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迄今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終于建成。近日,該裝置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驗收,成為我國第一臺、世界第四臺脈沖型散裂中子源,填補了國內脈沖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
“散裂中子源”通俗來說就是一個用中子散射來了解微觀世界的工具,因此被形象地稱作“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國之重器”。
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說,很多人使用光學顯微鏡去觀察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細胞和細菌,而中子探測的世界更為微觀,用中子照相的方法,能夠觀測一滴水是如何從一株植物的根部運輸到枝葉上的。借此可以用于治療癌癥、檢測飛機高鐵安全性等。
在中國散裂中子源驗收的當天,陳和生提到,整個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顯著提升了我國在磁鐵、電源、探測器及電子學等領域相關產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使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技術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