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和宅 劉銚 陳會林 王啟 洪中華 童蕾 魏寶瑞 朱震華 徐林佑 許敏歡 孫大壯
[摘要] 目的 觀察痔點挑治適宜技術治療內痔的臨床療效。 方法 通過適宜技術推廣,對5家醫院門診的320例內痔患者,采用痔點挑治治療。觀察患者2周后復診便血情況、有無挑治點感染等,統計臨床療效,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 患者共治愈79例,好轉18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0.9%。便血癥狀積分由治療前(3.21±0.95)分,降為治療后(1.92±0.79)分(P<0.05);便時肛門疼痛VAS評分由治療前(3.17±1.60)分,降為治療后(1.75±0.78)分(P<0.05)。 結論 痔點挑治適宜技術治療內痔,簡便易行,臨床療效確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可作為適宜技術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痔點挑治;適宜技術;內痔;非藥物治療
[中圖分類號] R26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08-0094-04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hemorrhoid point-pricking therapy in treating 320 cases with internal hemorrhoids
YIN Hezhai1 LIU Yao1 CHEN Huilin1 WANG Qi1 HONG Zhonghua1 TONG Lei1 WEI Baorui1 ZHU Zhenhua2
XU Linyou3 XU Minhuan4 SUN Dazhuang5
1.Department of Anorectal, Jiax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Surgery, Xincheng Hospital in Xiuzhou District of Jiax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Jiaxing 314000, China; 3.Department of Surgery, the Third Hospital of Jiax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Jiaxing 314000, China; 4.Department of Anorectal, the Second Hospital of Hain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Haining 314400, China; 5.Department of Anorectal,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xia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Tongxiang 314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for hemorrhoid point-pricking therapy in treating internal hemorrhoids. Methods 320 patients with internal hemorrhoids in 5 hospitals were treated with hemorrhoid point-pricking therapy, which was promoted throug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Hemafecia and infection in hemorrhoid-pricking point were observed at subsequent visit after 2 week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as analysed statistically using SPSS 19.0 software. Results 79 cases were cured, 180 cases improved,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9%. The symptoms score of hemafecia was(3.21±0.95) before treatment and reduced to(1.92±0.79) after treatment(P<0.05). VAS score of anal pain was(3.17±1.60) before treatment and reduced to(1.75±0.78) after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Hemorrhoid point-prick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y was simple and easy in treating internal haemorrhoids with clea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can be promoted as an appropriate technology in clinic.
[Key words] Hemorrhoid point-pricking therapy; Appropriate technology; Internal hemorrhoids; Non-drug treatment
