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鳴 洪莉

[摘要] 目的 探討基于問題的學習(PBL)結合微視頻教學方法在盆腔臟器脫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選取2016年9月開始進行婦產科課程學習的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8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分組法將其分為A組(PBL結合微視頻教學組)和B組(PBL教學組),每組各40名,將兩組學生對課程學習的主觀感受(問卷成績量化)、教學效果及質量(測試成績量化)進行比較。 結果 A組學生對課程學習的主觀感受(問卷成績量化)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A組學生教學效果及質量(測試成績量化)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PBL結合微視頻教學法在盆腔臟器脫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好,值得在婦產科教學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微視頻教學;基于問題的學習;醫學教育;婦產科
[中圖分類號] R3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8)02(a)-0138-04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BL Combined with Micro-Video Method in Teaching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HU Ming HONG Li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6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BL combined with Micro-Video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Methods In September 2016, 80 students started learning course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in 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wuhan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PBL combined with micro video teaching group) and group B (PBL teaching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40 students in each group. The subjective feelings (quantification of questionnaire results),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test achievement quantific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ubjective feelings (quantification of questionnaire results) in the A group was higher than B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test achievement quantification) in the A group was higher than B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PBL combined with Micro-Video method had good effect in the teaching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d, and it wa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teaching.
[Key words] Micro-Video teaching method; Problem based learning; Medical education;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隨著現代醫療的快速發展以及對優秀醫學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長,現今我國醫學教育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并且在培養醫學人才上的要求也逐漸增高。婦產科學是所有臨床醫生都需要了解學習的一門學科,對于初入臨床醫學本科生而言,更是需要足夠重視的一門學科,因此婦產科學的教育是醫學教育機構所擔負的重要任務。
女性盆腔臟器脫垂是婦產科的常見多發病,是臨床醫學本科生必須掌握的婦科疾病之一。由于女性盆底解剖結構及生物力學結構及其復雜,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要求較高,在盆腔臟器脫垂這門課程學習中,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也使得這一疾病的教學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PBL是指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式教學方式,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1],其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解答問題為驅動力”[2]。微視頻指是時長在30 s~20 min的微視頻資源,具備直觀、精煉、便捷、參與性強、信息量大及選擇面廣等特點[3]。視頻目前所掌握的最佳傳播媒介,而微視頻更加符合教育心理學和認知學的特點[4]。微視頻的使用可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效率,并且可以調動學生處于學習疲勞期之際的興趣[5]。本研究嘗試靈活運用PBL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引進微視頻教學課件,以盆腔臟器脫垂的臨床實例為教學案例,探討PBL與微視頻教學相結合在臨床醫學本科生的教學中的應用可行性以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開始進行婦產科課程學習的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2013級大四本科生4個班級8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PBL結合微視頻教學組)和B組(PBL教學組),每組各40名。A組男生18名,女生22名;年齡21~24歲,平均(22.18±0.81)歲。B組男生17名,女生23名;年齡20~23歲,平均(21.91±0.87)歲。兩組學生年齡和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兩個班級的學生均為首次接觸臨床婦產科專業課,對于本教學的內容均無預先了解。
