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爾東
摘要:休閑農業是農業與旅游業結合的交叉學科,已經成為理論和實踐的熱點。本文從休閑概念入手,介入到休閑農業的概念,導出休閑農業旅游產品;其次,重點分析了休閑農業旅游產品的特征;最后,研究了休閑農業旅游產品與傳統農業產品的區別。
關鍵詞:休閑農業;旅游產品
一、休閑農業旅游產品的概念
(一)休閑的概念
西方人的休閑觀與中國人休閑觀表現一致。休閑的自由是一種成為狀態的自由,是在生活范圍內做出決定的自由空間,是在擺脫義務和責任的同時,對具有自身意義和活動的理性選擇。休閑不會屈從于任何外在的強制性要求,只有自身的核心要素被實現時才會出現。休閑是人生命狀態的一種形式,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是人類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現代人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種方式。科學技術發展對人類的最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將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使人有更多的時間和情趣去享受生活。
(二)休閑農業概念
休閑農業是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休閑農業是現代新興的產業,又被稱為旅游農業,是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新型交叉型產業。它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前提,把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工和游客參加農事活動等融為一體,以調劑煩囂的城市生活,享受回歸自然、寄寓田園樂趣的一種農業旅游活動。
(三)休閑農業旅游產品
休閑農業旅游產品設計只有在農業旅游資源科學評價的基礎上,突出農業旅游資源特色,注重科學與非科學因素及市場化開發導向才具有吸引力、競爭力和生命力。同時,從功能實踐上來說,休閑農業旅游產品要能滿足旅游者對內心精神世界的渴求和精神寄托。
休閑農業旅游產品是以農業自然資源、歷史資源和社會資源為原材料,在鄉村進行以行、游、住、食、購、娛的配套服務為基本環節,針對客源市場的需求,按照特定的功能和主題,沿著一定的路線和區域設計、加工、組合而成的,是供給鄉村旅游者消費的物質和精神要素的總和。它與一般旅游產品相比突出的特點是高度的參與性。
二、休閑農業旅游產品的特征
休閑農業旅游產品一方面生產的是包含了勞務形態的產品,中間投入率小;另一方面其產品一般是為了滿足人的最終消費,產品屬于最終產品。由于休閑農業旅游產品具有農業和旅游業的雙重屬性,所以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生產性
休閑農業旅游產品具有農業生產經營的特點,可以提供綠色和特色農產品,滿足人們食物的需要。休閑農業旅游產品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購買的產品。
(二)自然性
與其它產業不同,休閑農業活動以農業自然生態本色為中心,農業與自然有著血肉般的聯系。農業不是人類可以獨立完成的產業,而必須由人類與自然共同完成。因此,人們在休閑農業中與農業接觸,實際上也就是與自然接觸。休閑農業旅游產品不是將農業與旅游業進行簡單的轉換,而是把農業中(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牧業、漁業等)具有旅游資源部分的功能進行整合、發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個性化需求。
(三)文化性
休閑農業旅游產品所涉及的動植物,均具有豐富的歷史、經濟、科學、精神、民俗、文學等文化內涵,利用這些有趣意的文化知識,設計多種多樣的休閑農業游覽項目,增加農業文化知識。休閑農業旅游產品順應現代旅游潮流的發展趨勢,即追求閑雅溫輕和適情順生的生活格調。這種格調就其文化本質而言就是和諧、優美,它昭示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親密的融合。
(四)可持續性
就休閑農業的功能而言,就是要實現農業的持續協調發展。休閑農業旅游產品嚴格按照生態農業的有關要求進行生產,允許在殘留有害物質規定范圍內適量的使用化肥、農藥,大大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生態環境優美,生物多樣性在這里得以充分體現,植被覆蓋率也大大高于一般農區。休閑農業旅游產品能將農業資源開發利用與自然生態保育、復育相結合,將農業景觀欣賞與知識教育相結合,從而使生產、生活、生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樣既突出了第一產業在城市化和后工業社會時期與地區經濟發展的融合,也展示了21世紀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環境目標。
三、休閑農業旅游產品與傳統農業產品的區別
表1休閑農業旅游產品與傳統農業產品的區別
(一)產品來源和產業目的方面
傳統的農業產品主要是投入生產資料以便獲得農副產品,經營的品種比較單一,以第一產業為主。而發展休閑農業旅游產品之后,可以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將自然環境與農村的社會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農業旅游的休閑功能,更好地為旅游者提供服務性的產品。
(二)產品質量方面
傳統農業產品為追求高產,往往會投入大量的非生態物質,不僅污染了環境,而且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健康危害。而休閑農業旅游產品是以吸引城市居民即時消費、現場消費為主體,對農副產品要求較高,追求無公害、綠色有機的食品。
(三)收入來源方面
傳統農業產品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農副產品的銷售所得,而休閑農業旅游產品的收入渠道廣泛,可以擴大到觀賞、品嘗、購物、住宿、度假等。
(四)勞動力方面
以休閑農業旅游產品“農家樂”為例,它需要導游、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等,就業門檻低,能夠吸納大量的農村勞動力。
參考文獻:
[1]顏文華.休閑農業旅游產品開發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12).
[2]陳紅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研究[J].世界農業,2017(08).
[3]李穎.基于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休閑農業發展問題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