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張琴 宋心怡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撒下一粒種子,種下一份希望。3月26日,一個關乎千縣萬村億畝良田的“親土種植富養天下——守護億畝良田,踐行鄉村振興”大型公益行動在北京啟動,向全社會發起親土種植倡議。同時,隨著“百千億行動”計劃的發布,“親土種植”這一新的種植理念像一粒種子播撒人們心田,并為未來農業發展繪就了一幅“富養天下”藍圖。
據介紹,親土種植通過對土壤“親和、友好”的方式來開展種植作業,不再一味追求產量高,而是以作物優質高產和耕地質量提升為雙目標,通過“土壤改良、減量增效、品質提升、綜合服務”等一系列舉措,切實改善耕地土壤質量,守住耕地質量底線。
2017年12月5日,世界親土種植聯盟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成立,金正大是該聯盟唯一來自中國的企業成員,也是積極的推動者之一。美國農學會前會長弗蘭西斯·皮爾斯介紹說:“世界親土種植聯盟是一個追求合作伙伴和成員,并致力于解決世界農業相關問題、建立環保農業模式的全球性組織。而要解決農業相關問題,土壤是解決方案,因為當土壤的質量得到優化改善時,它就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優質的生態系統,包括高質量的食品生產以及對生命健康和福祉都至關重要的生物多樣性。”
俗話說:找對方法才會事半功倍。會上,與會相關領導、專家、企業代表通過探討認為,親土種植就是讓中國農業事半功倍的解決方案,并形成共識。美國土壤科學學會會長里查德·迪克認為,生態友好型的親土種植就是很好的一個模式,已成為全球農業趨勢。比如在非洲,通過種植樹木進行植被保護來提高土壤的質量;在美國非常流行的就是免耕式做法,可以減少對土壤的干擾,以提高土壤健康,這些都是親土種植的方法。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謝建華說:“倡導親土種植,加強耕地保護,構建植物生長與土壤健康和諧共生關系,是質量興農、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他建議,一要創立親土種植理念;二要創新親土種植技術,創新改土養地保護技術,創新肥料農藥減施增效技術;三要創新親土種植政策,建立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體制機制。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耕地質量建設處處長楊帆表示,“親土種植”理念的提出和實施,一方面讓農產品的生產能力和農產品的質量得到保證;另一方面還起到了一個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這兩個功能如果真正發揮好的話,農業農村農民就有了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將有力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親土種植富養天下——守護億畝良田,踐行鄉村振興”大型公益行動在北京啟動。

大會對來自全國各地的親土種植帶頭人進行授牌。

親土種植,對保證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土壤養分管理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王慎強表示,“守護億畝良田,踐行鄉村振興”中“億”代表土壤數量,“良”代表土壤的質量。農業要可持續發展,必須呵護土壤。“親土種植富養天下”實際上是一個凝聚社會廣泛共識的過程,啟動這一大型公益活動非常有意義,是為全球農業發展書寫中國方案。
親土種植的優勢之一是減量增效,通過創新型技術研發,對土壤減肥、減藥,實現化肥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這種提升化肥利用率的方式,為化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新思路,為化肥企業的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國家測土施肥中心實驗室主任白由路提出,親土種植離不開肥料的合理施用,并建議:一要加強肥料的宣傳,消除公共憂慮;二要正確肥料導向,平衡發展肥料;三要加強肥料的技術研究,提高肥料效益;四要科學管理肥料,堅持放管服的統一。
作為本次公益行動的發起方之一,金正大集團CEO白瑛介紹說:“金正大根植多年的種植實踐,打造出中國特色的親土種植‘四部曲’:一是改土養地,使用土壤改良產品和技術,保證土壤健康,提高土壤肥力;二是減量增效,通過高效環保肥料(農藥)、科學施肥及生物技術使用,減肥減藥,減少對土壤的破壞;三是品質提升,通過全程作物營養,提升產出品質,讓農民實現更高收益;四是農業服務,推廣信息化、機械化種植及其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實現作物增產和品質提升。”
“金正大對土地有著濃厚感情,對技術有著執著追求。此次率先扛起親土種植落地中國的大旗,就是希望發揮金正大的技術優勢,聯合各界之力,普惠農民,讓農民捧上金飯碗。”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表示。
“親土種植富養天下”公益行動正式啟動,其主攻方向是綠色發展,重點任務是耕地質量提升,主要目的是通過主題宣傳、技術示范、專家培訓和專題調研等,普及土壤質量該機,有機肥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妨害等綠色高效技術。親土種植的出現是對傳統種植模式的一次顛覆,這就意味著它在推廣與前行的路上也面臨著各種挑戰,就需要各方攜手同行,合力推進。會上,發布了旨在推動親土種植在中國落地的“百千億行動”方案,并對來自全國各地的親土種植帶頭人進行授牌。
金豐公社CEO姚承綱強調,土壤改良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資金、技術的投入。對于農民來說,一方面沒有技能,另一方面也不愿意去做這件事。因而,調動農民參與親土種植積極性很關鍵。據悉,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安信農業保險已經跟金豐公社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安信農業保險常務副總裁陳方說:“響應金正大的倡議,我們積極參與這一土地保護公益行動,主要基于耕地的保護是一個需要持續投入,是充滿著一定的風險的,而通過保險的方式可以給予保障。同時,通過農業保險建立一個機制,保護生產者在親土種植當中的積極性。”
白瑛強調,作為親土種植理念的參與者和實踐者,金正大在改土養地、減肥增效、品質提升及為農民提供農業服務方面,探索了一些成功的模式。自2018年開始,金正大將用兩到三年時間聯合百家科研機構、百位知名專家、千縣聯動打造“百千億行動”,通過示范田建設、服務站打造、田間技術培訓、公益基金設立、科技帶頭人培養等舉措,讓親土種植走進千縣萬村,守護億畝良田。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耕地與肥料管理處處長仲鷺勍表示,百千億行動計劃,對于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推動質量興農有著非常重要意義:一是牢固樹立“養土培肥、改良提質”的理念;二是通過建立示范片、示范田和專家技術培訓,把“親土種植”理念真正應用到生產當中,真正讓農民掌握;三是推動農業投入品包括肥料企業的轉型升級。在產品上轉型升級,更多關注土壤問題、耕地質量問題,找出目前土壤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研究、生產出新產品、新技術,推動耕地質量的提升。同時,通過百千億行動,讓企業更多樹立服務“三農”的發展方式,向提供農化服務經營模式、發展方式轉變,真正地體察到現在農業發展的變化、農業生產的需求、農民的需求,提供有效的服務,以推動鄉村振興。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隨著“親土種植”這一理念的逐步落地,讓每一個農村都是田園,讓每一個農民都能幸福,讓每一片土地都有明天,這一幅“富養天下”藍圖不久將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