1.2 方法
1.2.1 教學案例設計 兩組學生分別使用相同的教學案例進行學習。以臨床實例進行教學:患者,女,39歲,發現外陰脫出物5年就診,無法站立,爬行半年。患者平素月經正常,孕3產3。于2002年末次自然分娩后出現外陰腫塊脫出,開始可以自行還納,后脫出物逐漸增大伴腰部脹痛,近半年因腫塊過大無法直立,需爬行,以“子宮脫垂Ⅳ度”收住院。POP-Q評分:Aa+3;Ba+7;C+6;gh 6;pb 2;TVL 0;Ap+3;Bp+6;D+1。
1.2.2 教學實施 兩組學生授課計劃相同,并且由同一帶教老師進行課程教學,兩組教學課程時間均為兩節課(90 min),授課計劃為:①講解盆底解剖結構及生物力學支持系統;②盆腔臟器脫垂的概念及病因;③盆腔臟器脫垂的臨床表現及分期;④盆腔臟器脫垂的治療。A組學生采用PBL結合微視頻教學法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就教學案例提出若干問題,讓學生自主分組進行問題討論,整合學習資源,進行課堂交流,并由帶教老師提供案例相關的微視頻教學短片(包括解剖演示動畫、手術錄制視頻等),對盆底解剖結構、POP-Q分期及手術治療(難點)進行講解。B組學生采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僅采用PPT講解模式,講解完成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進行分析交流,即完成教學。將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統計與比較。
1.3 評價標準
通過自制調查問卷來評價學生對課程學習的主觀感受,問卷采取不記名方式,分發問卷80份,收回80份,問卷包括10個方面,評價等級分為3個等級:同意為10分,中立為5分,反對為0分,問卷總分100分。同時于課后第2天進行1次隨堂測試,由授課老師進行監考,客觀量化評價教學效果及質量,測試包括課堂上學習到的盆底解剖結構、判斷POP-Q分期及手術治療等方面的內容,測試題類型包括名詞解釋(4題,每題10分)和簡答題(3題,每題20分),將成績按照5個等級進行統計:≥90分、<90~80分、<80~70分、<70~60分、≤59,測試總分為100分。試卷采用不記名方式,分發試卷80份,收回80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問卷調查評價學生對課程學習的主觀感受
A、B組學生對問卷的回答分布情況來看,兩組學生在提出、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表達交流的能力上無差別,而與B組同學相比,A組同學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力、在課程中能集中精神、對知識點的理解及臨床思維模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時,A組教學模式尤其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團隊意識,并使學生在課程中能夠更好理解復雜解剖結構。見表1。A組學生對課程學習的主觀感受(問卷成績量化)[(80.75±10.23)分]明顯高于B組[(64.25±8.4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教學效果及質量比較
課后隨堂測試客觀量化評價教學效果及質量,將成績的5個等級進行量化,A組學生成績優于B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2。A組[(80.25±6.60)分]的教學效果及質量(測試成績量化)明顯優于B組[(69.38±4.7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女性盆腔臟器脫垂性疾病是婦產科學中的重難點章節,其教學已經成為醫學教學中的難題。因為盆底解剖結構極其復雜,組織構成多樣化,導致臨床醫學本科生甚至部分非婦產科學專科醫生都感到學習困難,而盆腔臟器脫垂學習中必須掌握POP-Q分期體系,其理解更是需要建立在對盆底解剖結構的深刻認識和理解之上。在盆腔臟器脫垂的治療中,手術方式多種多樣,在學習其治療時,必須先理解手術的原理,才能靈活選擇治療策略,而這些又都是以掌握盆底解剖為前提的。因此,對于盆腔臟器脫垂性疾病的教學,如何給學生建立一個形象易懂的解剖概念是其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的問題,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又恰好暴露出這一方面的不足,因而對于盆腔臟器脫垂的教學方式的改變迫在眉睫。
在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中,PBL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公認的主流教學模式,在會議中得到了推薦[7-8],而在我國也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醫學教育中[9]。在PBL教學模式下,不再是授課老師一個人講授,而是由老師挑選出典型的病例,師生一起就這些病例進行分析,由淺入深的提出問題,而學生在接收到這些問題之后,自主分組對病例進行分析與討論,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查閱相關的書籍,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且互相補充,最后結合老師的指導,更深入的了解病例相對應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10]。國內外很多教學實踐均證實了PBL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克服了很多教育弊端,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11-13],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查找、整理資料、邏輯分析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不難看出,在單一PBL教學模式下,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都有提高,但是在婦產科教學,尤其是本研究選擇的盆底功能障礙性脫垂的案例教學過程中,因盆底解剖的復雜性,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因為理解困難而難以集中精神,學習興趣也較低,對于復雜的盆底解剖更是沒有明確的理解和認識。這也就導致了課后的隨堂測試中,單一PBL教學取得的分值普遍較PBL結合微視頻教學低。
