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
摘要: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外出旅游,喜歡欣賞別國的風景,感受別國的人文風俗,作為物理老師,我更喜歡探究其他國家的物理教學,想通過對比找尋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美物理教學對比
對于中國和美國的教育,各有優缺點,美國教育更重視綜合實力的發展,而中國教育更注重理論知識的深入與應用,當今時代,互聯網高速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聯系逐漸緊密,我們將來也會面臨和國際人才的競爭,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借鑒他人的經驗與教訓,認真分析本國的具體國情,保證科學的決策,以更好地為本國的發展服務。所以下面我主要從物理實驗教學上,談談中美教育的差異,以及我今后物理教育的改進方向。
一、對實驗的重視程度
美國高中教育普遍很重視實驗。教室旁邊有專門的實驗準備室,而在準備室里也放滿了教師的各種教具與實驗器材。這些演示教具和實驗器材大多是教師自己設計制作的。許多自制的實驗器材構思巧妙,結構簡單,效果良好。
我們國家對中學物理實驗已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在新版初中物理課本中實驗的比重已大大增加。不少有識之士也通過各種途徑強調中學物理實驗的重要性。但是應該看到,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現狀還是遠不容樂觀的,這集中表現在城鄉中學在實驗教學方面的極不平衡性和“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觀念的尖銳沖突。
二、教學特點
美國的教學比較獨立,又充滿了個性,并且沒有全國統一考試的壓力所在,教師能夠自由選擇教材,獨立完成整個課堂教學,不考慮其他教師和其他學校的做法。在美國,講授是不受鼓勵的。美國中小學科學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美國教師更加重視學生的興趣、個性和創造性。他們的教學方式也更加靈活,應用大量的身體語言。所以,比較而言,在中國,科學教學是件嚴肅的事,而在美國課堂上它可以是輕松愉快的事。
美國的課堂相對來說比較自由,學生可以自由發言,并且美國科學教師注重演示和動手操作,傾向于在科學教學中使用歸納推理方法。他們引導學生從觀察具體的經驗事實開始,逐步逼近概念和理論。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發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要求學生參加動手操作活動,有些教師甚至引導學生做真正的科學實驗研究。
三、今后教學的啟示
(一)設計新穎多變的演示實驗
老師在開始物理教學前,要充分準備教案,在教學方法上要進行創新,尤其是教學演示實驗。這樣,才能保證同學們能夠將學習的知識很好的消化,提高學習的效率。例如:在學習《萬有引力定律》這一知識點時,老師可以首先利用身邊生活的資源,提問“有同學知道萬有引力是誰發現的嗎?那他又是如何發現的呢?”由這一問題引出今天要學習的課程。老師再通過讓手上的粉筆自由落體,這樣直觀深入的演示實驗,能夠讓同學們切身體會到萬有引力對自己的影響。所以,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創新就是需要我們我們學校的老師們轉動大腦,開動腦經,進而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在講解“摩擦力”時,教師可以借助一根筷子提起一杯米的實驗,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將學生對摩擦力的學習興趣全面調動起來。
(二)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
老師可以根據我們高中學生的興趣進行物理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研究磁場對通電導線作用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先讓同學們猜測導線在磁場作用下可能產生的幾種情況,再讓同學們通過具體的實驗觀察通電過程中導線的變化,以此來對比自己的猜測有哪些是錯誤的。如果猜測錯誤,就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正確的實驗現象。這既提高了同學們對事物的探究能力,又能夠讓同學們學會利用物理知識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再例如,講解電磁感應現象時,可以先在小車上固定好線圈,在袖子中藏好強磁鐵,以隔空推動小車的方式,完成整個可以表現電磁感應的演示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會被最大限度激發出來,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目標。但演示實驗畢竟是實驗的一種,其本身的科學性也需要得到保證,所以,在演示實驗中,教師也不能出現為了追求趣味而忽視實驗科學性的行為。可以在學生實驗中給予適當引導,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大膽提問,通過設定引導性問題的方式,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達到利用演示實驗展開物理教學的目的。
(三)整合教學資源
在以往的物理教學中,學校準備的實驗器材往往無法達到演示實驗的預期目標,不能夠適應新課改中相關概念的具體要求,整合教材資源勢在必行。因此,在開始實驗前,教師可以結合現有的教學條件,按照教材中的實驗要求,對實驗用具進行調整,或者是與學生一起制作需要的實驗用具。例如,在教授“曲線運動條件”時,教材中標注的演示用具操作起來較為困難,學生無法直觀地看到小球的運動狀態,對演示實驗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如果教師將演示實驗的裝置改制成演示板,利用可以拆卸的卡片對向心力作用進行演示,不僅更加直觀,還可以打破以往解釋向心力來源困難的問題,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曲線運動受力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向心力,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動態影像對人們的吸引力很大,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演示實驗中的各種現象和細節部分,以投影的方式放到屏幕上,或者是利用PPT教學課件展示出來,以便實時監控實驗過程,讓實驗細節變得可視化。如果某些實驗過程較為復雜,或者是需要一段時間來驗證,教師可以先做好演示實驗,將實驗過程拍攝下來,而后利用多媒體軟件播放,從而在提高實驗成功率,節約課堂教學時間的同時,更好地對實驗的局部細節進行慢放和放大處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對演示實驗的利用效率,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在講解“平拋運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演示實驗,并借由攝像機和手機等記錄整個實驗過程,而后在課堂上進行回放,讓學生發現自己在實驗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技能。因為以投影播放實驗過程的教學方式會受到拍攝范圍的限制,本身帶有局限性,且拍攝角度不同等,其呈現的效果也具有一定差別,所以,在拍攝演示實驗過程中,需要對學生視覺進行全面考慮,不斷探索和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各類問題。
參考文獻:
[1]呂少永.高中物理電學實驗器材和電路的選擇分析[J].中學課程資源,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