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楊
[摘要]目的 研究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因牙周病引發的前牙移位患者為研究對象,在實施牙周病基礎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口腔正畸治療,比較治療前、治療結束和治療1年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牙出血情況、前牙槽高度,前牙覆、覆蓋指標。結果 治療結束時,患者的牙周袋深度,牙出血情況、前牙槽高度,前牙覆、覆蓋指標,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改善(P<0.05),治療1年后復診時,上述指標均保持良好。5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所有患者牙周膜間隙恢復正常,牙齒咬合吻合程度較高,牙齒松動情況改善,且符合患者的美觀要求。結論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在牙周的控制方面效果較好,改善了患者的牙齒咀嚼功能,可保持牙齒美觀,臨床效果明顯,值得應用于臨床并推廣。
[關鍵詞]牙周病;前牙位移;口腔正畸
[中圖分類號] R78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2(b)-0098-03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orthodontic treating anterior teeth displacement caused by periodontal disease
ZHAO Yang
Department of Oral Treatment,Panjin Central Hospital,Liaoning Province,Panjin 12401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treating anterior teeth displacement caused by periodontal disease.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eeth displacement caused by periodontal diseases from March 2013 to May 2015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theorthodontic treatment was provided.The depth of periodontal pocket,tooth bleeding,anterior alveolar height,overlying and covering index of anterior teeth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fore treatment,end of treatment and after 1 yea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at the end of treatment,the depth of periodontal pocket,tooth bleeding,anterior alveolar height,overlying and covering index of anterior teeth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0.05).After 1 year treatment,the above indexes were all good.All 50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treatment.All patients had normal periodontal ligament clearance.The anastomosis degree of tooth occlusion was higher,and the loosening of teeth was improved,which accords with the aesthetic requirements of patients.Conclusion Orthodontic treatment for anterior teeth displacement caused by periodontal disease has a good effect on periodontal control.It improves the masticatory function of patients,maintains the beautiful periodontal appearance in a remarkable effect,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Periodontal disease;Anterior displacement;Oral orthodontics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是臨床中常見的口腔疾病,發病原因是牙周支持組織受到損傷,患者的癥狀表現為前牙唇呈現扇形分散、前牙出現移位或前牙縫隙增加甚至脫落[1]。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會使患者的咀嚼功能出現問題,牙齒美觀程度差,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常規治療方法會因為牙周基礎治療不徹底而導致療效差,癥狀無法得到根本改善[2]。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5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進行研究,在牙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實施口腔正畸治療,探討口腔正畸治療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因牙周病引發的前牙移位患者為研究對象,男25例,女25例,年齡為25~60歲,平均(46.3±4.9)歲。本研究已經相關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3],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了系統的檢查且都確診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經過X線片的檢查后,牙槽嵴頂朝著根尖的一端在水平狀態下吸收。臨床癥狀表現為前牙出現了移位和變形[4];牙齒松動,松動度在Ⅰ~Ⅱ度之間;牙齒扇形改變、牙齒間隙變大;咀嚼功能下降、部分患者出現深覆■,深覆蓋等[2]。
1.2治療方法
1.2.1牙周基礎治療 對兩組患者均實施牙周病基礎治療。治療前,向患者講解相關衛生知識,告訴患者在養成每天漱口3次的習慣,每天刷2次牙。對患者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緩解牙周炎的癥狀[5]。其次,在護理人員指導下,全面清洗患者的口腔,特別是患者牙周的衛生,且將患者口腔內存留的不良修復體進行清理,來除掉口腔內部的致病因子,將牙齒根面處理到平整化,最后配合全身用藥,治療患者的牙周、牙髓疾病[6]。本研究中的50例患者都接受了為期3個月的牙周病治療過程。
1.2.2正畸治療 經過牙周病基礎治療后,患者的癥狀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后實施正畸治療。采用直絲弓矯正技術[7],選擇不帶環的來進行磨牙粘結頰面管,不斷調節前牙位置,直到能在牙齦附近將托槽粘連在上面,使用鈦-鎳圓絲將前牙仔細排列后,用澳絲或多曲唇弓壓低上下前牙,然后不斷地向后方進行結扎,提高牙齒的支撐力,尖牙之間用橡皮鏈掛緊,將前牙向里面調整至緊[8]。依照患者的手術過程中的反應和牙周支持組織損傷的程度不斷調節正畸力大小。對所有患者實施6~9個月的正畸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每隔3個月拍1次全景片檢查[9],觀察患者牙槽骨的恢復情況,每隔3個月實施1次牙周潔治。治療完畢,繼續使用保持器固定患者的牙齒,并定期回院進行復診[10]。
