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阿妮
“穿越”中西文化的交際能力即跨文化交際能力,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人們之間的交流。它包括語言交際能力、非語言交際能力、交際規則的轉換能力和文化適應的能力。語言學家認為交際能力應包括五方面內容:①語言即掌握語法知識;②功能即運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③語境即選擇與所處語境、話語場所相適應的話語;④交際者之間的關系即根據對方的身份、地位、社會距離,說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話語;⑤社會文化知識即語言是一種“社會實踐”。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穿越”中西文化的交際能力,必須緊扣以上五方面內容,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夯實語言基礎
交際能力是在語言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的,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強調語言規則和基本詞匯的掌握和運用,還要盡可能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跨文化交際環境。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教學活動,鼓勵他們在這些社會語用功能的情景下靈活地運用基本詞匯和語言規則。自始至終將語用和文化因素結合在一起,活化語言知識,并提醒學生注意具體語言形式的功能隨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讓他們體會到不同語境中語言使用的差異。夯實語言基礎,逐步形成語言能力,為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文化對比
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要注意中西文化的對比。對比可以揭示中西文化之間的異同點,發掘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的根源,并從中總結出規律性的特點,從而排除文化干擾,創造文化交際的共同基礎,以實現順利、成功的跨文化交際。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兩種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文化對比,提高他們對中西文化差異的認識。文化對比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外國文化,還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本國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筆者經常有意識地引入跨文化對比。例如,在學習牛津7A Unit5 Lets celebrate!(主要介紹西方的節日“萬圣節”)時,筆者展開了對比教學。通過對比,學生加深了對中西方節日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介紹其他節日,如“Thanksgiving Day”“Mid-Autumn Festival”“Easter”“Dragon Boat Festival”等,再進行對比教學。由此加深了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改變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對跨文化交際有很大的影響。由于中西方民族的思維方式不同,在交際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困難,影響交際效果,造成一定的誤解。學生對漢語的依賴性較強,尤其是在單一的語言環境中,往往形成對漢語文化的思維定勢和優先權,不自覺地應用這種思維去接觸西方文化,很容易對其產生偏見或抵觸。因此,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漢英句子結構的對比分析,從中找出漢語句子結構的特點及表達話語最有效的思維方式,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例如,在講解“There be”句型結構時,學生會用中文思維去理解這種結構,把它理解為“在某處有某種東西”。如在翻譯“課桌上有一本書。”這句話時,中文是用先整體后局部的思維方式,英文卻用了先局部后整體的思維方式,即“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認識并接受英語文化的思維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漢語文化注重整體綜合,語義從大到小,從一般到個體,把大量已知信息放在主語前;而英語文化注意細節分化,語義從小到大,從個體到一般,突出未知部分,如時間、地點等。在跨文化交際中要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在語言結構、語言運用規則等方面的異同,使其逐步理解并接受英語文化的使用規則,達到跨文化交際目的。
四、滲透文化背景
跨文化交際是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人進行的交際活動,他們在相互交際中回避不了文化差異。英漢兩種語言在文化上存在差異,學生不夠熟悉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英語國家的人文、地理、交通、風俗人情及政治、經濟等)知識,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會感到困惑,造成思維障礙,影響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不斷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適時擴充相關文化背景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促進有效的跨文化交際。
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經常在課外適時地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簡單的英語文學作品和英文報紙雜志,指導他們在閱讀時留心積累有關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關系等方面的知識。筆者也鼓勵學生多看一些英語原版電視、電影和錄像,讓他們通過這些媒體不僅直觀地獲取相關的語言信息,而且了解到英語地域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等,以增強對跨文化知識的敏感度。
五、運用多種媒體
英語文化是在繼承歷史精華的基礎上不斷變化發展的,具有很強的時代性。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新的英語語言現象、文化現象也層出不窮,初中英語教學必須引導學生了解、探討、研究這些新的文化知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利用現代各種重要傳媒,包括互聯網、廣播、電視臺等充分發揮它們時代性強和生動形象的優勢,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英語信息,收聽英語廣播,觀看英語電視節目,觀看英語網絡視頻。這些途徑,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豐富的英語文化知識,而且可以提高他們主動獲取英語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語言的形成有賴于一定的環境和背景。筆者在英語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電化教學,為學生營造聲畫并茂、視聽結合、集語言實踐于一體的學習環境,適時導入豐富的西方英語文化背景,形象直觀地調動被感知的對象。例如,在教學9A Unit8 Detective stories這個單元時,筆者通過多媒體形象地介紹英國著名偵探福爾摩斯的文化背景,就英語中的偵探文化鼓勵學生提問討論,使他們在課堂上愉悅地在中西文化之間“穿越”,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教學要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學習英語既是為了掌握一種新的交際工具,也是為了學習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從英語教學的角度看,教授一種語言,同時也在傳授一種文化。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是不可分離、相輔相成的。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信息的快速傳播,培養學生“穿越”中西文化的交際能力已經成為初中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語教師應當順應時代潮流,堅持國際教育發展方向,帶領學生“穿越”中西文化,感受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