痔病是肛腸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醫院門診尤其多見,主要癥狀為便血,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1]。治療方法主要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非藥物治療相對偏少,其中痔點挑治技術即為非藥物治療之一。本院肛腸科臨床應用痔點挑治治療痔病多年,并通過浙江省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研究項目,已形成《中醫藥適宜技術標準操作規程(SOP)和技術規范》,并將其推廣到多家醫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對5家醫院門診的320例內痔患者采用痔點挑治治療,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因內痔發作而在肛腸科或外科門診就診的患者共320例,男144例,女176例;平均年齡(42.2±12.1)歲;病程2 d~45年,平均(10.7±4.9)年。Ⅰ期內痔236例,Ⅱ期內痔66例,Ⅲ期內痔18例。內痔點位數≤3個有286例,>3個34例。
1.2診斷標準及納入排除標準
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痔病的診斷標準[2]。西醫診斷標準:參照《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中關于內痔的診斷標準[3]。
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20~70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肛周膿腫、肛瘺、肛裂等其他肛腸疾病患者;②合并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炎癥性腸病患者;③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肝臟、腎臟疾病、內分泌系統、血液系統及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凝血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的患者;④有暈針、針灸過敏體質,痔點周圍局部皮膚有炎癥患者;⑤存在其他需要治療的疾病,此種治療會影響或干擾本病轉歸;⑥同時參加另一項臨床試驗者;⑦2周內接受過其他痔病療法的患者;⑧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⑨不配合者,交流困難,不能理解本次治療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器械:三棱針:蘇州市吳中區東方針灸器械廠,型號:2.6 mm。患者取俯臥位,在第7胸椎以下,骶尾部以上,兩側腋后線之間,尋找痔點,痔點一般呈小圓形或小橢圓形,稍微高于皮膚,大小約針尖,略帶色素沉著,多呈淡紅色、灰色或暗紅色等,壓之不變色,如找到數個,以靠近下部中部為準。找到痔點后,稀碘伏消毒,三棱針挑破皮膚,使創口長約0.3~0.5 cm,深約0.2~0.3 cm,通常可挑出白色條狀纖維樣物,消毒后紗布覆蓋,1 d后患者可自行取下。第2次尋找另外的痔點作為挑治點。每周1次,2次為一個療程。
注意事項:(1)治療前患者休息30 min;(2)治療時間為上午8:00~11:30;(3)治療前對患者做好細致的解釋工作,讓患者對本次治療的基本情況有一個較正確的認識,消除思想顧慮,防止暈針,如果出現暈針、暈血等現象,立即停止治療,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必要時行相關科室會診;(4)挑刺當天和次日保持創面干燥清潔;(5)治療期間,囑所有患者注意飲食,避免辛辣之食,多食水果蔬菜,盡量保持大便通暢。
1.4 觀察指標
1.4.1便時肛門疼痛VAS評分 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肛門疼痛進行評分,療程開始前和2周后各評定一次。10分最高,0分最低。
1.4.2 患者2周后復診便血情況 便血癥狀積分觀測指標:采用 6分法進行評分。6分:重度便血,大便時射血;4分:中度便血,大便時滴血;2分:輕度便血,大便帶血或染紙;0分:無便血[4]。
1.4.3不良反應 觀察患者2周后復診時有無挑治點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并囑患者記錄治療期間出現的與可能與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制定相應的處理辦法,客觀評價其安全性。
1.5療效標準
治愈:癥狀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縮,積分值減少≥95%以上。好轉:癥狀改善,痔核縮小或萎縮不全,積分值減少<95%,≥30%。未愈:癥狀和體征均無變化,積分值減少<30%[5]。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整理所有研究數據,統計軟件用SPSS 19.0,計數資料用(%)描述,計量資料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患者治療前后便血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患者便血癥狀積分為(3.21±0.95)分,治療后為(1.92±0.79)分,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治療前后便時肛門疼痛 VAS 評分比較
治療前患者便時肛門疼痛 VAS 評分為(3.17±1.60)分,治療后為(1.75±0.78)分,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臨床療效
