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明強 楊思源
【摘要】目的 對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療冠心病房顫PCI術后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與分析。方法 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房顫PCI術后患者中抽選120例展開研究,依據患者所接受的治療方案進行分組,接受氯吡格雷與芐丙酮香豆素抗凝治療的患者為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療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接受其他冠心病二級預防干預,比較其不良事件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血栓栓塞、死亡、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發生概率同對照組比較(P>0.05)(兩組均未發生不良事件);兩組患者的出血發生概率比較(P>0.05)。結論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療冠心病房顫PCI術后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氯吡格雷與芐丙酮香豆素抗凝治療的療效相似,但相對而言,該項治療方案的出血風險較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關鍵詞】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房顫;冠心病;PCI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6..02
【Objective】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fter PCI.Methods In the period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fter PCI surgery in 120 cases of selecte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treatment received by patients with clopidogrel and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all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two grad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 compare the adverse ev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thromboembolism, death and atrial wall thrombo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no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the two groups),and the probability of bleeding in the two groups was(P>0.05).Conclusion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antithrombotic therapy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atrial fibrillation.PCI has relatively low bleeding risk and high safety.
【Key words】Clopidogrel; Aspirin; atrial fibrillat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 PCI
本文主要分析采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對冠心病房顫PCI術后患者開展抗栓治療的效果,旨在為今后臨床疾病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具體研究內容闡述于正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房顫PCI術后患者中抽選120例展開研究,對照組和觀察組例數均為60例。對照組年齡平均值為(66.92±4.13)歲;男和女分別為36、24例;依據基礎疾病,28例患者存在糖尿病,32例患者伴隨高血壓。觀察組年齡平均值為(66.63±4.08)歲;男和女分別為33、27例;依據基礎疾病,24例患者存在糖尿病,36例患者伴隨高血壓。對比上述兩組冠心病房顫PCI術后患者的各項資料數據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PCI手術結束一周之內均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依諾肝素進行治療,劑量分別為,每天100 mg、75 mg及每小時0.4 mL,用藥一周以后,逐漸過渡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門診隨診,期間所有患者均接受冠心病二級預防干預,芐丙酮香豆素使用前應對國際標準化比值進行測定,初始計量為每天3 mg,用藥3~5天以后逐漸增減劑量,每次0.625 mg。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上述兩組冠心病房顫PCI術后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概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本文數據均經過SPSS 22.0版進行處理,計數資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在隨訪過程中發現,未有1例患者有血栓栓塞、死亡、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出現,對照組亦相同,不良事件發生概率均為0.00%(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的出血發生概率同對照組比較,雖然較低,但差距不明顯(P>0.05)。
3 討 論
房顫是一種可提升患者死亡及殘疾率的病癥,藥物預防血栓為目前臨床對維持竇性心律治療和器質性心臟病房顫復律治療的主要措施,但是抗凝藥物的選擇以及治療措施的實施在目前臨床中仍然有爭議存在[1]。目前針對冠心病房顫PCI術后的抗栓治療主要包含對術后支架內形成血栓進行預防,將靶病變再血運重建情況減少,對血栓栓塞以及心肌缺血等進行有效預防。
阿司匹林對血小板環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將血栓素A2的生成阻斷,進而獲得抗血小板作用[2];氯吡格雷可以選擇性的同腺苷環化酶偶聯的二磷酸腺苷受體相結合,可以將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產生,對患者的凝血功能存在影響,且可以將血管栓塞的形成減少[3]。將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以將抗栓功效增強,對術后支架內形成血栓降低。
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概率以及出血發生概率同對照組比較,差異均不明顯(P>0.05)。但相對而言,觀察組患者的出血情況較對照組輕,說明在具有理想抗栓效果的同時,安全性較高,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袁 晨,鐘 雷,黃榕翀.冠心病合并心房顫動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抗栓策略選擇的薈萃分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7,45(6):526-535.
[2] 黃榕翀,袁 晨,鐘 雷.冠心病合并心房顫動患者PCI術后抗栓策略選擇的薈萃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6,31(s1):65-65.
[3] 黎安玲,陳 薇,胡漢寧,等.TEG評價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PCI術后抗血小板治療效果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7,27(1):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