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艷芳

【摘 要】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政府加大科研事業單位財政投入以支持科研事業,使得科研人員收入不斷提高,高收入高稅負下,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以下簡稱個稅籌劃)需求較為迫切。在這個大背景下,文章指出科研事業單位個稅籌劃的現狀及問題,并以某科研事業單位為例提出了建立個稅籌劃管理系統的構想,以期對科研事業單位的個稅籌劃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 科研事業單位; 個稅籌劃; 籌劃系統
【中圖分類號】 F810.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8)07-0085-04
一、科研事業單位個稅籌劃背景
黨和國家實行科教興國戰略,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斷加強科研投入。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科研事業單位收入來源趨向多元化,單位人員薪酬有所提高。高收入必然帶來高稅收,如何在不違反國家稅收法規的前提下實現稅收利益最大化成為越來越多科研人員關心的問題。積極有效的個稅籌劃工作能夠提高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解決其后顧之憂,從而間接助力科研工作,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 ]。
二、科研事業單位個稅籌劃現狀及問題
(一)納稅籌劃意識不強
納稅籌劃在我國出現的歷史較短,還沒有得到大眾的普遍關注,再加上早期科研事業單位工資較低,大部分用款來自國家財政撥款,在收入納稅籌劃空間較小的情況下,科研事業單位人員普遍缺乏納稅籌劃意識。現在,科研事業單位已經擺脫了過去低收入的情況,但是納稅籌劃意識的建立卻需要一個過程,而且納稅籌劃存在風險,科研事業單位本身具有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的特征,使得財務人員為了規避風險寧可多繳稅也不愿意惹麻煩。廣大科研人員納稅籌劃意識薄弱,很多科研人員為了節約時間將應得的講課費或其他收入集中一次去財務領取,財務人員將這些收入與當月的工資薪金累計計稅,導致多繳個稅的情況時有發生。
(二)缺乏納稅籌劃專業人員
科研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編制控制嚴格,財務人員編制緊張,基本不設置專門的納稅籌劃人員,納稅籌劃工作一般由負責工資發放的財務人員承擔。負責工資的財務人員本應承擔起納稅籌劃業務,但因其還要承擔其他財會工作,很難有時間和精力開展納稅籌劃。納稅籌劃是籌劃人對稅法的能動運用,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很強的策劃活動。個稅籌劃要求籌劃人精通國家相關稅收法律法規,熟悉單位的薪酬構成情況。而科研事業單位設計個稅籌劃方案付諸實施后就長期不變,不能因時而動、因人而異[ 2 ]。缺乏專業的納稅籌劃人員使得納稅籌劃工作很難開展。
(三)各部門難以統籌納稅
對于科研事業單位來說,工資薪金的構成可能來源于不同的部門,例如人事部門負責標準的工資項目,科研部門負責績效工資項目,然后,各部門將工資分項交到財務部門進行匯總發放。各個部門各司其職,又各自獨立。加之涉及員工的工資薪金問題比較敏感,各部門人員不愿意與財務人員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收入信息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財務部門只有在發放環節才能了解到具體的薪酬明細,獲取的信息相對滯后,各個部門之間又缺乏交流和溝通,從而給納稅籌劃工作帶來了困難[ 3 ]。
(四)傳統個稅籌劃方式很難滿足每個人的納稅需要
