由主入口開始沿湖用序列的設計手法,以懷素人生軌跡為線索,結合其一生中重要的幾個節點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童年時光、出家為僧、拜師訪友、勤學苦練、登峰造極等營造五個景點(如圖2)。

圖2 懷素公園人生軌跡概念圖
其中,童年時光節點通過雕塑來展現懷素在童年時期對書法的啟蒙(如圖3);出家為僧節點則通過景觀亭長廊與文化墻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展現了懷素出家為僧后的參禪悟道 (如圖4);拜師訪友節點則通過情景雕塑的組合,立體的再現了懷素外出游歷拜師訪友尋求書法真諦的故事;勤學苦練節點通過在勤學苦練廣場設置懷素進行書法創作時的雕塑,并配以草書地磚和文化墻的形式綜合表現了懷素苦練書法刻苦鉆研的精神(如圖5);登峰造極節點是全園的制高點醉僧樓,據資料記載,懷素曾在此地生活并勤練書法最終到達登峰造極的書法境界(如圖6)。通過人生故事的組景,將五個故事組合使用多種表現手法,立體的再現歷史名人懷素“童年時光的書法啟蒙、出家為僧的參禪悟道、拜師訪友后尋求真諦、勤學苦練的鉆研精神、登峰造極的書法造詣”的傳奇一生,使之成為貫穿全園的文化主線,發揚并傳承懷素草書文化內涵。




書法作品造景是從懷素的作品中尋找景觀表達的思路,以雕塑,石刻,景觀墻等表現形式對景點進行景觀營造。懷素的草書稱之為狂草,其用筆有力,流暢奔放,一氣呵成,他能作詩又好飲酒史稱醉僧。《自敘帖》為懷素的代表作,本設計中在入口處設置懷素自敘帖雕刻配以懷素醉僧形式主雕像,結合小品景墻的設計,構思了主入口景觀,凸顯懷素文化主題(如圖7)。
文化冠名點景是用與懷素有關的故事或作品來造景并結合景點名組成。在設計中以懷素文化冠名的景點分別有臨岸初試、凌波探月、狂里藏真、才思涌泉、近仙亭等。其中臨岸初試、凌波探月是體現了懷素進行書法創作時的一種狂放,懷素又字藏真的草書又被稱為“狂草”,故而在其出家為僧節點的景觀廊亭又稱狂里藏真,因在園內湖西北側有一涌泉,取名才思涌泉,象征懷素才思如泉涌,而位于勤學苦練廣場西北側的近仙亭,取名得于“岑宗旦《書評》:懷素閑逸,故翩翩如真仙”。

古跡探尋趣景是通過在棧道兩側設置懷素作品碑林,為了增加景觀趣味性,則通過對景與障景、夾景與框景、植物配植等方法,其中植物配置主要通過水杉和二月蘭的組合,通過處理好碑刻、雕塑、植物之間主次關系,達到豐富景觀效果的作用。設計創作時為力求達到 “景到隨機,不拘一格”,在有限的空間得其自然的趣味。具體做法主要有,根據場地植物景觀和懷素書法人文風情,設計構思好懷素作品碑刻的合其體宜,選擇合理的位置和布局,作到精巧合宜,取其特色的部分,充分反映懷素書法作品的特色,把它巧妙地融合在園林景觀之中,同時在沿途設置碑刻時利用障景的設計手法,讓游客沿著游路一路探尋懷素作品的痕跡,力求做到自然天成,景到隨機,巧于因借,通過對自然景物表現的取舍,使造型簡潔的景石碑刻獲得景觀豐滿充實的效果,豐富景觀空間,增加景觀趣味性。
歷史遺跡的延續是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將懷素在此地生活時所留下的歷史遺跡加以保護、修復與重建。在設計中將場地中原有的硯臺、墨池、筆冢、學書亭、醉僧樓進行保護性修繕,其中將硯臺與墨池組合在一起,再配以懷素洗筆的雕塑,還原歷史場景,而筆冢是當年懷素勤練書法,將寫禿的筆埋于此地,埋筆成冢,為了突出文化內涵,將筆冢通過景石雕塑的組合突出景觀效果,并配以歷史記載的解說,讓游人來此能感受到懷素當年練習書法時的勤學苦練,同時將歷史所記載的種蕉亭進行恢復重建,形成一條歷史遺跡景觀游覽線路(如圖 8)。

書法公園景觀設計的主要靈魂在于其獨特的文化內涵,這也是書法公園景觀設計的基礎,而書法公園的基本文化是書法文化與地域文化的結合,以書法文化為基本特征對其主題文化氛圍進行創造,從而形成獨特的文化氛圍吸引更多的游客。尤其是在今日全球化景觀同一化的大背景下,針對書法公園景觀文化表達的研究對塑造出具有濃郁地方人文特色的園林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苗芳蕾.文化創意視角的書法旅游開發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
[2]饒翔宇,沈守云.大學校園景觀的文化表達——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東方紅校區景觀設計為例 [J].湖北林業科技,2012,(02):66-69.
[3]付寶春,王松.基于文化特征的場地景觀表達與空間構建——以山西省農科院創新基地外環境景觀設計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5,(01):109-111.
[4]徐杰舜,馬旭.文化的表達與表達的文化[J].文化藝術研究,2011,(01):34-40.
[5]李東明,段培奎,張德順等.山東沂南雙堠鎮濱水景觀地域性文化再生的設計[J].現代園林,2014(12):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