1.3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記錄治療前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牙出血情況,前牙槽高度,前牙覆、覆蓋情況。①牙周袋探診深度:通過牙周探針測量自牙周袋底到牙齦邊緣的距離[11];②牙出血指標:使用壓力空指針進行檢測,經過探診后牙齦溝內發生出血;③前牙間牙槽骨高度:對所有患者使用同一X線機,保持相同的外部條件進行斷層片拍攝,測量自釉牙骨質界至牙槽嵴頂的距離[12]。④前牙覆:測量每個前牙的覆取平均值;⑤前牙覆蓋:測量每個前牙的覆蓋數值取平均值[13]。
治療成功的標準:患者牙齒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牙周炎癥狀基本消除,未出現繼發性咬合創傷,有效控制了牙槽骨的吸收,牙槽骨甚至出現部分增生。患者牙齒松動程度有明顯改善[14],治療1年后沒有出現牙齒松動脫落,前牙功能基本恢復,牙齒美觀。矯正失敗的標準:在治療過程中,沒有很好地改善牙周炎癥狀,牙齒出現松動或脫落,沒有控制牙槽骨的吸收,出現繼發性咬合創傷,治療1年后前牙出現移位、脫落或者結扎絲出現斷裂[15]。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治療前后相關臨床指標的比較
50例患者的矯正治療均順利完成。治療結束時,患者的牙周袋深度,牙出血情況、前牙槽高度,前牙覆、覆蓋指標,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改善(P<0.05),治療1年后復診時,上述指標均保持良好(表1)。
2.2患者的最終治療效果
50例患者治療過程順利,移位牙齒復位情況良好,患者牙周膜之間的縫隙恢復正常,牙齒咬合吻合程度較高,牙齒松動情況改善,且符合患者的美觀要求。
3討論
牙周病是由于牙周支持組織損傷出現感染導致的口腔疾病,造成牙齦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前牙唇分離散開,牙齒出現嚴重松動,牙齒間隙變大,甚至出現牙齒脫落。牙周病導致的前牙移位進行正畸治療的最佳時間是患者牙周炎癥狀被控制住后,如果過早地進行矯正,不但無法起到矯正效果,還會加重牙周組織的破壞程度,所以對牙周炎的控制時間決定了正畸治療的成功。
對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常規治療方法是牙周炎治療結合全身用藥共同控制炎癥,從而實現控制病變的效果,但是以往的治療方法不徹底,患者在治療后會出現咬合創傷和前畸形等,造成牙周病復發。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口腔正畸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治療提供新思路。實施口腔正畸技術的治療過程是利用正畸內收入或壓入散開的病牙,調整前牙區牙齒的咬合程度,改善牙齒的覆蓋關系,通過正畸舌側固定技術進行固定后,患者的前牙咬合情況逐漸恢復正常,前牙移位得到改善,正畸矯正有顯著效果。在治療后堅持舌側固定期維持1~2年,有利于維持患牙的位置正常。在本研究中,選擇的50例患者在牙周病治療基礎上采用口腔正畸治療,所有患者均矯正成功,療效明顯,結果顯示,治療結束時,患者的牙周袋深度,牙出血情況、前牙槽高度,前牙覆、覆蓋指標,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改善(P<0.05),治療1年后的復診情況,上述指標均保持良好;所有病例經過治療后牙周膜間隙大大降低,牙齒咬合程度改善良好,牙齒松動程度也有了明顯改善,移位前牙復位情況良好,牙齒美觀。
對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來說,實施正畸治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實施口腔正畸治療之前一定要控制牙周炎,若在牙周炎癥狀沒有有效改善的情況下進行矯正移動患牙,會加重患者牙周組織的損傷,容易造成牙槽骨吸收加劇,甚至造成牙齒脫落。②要重視患者口腔的衛生情況。護理人員要在術前指導患者的進行口腔的全面清理,特別是患者牙周的衛生,并且將患者口腔內存留的不良修復體進行清理,來除掉口腔內部的致病因子,同時要檢查牙周,根據患者牙齦出血情況、牙齦外觀狀態以及牙周袋深度來確定牙周的炎癥水平。③如果患者牙齒出現松動,必須馬上進行檢查,確定其松動的原因,否則在矯正治療中會有較大的安全隱患,如果是由于咬合創傷引起的牙齒松動,可以直接進行正畸矯正治療。
綜上所述,口腔正畸戶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可以有效控制牙周炎,且符合患者的美觀要求,值得應用于臨床并推廣。
[參考文獻]
[1]謝躍伶.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6,6(2):206-208.
[2]張秉艷.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3):70-71.
[3]姚如升,王貞麗,李國平.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4):101-102.
[4]韓迎星,萬榮,董青山,等.口腔正畸醫生診療行為與患者治療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J].口腔醫學研究,2015,31(2):185-187.
[5]朱曉華.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醫療美容,2014,4(6):209,214.
[6]胡偉.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及對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影響[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7,45(7):89-91.
[7]趙璽,王媛媛,李江波,等.牙周組織再生術與口腔正畸聯合治療牙周炎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疑難病雜志,2016, 15(3):295-298.
[8]熊戰勝.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臨床中的應用效果分析[A].//2016《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臨床研究研討會論文匯編(二)[C].2016:1.
[9]汪幼梅.正畸聯合修復治療牙列缺損伴牙(牙合)畸形的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2):133-135.
[10]馬濤.成人修復口腔正畸矯正的臨床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6,3(17):53-54.
[11]王利輝.成人口腔正畸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2016,36(8):93-94.
[12]肖麗娟.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0):49-50.
[13]安英杰,張輝,齊曉宇,等.正畸聯合修復治療牙列缺損伴牙畸形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2):101-103.
[14]王健秋.應用新型以及特殊口腔正畸保持器在口腔正畸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5):158-159.
[15]柯云翔.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34):70-72,80.
(收稿日期:2017-11-13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