320例患者中,治愈79例,好轉180例,未愈61例,臨床總有效259例,總有效率80.9%。
2.4 不良反應
所有患者無挑治點感染等不良反應及暈針現象發生。
3 討論
痔病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疾病,民間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之說,可見痔的發病率很高,約占所有肛腸疾病的52.19%[6],且內痔在其中又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其早期癥狀主要以便血為主,其出血時多時少,少時為大便帶血或染紙,多時為噴射狀出血,偶爾會帶有血凝塊,再嚴重時則有痔核脫出,甚至不能自行還納。往往對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影響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嚴重者甚至影響休息與睡眠。如今治療痔病的方法有很多,可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在臨床上已有許多較為成熟的方法,如藥物口服、中藥熏洗坐浴或外用等,均有一定的療效。但藥物等保守治療相對見效慢、療程長,而手術治療雖能消除痔核,但患者相對痛苦比較大、費用也較高。基于上述痔病發病和治療的現狀,尋找并推廣一種簡、便、效的療法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在明清時期,《陳莘田外科方案》[7]、《葉天士曹仁伯何元長醫案》[8]等書籍中就有中醫外治法治療痔疾的文獻記載,如枯痔法、針灸法等。近年來,隨著非藥物治療優勢的逐漸體現,針灸、穴位按摩等在痔病治療中應用也越來越廣泛[9-11]。
《見聞錄》云:“純下清血者,風也。”,《癥治要訣》又云:“血清而色鮮者,為腸風……”說明風邪可引起下血,且由于風邪善行數變之特性,血色鮮紅,呈噴射狀。《丹溪心法》云:“痔者皆因臟腑本虛,外傷風濕,內蘊熱毒……”更明確指出火熱傷津、熱毒內蘊可誘發痔病。《醫宗金鑒》說:“肛門圍折紋破裂便結者,火燥也。”指出了該病的發生多因飲食不節、過食辛辣、燥熱內結傷陰、大便干結所致。《見聞錄》曰:“色如煙塵者,濕也……”指出了無論內傷飲食、恣食肥甘,還是久居濕地,均可使濕熱蘊阻肛門,經絡阻隔,氣血凝滯,而誘發痔病。而《黃帝內經》則更早指出:“又有婦人生育過多,力盡血枯,氣虛下陷,及小兒久痢,皆能使肛門脫出。”說明了氣虛、無力收斂攝納是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靈樞·決氣篇》云:“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說明脾胃功能差,可致生血功能低下,血虛不能濡養肛門,則會出現痔病,反之,便血日久,可致血虛加重。可見痔病的發病因素與風、濕、熱、燥、氣虛等多方面有關,與久坐久立、長期便秘、嗜食辛辣等也關系密切。
痔點又稱“痔陽性反應點”,主要位于腋后線的腰背部、第7胸椎以下、骶尾部以上。《靈樞·經別》提道:“足太陽之正……其一道下尻五寸,別入于肛……”,所以認為痔點應當在太陽經皮部尋找,太陽經皮部在軀干部覆蓋的位置包括腰背部,所以在腰背部區域尋找痔點有中醫的經絡理論基礎。“有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說明痔點所取當為太陽之浮絡,“……入于絡也,則絡脈盛色變……”,說明痔點所取之處當有皮色變化,臨床上所見痔點也多呈淡紅色、灰色、暗紅色等,與古書經典相符。《針灸甲乙經》云:“痔痛,攢竹主之;痔,會陰主之”,挑治療法是祖國醫學中針刺療法中的一種,起源于九針之后,民間流傳甚廣[12],是運用針挑或刀割一些特定部位的皮下纖維,以起到加強刺激作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針灸方法。《靈樞》云“血脈著,盛堅橫以赤,……,大者如著,則而瀉之”[13]。所以挑治痔點,挑出一些纖維組織,可以起到疏通經氣、清泄濕熱的作用,肖秀麗等[14]研究表明其與健全直腸黏膜屏障、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具有相關性。
中醫適宜技術,也稱“中醫傳統療法”或“中醫民間療法”,具有“簡、便、廉、驗、效”的特點[15]。痔點挑治技術在本科室應用治療內痔多年,并已形成操作規范,符合適宜技術進行推廣的條件。衛生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有利于促進衛生事業的發展,對于提高疾病防治的質量、降低就醫成本、控制醫療費用、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及整體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16]。
此次適宜技術推廣的主要形式為:①編寫痔病防治手冊:包括痔病的基礎知識、診斷標準、防治方法及疑難病例介紹等,提高基層醫師的痔病理論知識及診療水平。②建立考核標準:建立痔病中西醫相關理論知識和臨床治療、痔點挑治操作技能的考核標準。③培訓與實踐:對納入推廣對象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基礎理論、臨床防治和技能操作的培訓,基層醫務人員是衛生適宜技術的主要實施者,對適宜技術推廣起著主要作用[17],所以對每個參加培訓人員完成培訓總時間不少于3 d(每天6個學時);完成理論學習、痔點尋找、挑治方法及三棱針的使用等,并跟隨培訓基地醫師進行門診臨床診療工作。通過理論和操作考試,達到考核標準后方可回單位進行技術操作。④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了“嘉興中醫肛腸”微信平臺,利用微信群、QQ群、視頻等新媒體技術,形成互動咨詢服務網絡,定期發布最新國內外肛腸疾病方面的相關研究進展,加強相互交流學習,有利于形成統一的診療規范。治療的同時重點突出防病為主,體現中醫“治未病”思想。因此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通過網絡等遠程培訓平臺開展適宜技術培訓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18]。
