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婷婷
管理學上有一個泡菜理論,說的是泡菜水的味道決定了泡出來的白菜的味道,用怎樣的水就泡出怎樣的菜,只有調整好泡菜的水,才能讓白菜產生可口的滋味。班級文化建設也是如此,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能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作為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到在班集體建設中,利用各種有效的資源創建特色班級文化的重要價值,在日常管理中應注重班級文化建設的整體設計,并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力求讓班級特色文化浸潤每一位學生心靈,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下面筆者就班級文化建設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優化物質文化,創建共同的“家”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卑嘀魅我趯W校已有條件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全班學生對教室進行精心“包裝”,讓教室的每個角落都富有教育意義,營造教育氛圍。同時,應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改變墻面布置內容的取向,讓物質文化環境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因此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細節布置,營造符合班級特色的文化氛圍。我們班級通過布置“我的成長足跡”“雛鷹奮飛欄”“手指樹”等新穎美觀的設置,讓美的環境成為一部多彩的、立體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對同學們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讓他們從踏入班級的第一天起,就產生一種歸屬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設“我展示、我精彩”欄目為學生表現自己提供舞臺,優秀的作文、漂亮的字畫、獨特的創作以及富有智慧的小制作等,使學生獲得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雛鷹奮飛欄”“班級榮譽星榜”等設置用于表揚班內先進,樹立身邊的榜樣,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但是在進行教室布置時必須注意不能過于花哨或者布局凌亂,應使各個部分都和諧統一起來,最好的辦法是先確立班級的主題。如本學期我們班級的名稱叫做“載夢方舟”,那么班級布置風格都圍繞“舟”這個主題展開。
二、推進制度文化,體現自主管理
在班級管理中,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管理的參與者,使班級管理民主化,并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筆者及時制定了“值日班長責任制度”,為使班級良性運轉,配套推行了“班委競聘制”,由民主選舉或毛遂自薦,做到大家各司其職,分工明確,使管理真正落實到人。通過管理班級的實踐活動錘煉了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發展了智力,也培養了管理能力。讓學生明確各崗位的具體要求,以便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發揮全班學生的監督作用。由師生共同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評價和獎勵制度,每月通過“雛鷹奮飛欄”的記錄進行班級個人量化評比,對學生的學習、工作做定期考核,并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來保證崗位責任制的順利進行。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只有不斷地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班級的各項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學生參與管理的意識才能加強,班級才能迅速走上正?;壍?,從而形成良好的班級制度文化,使班級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的良好局面。這種良好的班風會產生一種內在凝聚力,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自尊自強,在學習中形成競爭氛圍,在活動中互助互愛。
新型班級管理體制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型育人觀,它能使每個學生都進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角色,人人都參與管理,讓學生成為班集體的主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工作熱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義務感和集體觀念,從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發展。
三、升華精神文化,強化情感體驗
班級的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主要是指班級成員認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價值取向,以及道德標準、行為方式等,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深層次要求。班級精神文化對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其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感到一種無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無意地影響、支配學生的行為,陶冶學生的情操。筆者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特別注重培養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如何做人,以及培養學生積極的創新精神。
首先要著力培養學生“人人都是班集體主人”的觀念,幫助學生樹立“人人都得為班集體負責、做貢獻”的意識。如在培養良好的學風過程中,班主任要注意樹立榜樣,示范引路,最后成為全班學生的行為準則和習慣。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幾個同學告訴筆者,每當自己的自制力動搖的時候,就經常能想到集體的榮譽,想到自己班級的奮斗目標,想到自己的責任。應該說,這與班級的文化建設有著相當大的關系,班級的文化氛圍促進了學生的成長,讓他們走出了邁向成熟的第一步。
人是因為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才走到一起,并組成一個集體的。一旦班級精神確立并深入人心,班內每個成員就都能有較高的自律要求、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只要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標、情感、意志,班集體建設的目標也就基本達到了。
四、豐富活動文化,促進個性發展
沒有活動,沒有參與,班集體就沒有生命力。通過組織開展各種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活動,參與競爭,提高學生思想修養,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促進學生之間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協作,增進彼此友誼,進而升華為集體感情。班級活動是班級工作的精髓,展現的是班級的精神風貌和特色。
班級活動不要拘泥于形式,要靈活有新意,在組織活動前,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集思廣益,精心設計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活動,創造積極參與的氛圍,使學生有所收獲。班級活動的主題應力求來源于中學生的生活,貼近中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便于學生自主參與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受到良好的熏陶感染。首先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定期召開主題班會,結合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和競賽,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從而發展學生個性及特長。如每次班會利用十分鐘做“我行我秀”,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才藝,或者講一段時事新聞、軼聞趣事,或者給大家唱一首擅長的歌曲等等。這種活動形式既活躍了班級氣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在班級活動中,筆者班級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可塑人才……
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它有著無形的教育力量,通過實踐,筆者深刻感受到班級文化的影響作用:學生一旦置身于班級集體的文化氛圍中,他們的思想觀念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日積月累就會使他們形成與班級文化相融合的價值觀。因此,我們要重視班級文化環境的建設,使學生主動接受文化的熏陶,充實內涵,提升個人境界。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懸掛的每一幅作品、圖畫都能說話,都能育人。久而久之,班級的文化就會得到升華,變成了一種精神,成為一面永遠激勵全班同學努力向前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