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軍 黎符忠
摘 要:通過分析基于乘客出行鏈的交通出行行為,為體現城市交通系統性及“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可用性、便捷性、經濟性、安全性以及舒適性五個角度出發,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量評價體系。
關鍵詞:出行鏈;交通出行行為;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量評價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8.208
0 引言
國內外專家學者針對城市交通服務質量評估問題相關研究已有一定基礎。Alan從網絡覆蓋水平及可接近程度對城市公交網絡進行了界定[1]。David基于服務特性構建了城市公交服務質量評價模型[2]。王煒認為城市公共交通系統評價分為面向使用者的交通網絡技術評價,面向管理者的經濟效益評價及面向政府的社會環境效益評價[3]。李春清等提出涵蓋換乘高效性指標的城市公交服務水平評價體系[4]。
以上研究主要是從政府管理、企業效益或經濟效益的角度評估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缺較少涉及交通系統的主要服務對象——乘客角度。同時在評價過程中,一般是將各類交通方式單獨進行評價,未曾考慮到各類公共交通方式間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通過分析乘客出行鏈的基本特征,嘗試構建能夠體現乘客服務質量的城市道路交通擁堵評價體系,旨在為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提供一定參考。
1 出行鏈概念
出行鏈是指具有一項或者多項出行目的的人,在某個時間段內根據出行目的排列出的往返行程,該行程中含有大量的空間、時間、活動類型及出行方式等信息。不同于傳統的交通需求預測,出行鏈將出行行為個體作為為研究對象,以個人活動鏈為基礎研究單元,從而能夠準確描述出行者全天在空間和時間上的活動產生順序,最終達到更精確預測出行行為的效果。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與出行需求的不斷增加,出行個體的活動空間范圍也逐漸擴大與復雜。其中一個較為直觀的體現是,某個出行個體從減少出行成本的角度出發,往往會根據個人或家庭的單位時間內所有的出行需求以出行鏈為單位進行綜合考慮。這樣會使得出行個體在達到出行目的的條件下,大大減少出行次數,從而降低出行成本。因此,將多個出行活動進行合理的綜合集成,是減少出行成本的有效手段,這種基于出行鏈的出行方法與出行個體的具體行為更加接近。
2 評價體系構建
基于出行鏈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從可用性、便捷性、經濟型、安全性、舒適性五個方面入手,同時充分考慮不同公共交通方式間的換乘,以滿足旅客的多樣化出行需求。下文將分別對這五個方面詳細分析。
(1)可用性。對于出行者而言,公共交通系統停靠站點是否靠近其出發目的地、公共交通是否符合出行時間需求以及公共交通運力是否滿足運量需求等方面,體現了公共交通的能夠成為出行的可選擇方式,也是乘客是否最終選擇公交出行的決定因素。可用性主要體現在公共交通線網密度、公共交通站點覆蓋率、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務覆蓋率以及公共交通萬人客位數等指標。
(2)便捷性。便捷性是指公共交通為乘車提供的乘車方便性,對于乘客而言,能夠較少進出站走行時間及候車時間,較少乘車手續及換乘行為等,均會對乘客出行鏈提供方便性。便捷性主要體現在乘客出行平均時耗、乘客平均換乘系數、公交平均運行速度、公交卡使用率以及公交首末站準點率等指標。
(3)經濟性。經濟性是指乘客對于公共交通票價的接受程度,乘客在進行出行活動鏈過程中,首要考慮的還是出行方式的經濟性。同時,由于政府對于公共交通企業存在有補貼機制,這也是公共交通票價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經濟性主要體現在公交票價滿意程度和公交財政補貼機制兩個指標。
(4)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公共交通是否能將乘客平安的有出發地運送至目的地,這也是公共交通的最基本要求。安全性主要體現在安全行駛間隔里程和事故死傷比率兩個指標。
(5)舒適性。舒適性是指公共交通提供給乘客的乘車環境,良好乘車環境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乘車過程中的疲勞。舒適性主要體現在高峰小時滿載率和運營服務滿意度兩個指標。
遵循系統綜合評價的層次性原則、實用性原則以及可操作性原則,構建基于乘客出行鏈角度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如圖1所示。
3 結束語
在分析乘客出行鏈行為特性的基礎上,從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可用性、便捷性、經濟性、安全性以及舒適性等五個方面出發,并充分考慮考慮不同類別公共交通方式之間的換乘,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量評價體系以及新的評價指標,旨在為城市交通狀況的改進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Alan T,Murray R,Davis R.J.etal.Public transportation acces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1998,3(05):319-328.
[2]David A,Hensher,Peter Stopher etal.Philip Bullock Service Quality: Developing a service quality index in the provision of commercial bus contract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2003(06):499-517.
[3]王煒,楊新苗,陳學武.城市公共交通系統規劃方法與管理技術[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4]李春清,宋瑞,韓洋.城市公交服務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交通標準化,2008(09):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