通過此次推廣,共收集完成符合標準的病例320例,治愈79例,好轉180例,便血癥狀積分由治療前(3.21±0.95)分,降為治療后(1.92±0.79)分(P<0.05),總有效率為80.9%。痔病發作時,急性期便血所造成的身體痛苦與精神壓力相對較重[19],對于是否有痔核脫出或皮贅增生則相對關心較少,“急則治其標”,當便血出現時,應以迅速緩解患者便血癥狀為先。痔點位于背部,患者看不到操作,對其心理傷害較小,所以大多患者樂于接受,此外因痔點挑治不涉及肛門,所以也不影響以后行其他的方法治療。對于部分未能找到明顯痔點患者,則挑治大腸俞。操作中,需注意無菌觀念,本文無一例患者出現挑治點感染及暈針現象,也無其他并發癥出現,所以相對是安全的。本次研究主要基于臨床研究分析,今后可在病理解剖、細胞檢測、局部體征變化等層面開展更深入的研究,以尋求循證醫學的支持。痔點挑治療法是中醫特色療法,方法簡便易行,所需器械要求較少,不需要高昂的設備,只需采用三棱針實施治療,便于學習掌握,臨床療效確切,可在臨床推廣應用。盡管適宜技術推廣有很多優點,可能缺乏統一技術篩選指標體系和評價機制[20],所以各個醫院各個科室開展的中醫適宜技術項目也不盡相同,成效差異也較大,但肯定有利于促進衛生事業的發展,所以也需積極完善適宜技術方案,也需要制定個性方案[21],最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層醫生基本醫療的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的健康需求。
[參考文獻]
[1] 屈海濤.洗痔方較芒硝紅花湯減輕痔瘡術后疼痛的效果比較[J]. 光明中醫,2017,32(20):2902-2903.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52.
[3]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結直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5):461-463.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86.
[5]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52.
[6] 盧錦東,謝平金,莊岸山.中醫論治痔病之我見[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1):165.
[7] 陳莘田外科方案·卷五·痔瘡[DB/CD].中華醫典.中國中醫藥學會,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嘉鴻科技開發有限公司,2000.
[8] 葉天士曹仁伯何元長醫案·葉天士醫案·九、癰瘍痔漏門(十五方)[DB/CD].中華醫典.中國中醫藥學會,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嘉鴻科技開發有限公司,2000.
[9] 張立群,史浩田,蔡青.針灸、刺絡和耳穴壓丸法綜合治療痔瘡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13,22(8):712-713.
[10] 蒙杏廣.針灸結合中藥熏洗治療痔瘡臨床觀察[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9(2):32-33.
[11] 王麗萍,涂文萍.蒼耳蟲油配合穴位按摩治療痔瘡的效果觀察[J].上海醫藥,2015,36(16):40-41.
[12] 孫軍剛,劉琦,王超,等.挑刺法源流與臨床應用[J].四川中醫,2014,32(5):46-47.
[13] 熊國華,應光耀,張少軍,等.痔點挑治加拔罐治療內痔的臨床療效觀察[J]. 四川中醫,2013,31(4):139-140.
[14] 肖秀麗,張海巖,黃烴,等.痔點挑治配合中藥薰洗治療痔瘡40例臨床療效與健全直腸黏膜屏障相關性分析[J].四川中醫,2016,34(2):98-101.
[15] 馬獻中. 三級綜合醫院中醫適宜技術推廣應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7,34(5):435-437.
[16] 朱煒,屠海霞,林仁支,等. 基層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平臺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實踐研究[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5,15(1):1-3.
[17] 巴合加娜爾,房耘耘,石學峰.基層醫務人員衛生適宜技術使用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10):1256-1261.
[18] 陳偉,張啟軍,李原,等.遠程培訓平臺在適宜技術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 吉林醫學,2017,37(9):1799.
[19] 李汝耀,劉佳.痔點點刺拔罐治療內痔便血驗案1則[J].湖南中醫雜志,2014,30(6):107-108.
[20] 陳淑慧,唐雪春,溫澤淮,等. 中醫適宜技術臨床研究方案優化的思路與方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0(1):119-122.
[21] 謝小敏,許家鋒,陳亞麗.社區中醫適宜技術診療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36):4523-4524.
(收稿日期: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