目前,科研事業單位進行個稅籌劃考慮的是大部分人的節稅效果,尤其是在一些員工人數較多、工資結構比較復雜的單位,很難實現每個人的個稅籌劃最優化。比如發放全年一次性獎金時,單位一般統一按照稅法規定的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方法計稅,由于該計算方法存在局限性,出現個別員工稅前獎金多稅后獎金反而少的不合理情況。而且,員工收入的情況不同,對個稅籌劃要求也不同。比如分攤發放應稅收入的個稅籌劃方法能夠降低稅負,但是有些員工急于拿到收入或者認為分攤的時間太長,不愿意分攤發放。由此可見,個稅籌劃不僅要考慮降低稅負,而且要了解不同員工的需求,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在傳統的個稅籌劃方法下,會大大增加財務人員的工作量,提高管理成本,很難實現。
三、優化科研事業單位個稅籌劃方法,構建個稅籌劃管理系統(以中科院某所為例)
如何在較低管理成本下,既能避免不合理的個人所得稅支出,又能滿足每個員工的不同納稅需求?在大數據時代到來的今天,筆者提出建立個稅籌劃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籌劃系統)的構想,下面以中科院某所為例,對該系統進行說明。
(一)籌劃系統功能流程介紹(見圖1)
1.籌劃系統接收員工的工資薪金收入數據
人事部門將工薪表中的工資數據通過薪酬系統導入籌劃系統,財務人員將工薪表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手工錄入或批量導入籌劃系統。中科院某所應用的是ARP系統,目前,該所人事部門和財務部門運用ARP系統分別在薪酬模塊和財務模塊實現工資數據的錄入、導入導出和發放,廣大員工可以通過ARP系統的網上報銷平臺查詢各自的工資明細。由此可見,可以在ARP系統中開發個稅籌劃管理模塊,將籌劃系統嵌入到單位原有的ARP系統中,運用ARP系統的功能實現籌劃系統的工資數據導入、導出和員工各自的個稅籌劃數據查詢。
2.籌劃系統根據接收的數據進行收入分類
從工薪表收入結構看,中科院某所的薪酬構成主要包括基本工資(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國家規定的津貼補貼、績效工資三大部分。基本工資在整個工資結構中所占比例偏小,崗位工資根據所聘崗位、職務(或職稱)確定,薪級工資根據學歷、工作年限、職務(或職稱)、聘任時間等進行套改,相對固定;國家規定的津貼補貼種類繁多,評判標準單一,在整個工資結構中所占比例偏大;績效工資根據所聘崗位、職務(或職稱)、績效考核確定,科研人員績效工資高低還受其所承擔的科研任務影響,在整個工資結構中所占比例偏大,人員之間差別也較大。除了工薪表中的收入,科研人員還有科研獎金、講課費、評審費、咨詢費、其他津貼補貼收入等。
該單位所有人員的基本工資、國家規定的津貼補貼和部分績效工資比較固定,類似于成本理論中的固定成本,屬于非納稅籌劃收入。另外一部分績效工資及除工薪表收入之外的收入則類似于變動成本,具有納稅籌劃空間,屬于納稅籌劃收入。這里不考慮包括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在內的稅前扣除項目。
籌劃系統根據預先設置的公式自動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分為納稅籌劃收入和非納稅籌劃收入。當月的納稅籌劃收入要與以前月份納稅籌劃收入分攤剩余額合并籌劃。財務人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系統中的收入分類數據進行微調。
3.籌劃系統確定節稅方案并發送至員工終端
籌劃系統根據內部設置的公式確定節稅方案并將節稅方案發送到廣大員工個稅籌劃終端,讓員工本人進行各自節稅方案的選擇并完成網上提交。主要有三個方案可供參考:
(1)最優節稅方案,該方案為系統默認方案,根據非納稅籌劃收入扣除個稅起征點后的數據計算稅率,該稅率收入區間即為最低稅率區間,按照此區間上限與非納稅籌劃收入的差額計算每月納稅籌劃收入的分攤額并預測出擬分攤月份。若分攤的月份超過當年的會計年度,系統自動選取高一級的稅率,并根據當年剩余納稅月份平均分攤計算每月納稅籌劃收入的分攤額,下面舉例說明該方案。
