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如意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教育產業的蓬勃發展,體育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中技工學校的體育教學往往被校方和學生所輕視,從而令其缺少足夠的專業性和科學性,這也令體育教育的民族特色逐漸流失。想要真正的發揚民族體育和突出民族體育的實際價值,則必須發現并解決以往教學存在的問題。本文則是針對技工學校體育教育和民族體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根本上如稅收,探討更加有效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民族體育;技工學校;體育意識
民族體育與現代一般的體育教學不同,現代的體育教學擁有較豐富的教學專業性,包括了:完整的教學流程、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完善的教學器械等。民族體育對于技工學生而言,一方面缺少相關專業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因技工學校以單一的技術教學為主,體育教育則很容易被校方和學生所忽視。通常技工學校的體育教育被當做學生的室外活動或娛樂放松時間,這對開展民族體育教育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一、技工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專業度的不足
在很多的技工學校的體育教育中,教學的專業度和重視度都有所不去。體育教師往往只是帶領學生做一些基礎性的體育活動,如:熱身運動、田徑運動和球類運動等,并且在此類體育運動中,學生只學習到了基本的運動規則,自身運動的方式和體育意識沒有發生改變,因此最終導致技工體育教育只是單方面增加了學生的戶外運動時間,教育性和教學價值沒有得到體現。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收益較少,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活動”兩字上,對體育涉及到的生理結構以及體育文化的認知較淺,即使開展了民族體育,也無法真正引起學生的重視和興趣,多數學生只是在被動甚至消極的學習民族體育,這也是民族體育在技工學校開展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學計劃的偏差
想要民族體育達到理想的效果,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是不可缺少的。制定教學流程和每一步達成的教學目標以及具體的方式方法,是開展民族體育的重要環節。但因為很多技工學校在體育教育時沒有嚴謹的、全面的教學計劃,教學的方式和教學內容只是照搬或簡化其他院校的體育教育,因此無法從實際出發滿足自身學生的需求。包括:部分不喜歡運動或不喜歡民族體育的學生,在經過體育教育中自身的想法和認知并沒有發生改變,同時是個人的圣體瀆職也沒有得到提高。無教學計劃的開展民族體育,很容易令校方和教師無法及時的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就無法及時解決問題,最后很容易導致問題越積越多,不斷消減名族體育的實際價值。
二、技工學校開展民族體育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文化與實踐的結合
這里的“文化”不是指把課堂外的體育改為在課堂內進行的教學,而是為了民族體育的有效開展,把相應的民族文化同步應用其中。很多技工學校的體育教學,正因為教學內容過于松散和敷衍,令“教育”和“文化”不在,從而變成單方面的室外活動。針對這一點,首先應把民族教育教育變得更加專業和科學,以實現文化和體育共融為教學目標。如:學生通過了解相應的民族文化了解到民族體育項目的意義和規則,在民族體育運動中加深對文化的了解。因此,在開展一項民族體育時,教師首先應為學生普及相應的民族文化。如:屬于黎族的民族體育—竹竿舞,是以少數民族黎族人的舞蹈和祭祀演化而來,這是學生需要了解的。通過把民族體育的知識帶入到實際的教學中,一方面可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民族體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讓民族體育教育更加的規范和專業,保證了民族體育的特色和價值,從而加大其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二)以學生為教育的中心
以往的技工學校的體育教學,體質相對較弱或較差的學生,很難通過體育教學改善自身的身體素質。即使是開展民族體育,教學的中心也應是以學生為主,而不應是以開展民族體育的教育任務為中心。因此,校方和體育教師不能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設定教學的內容,首先應對所有學生體育運動的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包括:力量、靈活度、耐力等。根據不同學生對于體育的不同需求,在開展民族體育的同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而不是盲目的要求學生完成運動或完成比賽。
其次,對于運動意識較差的或不喜歡民族體育的學言,教師則可先帶領部分學生主動參與到民族體育運動中,同時根據不同的的特點,對民族體育的運動過程進行調整,發揮學生的優勢,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提高消極運動的學生積極參與民族體育運動的意識,從根本性的心理上令學生接受民族體育。只有真正讓學生了解民族體育并在學生可以一展所長,才可以令民族體育在技工學校中順利的開展并得到廣泛的應用。
(三)教學研究與教學評價
教學研究與教學評價是保證民族體育有效性的重要支柱。教學研究與教學評價,并不只是屬于專家學者們的高深的工作。關于民族體育的研究與評價,是指針對不同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而對民族體育的開展進行的研究與評價,如:對教學成本、環境要求和安全因素的研究與評價。以:騎馬、摔跤和射箭為例,因需要的教學成本較高,對教學環境和教師的要求已有較高的要求,因此一般情況下不適合技工學校開展。另一方面,在每一堂民族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技能收獲、意識變化,民族體育是否對學生產生了哪些影響都屬于教學研究的內容。體育教師通過研究自己的教學過程,則可提前制定出科學的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則是教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只有不斷找出民族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才可與時俱進,保證民族體育的傳承,保證民族體育對學生的積極作用。
四、結語
民族教育與體育教學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在以往的技工學校體育教學市場中被人們所忽視。隨著國內教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蘇,民族體育也勢必會為教育領域所重視,而在技工學校開展民族體育,一方面實現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也充實了學生的體育運用項目。
參考文獻:
[1]張銳鋒,張躍敏.我國民族體育的發展歷程與展望[J].遼寧體育科技.2015年06期.
[2]楊柳潔.少數民族體育現代化的內涵?方向與思路——基于文化人類學視角[J].貴州民族研究.2016年06期.
[3]蔡海紅,劉瑛.如何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J].當代體育科技.2017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