相對于教師本人而言,教學方式更容易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業成績[14]。隨著多媒體工具在現今教學中的大量普及,信息化教育已然成為了當今教育的必然需求[15],微視頻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按照教學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體的教學過程。微視頻通過在課堂中使用30 s~20 min的視頻,重點介紹疾病的重要術語及概念,擺脫了教師為中心的地位,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討論學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個體認知,以有益的外圍環境條件,來激勵學生的學習,已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16-17]。同時,時間自主、場合自主、觀看次數自主,將整塊的學習方式變化為碎片式學習[18],也是其較為重要的一個特點。課堂中的視頻教學,課后的自主觀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延長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19]。同時,微視頻教學對于提高教師的課件制作能力及視頻制作水平也有較大益處[20]。
在醫學臨床的教學中,通過提供給學生日常接觸不到的影像資料,相比于枯燥的課堂填鴨式教學,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運用3D動畫微視頻演示盆底解剖結構,對照講解幫助理解POP-Q評分體系,運用實體手術微視頻講解治療原理及手術方案,加深對疾病的臨床認知和理解,使難點知識簡單化,幫助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盆底生物力學支持系統,培養空間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加深對疾病的臨床認知和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本實驗中,PBL結合微視頻教學后的課程學習主觀感受以及學習成績均明顯高于單一PBL教學,可見結合微視頻的教學方式能很好的彌補PBL模式下,學生自主查閱知識時的、局限性,兩種教學方式相結合,能最優化地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值得在復雜的婦產科教學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Gilkiso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 expertise:the need for different questions [J]. Med Educ,2004,38(9):925-926.
[2] 高雪.基于問題的學習(PBL)在醫學教育中的利與弊[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4,34(1):142-144.
[3] 范福蘭,張屹,白清玉,等.基于交互式微視頻教學資源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2,22(6):24-28.
[4] 王巧玲,張萍,齊金萍,等.微視頻教學資源在“斷層解剖學”實踐課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39):203-204.
[5] 李斌,張怡,楊晗,等.交互式微視頻教學法在中醫內科實訓課程中的思考與實踐[J].中醫教育,2017,36(2):58-60.
[6] 李康,賀佳.醫學統計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7] 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J].復旦教育論壇,2001,22(2):36-38.
[8] 巫相宏.PBL教學法在內科循環系統教學查房中的應用[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4,(s1):102-103.
[9] 常青,張巧玉,梁志清.婦產科教學改革初探[J].現代醫藥衛生,2003,19(3):368-369.
[10] 張莉,張東紅.PBL在婦產科護理實/見習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9):295-296.
[11] 吳志遠,史玉倉,張慧君,等.典型病例資料庫的建立結合PBL教學模式在整形外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5):3-5.
[12] 陳娟,崔世紅,程國梅,等.案例式PBL教學法在婦產科臨床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2):74-77.
[13] 潘孝云. PBL教學在外科學中的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8):72-73.
[14] Chng E,Yew EHJ,Schmidt HG. To what extent do tutor-related behaviors influence student learning in PBL [J]. 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15,20(1):5-21.
[15] Lane P. Information,education,influence [J]. Ceramics Art and Perception,2004,11(6):596-598.
[16] Agostino A. The relevance of media as artifact:technology situated in context [J]. J Edu Tech Soci,1999,2(4):46-52.
[17] Peter A. Bruck. Micro-learning as strategic research field:an invitation to collaborate[C]//Proceeding of 1st International Micro learning conference. 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5.
[18] 王巧玲,張萍,齊金萍,等.微視頻教學資源在“斷層解剖學”實踐課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39):203-204.
[19] 吳彬,黎劍云,羅藝徽.微視頻演示對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效果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16):2011-2014.
[20] 徐秀珍.微視頻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優勢分析及制作方法[J].黑河教育,2017(10):87-88.
(收稿日期:2017-10-20 本文編輯:萬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