案例1:某科研人員2月份非納稅籌劃收入為5 500元,2月份發放科技獎金9 000元,該科技獎金為納稅籌劃收入。非納稅籌劃收入5 500元扣除起征點3 500元后,應納稅所得額為2 000元,適用10%的個稅稅率,10%稅率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為4 500元,則2月份納稅籌劃收入分攤額為4 500-2 000=2 500元,假定以后的四個月非納稅籌劃收入均為5 500元且沒有其他納稅籌劃收入發生,則2月份發放的9 000元科技獎金可以分四個月分攤發放:前三個月發放2 500元,第四個月發放1 500元。按照該方法,科技獎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9 000×10%=900元。如果將科技獎金一次性發放,科技獎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1 650元。由此可見,分攤發放的個稅籌劃方案可以節稅750元。假定該9 000元科技獎金為11月份發放,其余條件不變,則如果按照四個月分攤發放就會出現跨年度的問題,籌劃系統會自動將獎金平均分攤至兩個月發放,即11月份、12月份分別發放4 500元,按照該方法,科技獎金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比10%高一級),應繳納個稅為1 300元,仍然比一次性發放節稅350元。
(2)一次性發放方案,該方案將納稅籌劃收入和非納稅籌劃收入合并計稅,不再進行節稅籌劃。它適用于職工急于拿到收入,不愿意分攤發放或者合并計稅對當月個稅不會帶來大的影響的情況。
(3)靈活分攤方案,該方案需要員工自己選擇分攤月份平均分攤納稅籌劃收入,系統會自動計算所選分攤月份的節稅數據,以供員工參考。該方案適用于最優節稅方案分攤時間較長,員工想要縮短分攤時間的情況。員工可以通過系統了解各種方法下的納稅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納稅方案。選好方案后在當月規定的日期前提交系統。過期沒有選擇方案的員工,按照系統默認方案進行個稅籌劃。
4.籌劃系統匯總各員工終端提交的方案,自動生成當月納稅籌劃收入分攤額
在提交方案截止日后,財務人員在籌劃系統中將所有員工反饋的方案信息匯總,系統會根據每個員工的方案自動生成當月的納稅籌劃收入分攤額,該分攤額將與當月非納稅籌劃收入累計計稅后發放,納稅籌劃收入剩余分攤額自動結轉至下月,與下月納稅籌劃收入合并籌劃。
5.籌劃系統員工終端可以查詢各自的個稅籌劃數據情況
6.籌劃系統對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進行納稅籌劃
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方法是稅法規定的減少稅負的方法之一,但是該方法存在不足之處[ 4 ]:獎金無效區間和低效區間的問題。全年一次性獎金無效區間是指在此區間范圍內發放獎金,扣除按照上述計算方法計算的稅金之后,稅后所得低于或等于區間下限相鄰整數發放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稅后所得。低效區間是指多發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稅后所得遠遠低于多發的獎金稅前所得,各單位可以根據情況確定各自的低效區間。比如,可以將50%的比例確定為低效區間比例,若多發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稅后所得低于多發的獎金稅前所得的50%,則發放的獎金在低效區間范圍內。
籌劃系統會對在無效或低效區間范圍內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進行提醒,盡量避免單位發放的獎金在無效或低效區間范圍內,下面舉例說明。
案例2:單位職工張三全年一次性獎金為18 000元,李四全年一次性獎金為18 001元,兩位員工的工資均高于起征點。
張三全年一次性獎金應交稅金為18 000×3%-0=540元
張三稅后全年一次性獎金為18 000-540=17 460元
李四全年一次性獎金應交稅金為18 001×10%-105=1 695.1元
李四稅后全年一次性獎金為18 001-1 695.1= 16 305.9元
由此可見,李四比張三稅前多一元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卻要多交1 155.1元的稅金,稅后全年一次性獎金反而比張三少1 154.1元。李四發放的獎金在無效區間范圍內,籌劃系統可以對李四的獎金做出提醒,單位可以采取措施避免李四的獎金在無效區間范圍內。
案例3:接上例,假如張三全年一次性獎金不變,仍然為18 000元,李四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為19 284.33元。
李四全年一次性獎金應交稅金為19 284.33×10%-105=1 823.43元
