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苑基榮 本報記者 李司坤
中印領導人將于4月27日至28日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外界對此的關注和猜測越來越多。此次會晤為何采取非正式會晤的形式?有什么特殊考慮?為什么選擇武漢?兩位領導人將談論什么?和目前的國際局勢有何關系?針對這些問題,中國外交部24日做出解答,各國媒體也做出各種解讀。“莫迪和習近平的會晤將關注印中關系的大局,而非具體事件”,印度報業托拉斯24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
《印度時報》、《印度斯坦時報》等媒體24日均用一個整版介紹“習莫會”。《印度時報》頭條題為“從薩巴爾馬蒂河到東湖:莫迪習近平向前行”。報道稱,中國將在武漢東湖岸邊安排兩國領導人非正式會晤,這一安排讓人回憶起2014年習近平訪問莫迪的故鄉——古吉拉特邦,在薩巴爾馬蒂河邊與莫迪共進晚餐的場景。報道稱,這次會晤被描述成兩國關系的“里程碑”。
印度報業托拉斯24日發自北京的報道稱,不具名的中印外交消息人士說,兩位領導人將在武漢進行自由討論,雙方會有少數高官在場,可能不會簽署任何協議或聯合公報。日程方面,莫迪可能在26日晚抵達武漢,27日兩國領導人將展開會談,直到28日中午,莫迪返印。
中印領導人會晤將“關注大局”的說法似乎是在回應一些印度媒體近日為莫迪訪華列出的“議題”,如要求中國支持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NSG)、引渡藏身香港的印度珠寶商等。印度駐中國前大使康特也對《印度時報》表示,會晤將尋求未來十幾年印中關系的新模式,“他們將聚焦大的戰略利益、全球地緣政治趨勢,不會是微觀問題。”
“中印關系改善的氣息飄蕩在空氣中”,《亞洲時報》23日以此為題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想加深雙方互信,印度想要中國投資。文章稱,新德里已經緩和了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懷疑態度。在與中國進行了4年對抗后,印度明白這種做法毫無用處、適得其反且不可行。“政治嗅覺促使莫迪改變印中關系,但他面臨著國內非理性勢力的反對。如果有誰能把他們拉緊韁繩,可能只有莫迪了。”
“中印欲在美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時加強合作”,俄羅斯衛星網24日引述專家的分析如此說,鑒于中印領導人還將在6月的上合組織峰會上會面,“中印兩國出現了就一系列尖銳的全球性問題及時了解彼此立場的必要性,而不再等到6月”。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印度研究中心主任塔季揚娜·紹米楊認為,習近平與莫迪的武漢會晤是對世界局勢趨于緊張做出的反應,“其中包括針對美國制定共同立場”。《印度教徒報》24日也稱,印度和中國都是多極世界的捍衛者,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為中印新的雙邊關系構建了基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印雙方一致認為,安排一次非正式會晤是個好主意,可以為兩國領導人提供一個適宜的氛圍,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充分深入的交流。
對于這次會晤為何選在武漢,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24日介紹說,這不僅因為武漢是中國中部第一大城市,擁有深厚歷史底蘊,與印度地方邦交往日益密切,經貿合作不斷擴大。同時,莫迪總理到訪過北京、廣州、西安、杭州、廈門等中國城市,可謂東南西北都到過,但未到訪過中部。相信武漢之行將成為莫迪總理的全新體驗,進一步增進他對中國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