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綿忠
我校是江蘇省通用技術課程基地,申報的《通用技術微項目研究》成功立項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課題組在技術教育實踐的基礎上,探究通用技術課程中的微項目教學,進一步解決課程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立足課標,力求凸顯課程鮮明的實踐特征,尋找課程的生長點,做“高效、本真”的通用技術課程,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課程亮起來”。
一、通用技術課程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通用技術課程的開設,是新課改的一大亮點,同時也是難點。經過十多年的教學實踐,通用技術課程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不足。
1.課堂單一、無趣、低效
由于通用技術課程開設時間較短,很多學校教師對課程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刻,在理論教學中照本宣科,課堂缺乏生機活力;實踐教學中把它當作“勞技課”“單一的技能訓練”“紙糊的通用技術”,出現“為了設計而設計,為了動手而操作”等現象。課程不能準確定位,體現不出通用技術的課程性質,課堂教學“單一、無趣、低效”。
2.項目教學容易偏離課程標準體系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基于“項目的學習”開展項目實踐活動也是一種新型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方式,即通過一個長期的任務,促進學生在完成作品和執行任務的學習中進行探究和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但是,在項目教學中容易出現這樣兩種情況:一是,通用技術課程完全變成了項目教學課程;二是,項目教學的組織實施缺乏有效設計,項目的容量和時間跨度過大,內容適切度和參與度過低,而在項目具體實踐中又容易出現“學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領悟三者之間不能統一”的現象,容易偏離課程標準體系。
3.適應核心素養目標提出的新要求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也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核心價值來追求。前不久修訂完成的即將頒布實施的《通用技術課程新課標》,圍繞技術核心素養,即技術意識、創新設計、工程思維、圖樣表達、物化能力,對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讓學生基于真實生活,在復雜多變的問題情境下,用更加開放、多元的思維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技術素養和實踐創新能力。
二、通用技術微項目教學的提出
1.核心概念
微項目教學是指在學校通用技術課程中,立足課標,圍繞技術核心素養,學生在1~2個課時內完成一系列以真實生活為情境,基于現實問題,以任務為驅動,開放、多元、復雜并相互關聯的活動集合,促進知識技能的建構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升技術素養和創新能力。
2.微項目的“四維”特性
長度:區別于傳統大項目,“項目小、時間短、內容精、形式新、成本低”,將學科目標和知識分散為多個小項目進行實施。
寬度:從STEAM的視角,打破學科界限,以技術為主體,有機融合科學、數學、技術、工程、藝術(廣義上包括人文)等多學科知識。
進度:具有項目學習實踐特征,以“設計、制作、試驗、評價、優化”為活動流程。
高度:具備“項目有活動、小組有聯動、探究有動力、實踐有動手、生成有動態”的“五動”課堂內在氣質。
三、微項目教學活動的設計
以通用技術蘇教版必修一《技術與設計1》第五章第一節的內容《方案的構思方法》課堂教學為例,闡述圍繞微項目教學的核心概念和特征設計具體的項目活動。
《方案的構思方法》是本章的重點,也是“設計的一般過程”的關鍵所在,它在設計中扮演著“思維大腦靈魂”的角色,是設計中最富有挑戰性的環節。傳統課堂大多以老師直接講授或學生畫設計圖為主,讓學生了解模仿法、聯想法、奇特性構思法等方案構思方法。而在本節微項目教學課例中,以學生為活動主體,學生通過完成微項目設計制作任務,在動手實踐中學習,自主探究,合作聯動,體驗方案的構思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升技術素養。
1.情境化的微項目引入
在課堂引入環節,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基于現實生活,設計制作承載工具。
課堂實錄:“高一年級的學生正在通用技術實踐室學習《方案的構思方法》。授課的老師沒有像傳統課堂教學那樣打開PPT就開始講課,而是給每個學生發了點小“福利”—一瓶礦泉水。學生們開心之余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或拎,或抱,把一個個瓶子從講臺搬運到他們面前,反復迂回很多趟,麻煩費事,效率很低。能不能設計一個搬運器呢?無疑,老師把學生們帶入到生活情境中了。”
微項目活動:
2.層次化的微項目活動
引入環節的微項目比較開放,引導學生打開思維,在初步設計分析的基礎上為后續的項目活動做準備。基于技術核心素養目標,接下來設計多個思維層次的項目活動,讓學生在復雜多變的問題情境下,用更加開放、多元的思維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于是,教師設計了第二個層次的微項目活動:
和第一個微項目活動相比,第二個活動限制了材料,有了具體要求,提升了難度,這樣一來學生需要開動腦筋展開思維才能達到設計要求,在構思方案的基礎上,還要動手實踐才能驗證方案的可行性。
課堂實錄:“于是,學生們構思了很多種搬運工具,思維天馬行空,因為,情境開放。接著,老師給學生出了道難題:手頭沒有其他的材料,請用又輕又薄又脆的KT板材料,設計制作一件一次搬運4瓶礦泉水的工具!問題情境開始升級,復雜起來。學生們開始構思限定條件下的方案,有的模仿盒子,使用加工工具,做了個小簸箕狀的結構物,有的聯想到三角形臺歷的穩定性和瓦楞結構,把4個瓶子穿在一排孔里,輕松地完成搬運。學生們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在動手實踐中體驗了技術課程課標里要求的幾種構思方法。最后,老師再一次把問題情境升級,要求學生用同樣的材料挑戰8瓶水!此時,學生需要突破傳統,只有創新,用奇特性構思法才能出奇制勝!”
教師設計了第三個層次的微項目活動,用挑戰活動把課堂推向高潮。
這是高階層次的項目活動。要實現這個項目(材料特點和面積決定)的要求,采用一般方法是達不到的,需要突破常規,采用更創新的思維、更奇特的構思方法才能實現。由此,學生的創新設計、圖樣表達、物化能力等技術核心素養和創新能力會在本節課的微項目實踐活動中得到進一步提升!
3.微分化的微項目模塊
“微項目教學”是傳統“項目教學”的變革和發展,它將學科知識分散為多個微項目進行,將知識“微分化”,即把微項目作為一個元素或環節融入到課程教學中。特別強調的是,微項目是做通用技術課程中的項目,而非脫離了課標的項目教學。它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既是可獨立的小項目,又可以是對學生大項目實踐環節強有力的補充,兩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
由上面授課流程圖可以看出,教師將三個微項目活動有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把“模仿法、聯想法、奇特性構思法”微分化,嵌入在項目活動中,從而使得微項目教學目標更加立足課標,創新了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通用技術課程學習是一個富有生機、充滿探究、方式多元的活動過程。研究“入微”,方能精妙。綜上所述,情境化的通用技術微項目教學,基于現實生活,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究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內在的綜合素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微項目如壘臺之磚,構筑起九層之臺,讓通用技術課程沿著課標體系創新前行,做“高效、本真”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