李四稅后全年一次性獎金為19 284.33-1 823.43= 17 460.9元
案例2中已經計算出張三的稅后全年一次性獎金為17 460元
由此可見,李四比張三多拿稅前獎金1 284.33元,稅后獎金卻僅比張三多0.9元。李四獎金在低效區間范圍內,籌劃系統可以對李四的獎金做出提醒,單位根據籌劃系統的提醒采取措施,避免李四的獎金在低效區間范圍內。
(二)創建籌劃系統需要做的工作
1.加強對籌劃系統的培訓和宣傳
創建籌劃系統是一項全員參與的系統工程,不僅僅是財務工資會計個人的工作,是需要管理層和基層員工共同支持的一項管理工作。加大對廣大員工及管理層關于個稅籌劃的重要性及方法原則的相關宣傳和輔導,提高單位整體的納稅籌劃意識和專業水平,對于籌劃系統的構建至關重要。財務部門可以在領導的支持下,定期或不定期在單位范圍內開展籌劃系統的相關稅務培訓或講座,由財務人員或聘請外部專業人士講解籌劃系統方案的選擇及相關稅務知識;財務部門內部可以定期召開會議,對籌劃系統相關問題進行學習和交流,提高部門整體的專業水平;財務部門可以在單位內部網頁專門設置稅務板塊,上傳籌劃系統的相關稅務知識和工作中經常遇到的稅務問題及解決辦法,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宣傳和交流。
2.增進部門之間的協調和溝通
籌劃系統的創建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籌劃系統需要的收入數據來自人事、科研等部門,關于收入的性質也需要和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另外,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個稅籌劃工作也需要網絡部門的配合。在大數據化的今天,除去部門間的壁壘,實現數據共享是大勢所趨,所以,改變納稅籌劃是財務一個部門工作的想法,加強部門協作,增進部門之間的協調和溝通對于創建籌劃系統至關重要。
(三)籌劃系統優點
1.降低了管理成本,增加了個稅籌劃的準確性和專業性
系統根據流程進行個稅籌劃,根據內設的公式自動進行個稅籌劃方案的計算和分析,財務人員僅需對非納稅籌劃收入和納稅籌劃收入進行微調,既降低了管理成本,使財務人員從繁雜的納稅籌劃工作中解脫出來,又減少了人為因素對個稅籌劃的影響,增加了個稅籌劃的準確性和專業性。
2.滿足了員工不同的個稅籌劃需求,達到了最優的納稅籌劃效果
系統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個稅籌劃模式,賦予廣大員工納稅籌劃的自主權,將納稅籌劃的選擇權和決定權交給了員工本人,營造了全員參與的納稅籌劃氛圍,增進了各個部門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單位整體的納稅籌劃意識。通過本系統,廣大員工不但可以全面掌握本月發放的各類報酬明細及金額,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報酬的獲取方式,滿足了每個員工不同的個稅籌劃需求,從而達到最優的納稅籌劃效果[ 5 ]。
結 語
隨著科研人員工資水平的不斷提高,個稅籌劃越來越受到關注。做好科學事業單位個稅籌劃工作不僅要了解單位的實際情況,熟悉個稅籌劃方法,而且要考慮到不同員工的需求、單位的管理成本、財務戰略等各種因素。構建科學合理的個稅籌劃管理系統改變了傳統的個稅籌劃方式,適應了大數據時代對個稅籌劃的要求,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 彭京洋.淺談事業單位個人所得稅籌劃[J].中國商論,2016(10):117-118.
[2] 王樹鋒,艾千涵.試析高校教職員工收入的個人所得稅籌劃[J].財會月刊,2017(4):72-75.
[3] 徐建文.科研事業單位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探析[J].財經界,2016(5):108-110.
[4] 蔡溢,杜竹婷.事業單位個人所得稅薪酬設計的納稅籌劃:以云南省某單位為例[J].會計之友,2014(11):98-102.
[5] 樊毅.高校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分析及優化系統構建:以某地方高校為例[J].會計之友,2016(10):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