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幸志 汪林 蔣仲義 凌永軍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發展中應用的燃氣灶具氣源種類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對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進行檢測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環節中涉及到的檢測標準、檢測流程以及檢測結果影響因素等方面內容進行了簡單概述,并就此提出了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質量的改進措施,旨在為關注這一領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較高的參考意見,提升能源使用的安全性。
關鍵詞: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標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8.211
0 引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各界對于我國燃氣灶具的使用,特別是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等方面越來越關注。在我國燃氣使用領域的供氣規模、家用燃具類型以及氣源類型等都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不同種類的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對于家用燃氣使用安全具有關鍵性影響。如何在此種環境背景下,不斷提升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項目的質量是工作人員的工作重點之一。
1 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分析
1.1 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標準
在我國制定和頒布的GB16410-2007《家用燃氣灶具》當中的有關規定顯示,國內的灶具必須要具有熄火保護裝置,此項規定有效擺脫了新規定實施之前,城市家庭住戶當中僅有安裝嵌入式的灶具擁有熄火保護裝置的弊端,極大地提升了燃氣灶具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并且,同原有的燃氣灶具使用標準進行對比可以得出,新型燃氣灶具使用標準還對主火的使用功率、燃燒器的材料、環保條款以及檢驗規則等多個方面都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尤其是關于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管理意見,確保燃氣灶具安全性和技術參數都有所提升。
1.2 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流程
根據GB16410-2007《家用燃氣灶具》的規定,在對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需要對嵌入式灶具和臺式灶具等都進行檢測,確保燃氣灶具額定熱流量的精度在技術標準要求的±10%以內。例如,煙氣當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屬于A類項目,對于使用、保管和維修產品的人員都具有嚴重的安全威脅。因此在檢驗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煙氣當中的一氧化碳進行檢測,其次在對熱流量和熱效率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別檢測。
1.3 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結果影響因素
在檢測的過程中,若未能根據實際的測試需求對區域內部的氣源應用情況進行全方位地調查,則會導致測試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表現出當地燃氣灶具氣源適配的普遍性特征。例如,大部分地區檢測部門通常情況下會選擇區域內部某一天的燃氣參數作為基礎數值,并且將當地應用最為廣泛的燃氣灶具氣源類型作為基準氣源。此類操作沒有將多種不同種類的影響因素全面考慮在內,則會使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2 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質量改進措施
2.1 動態掌握區域全年燃氣變化
為了降低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環節中存在的誤差,提升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環節的實際工作效率,在進行測試原料的收集過程中需要對區域內部的燃氣灶具氣源使用情況進行動態掌握,確保收集到的數據和信息具有較強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在燃氣灶具氣源成分確定之后,參與測試的工作人員便可以根據不同氣源類型在黃焰、回火以及離焰等不同燃燒情況,對數據進行記錄和整理,進而判斷不同種類的燃氣氣源在實際燃燒過程中的穩定工作范圍[2]。
2.2 調節空氣量變化提升檢測質量
以我國某地區的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測試操作為例,在實際的測試環節當中,當地測試部門所采用的燃氣灶具類型為嵌入式燃氣灶具,外環應用了旋流型條形火孔銅火蓋,火孔的寬度為1mm、深度6mm、長度為22mm。額定熱流量為3.8kW。將鍋架至火蓋的距離設定為20mm,噴嘴頭部伸入到引射器吸口的距離為2mm。按照當地氣源配氣的方法,W=52.5kW,Cp=41,原本的測試結果得出熱流量為3.7kW,熱效率為52.2%、一氧化碳的含量約為0.135%。期望通過改進測試的方法,進一步調整熱效率,同時降低熱流量的偏差,保持熱效率在51%以上,熱流量的偏差在-6%至6%之間。當地測試團隊根據燃氣灶具的具體參數和設計標準,分析得出在偏差較大的情況下,需要對灶具當中不符合標準的部件進行改進之后再進行測試操作。在實際的測試環節的當中,得出結果為一氧化碳的含量較高、氧氣的含量較低,經過改進的測試熱效率比預期的目標值高出了1.2%,熱流量保持不變,燃氣和空氣混合均勻可以使燃氣氣源充分燃燒,從而提升熱效率并且使排放的煙氣也滿足國家相關標準。
2.3 強化區域監督和管理工作力度
在面對燃氣灶具氣源適配性檢測環節當中可能對測試結果存在義影響的各類因素,相關領域的工作管理人員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區域監督和管理工作的力度。
3 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全面提升我國城市居民在燃氣使用過程中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必須加大區域監管的工作力度,對區域內部的燃氣變化情況進行動態化的監督和管理,不斷調整檢測環節中的空氣變化情況,提升檢測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相關領域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之時,需要同國家在能源應用領域方面的大政方針保持一致,積極吸收和借鑒其他地區在相關領域的工作經驗,從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王順利.淺議燃氣器具氣源適配性檢測的必要性[C]//山東土木建筑學會燃氣專業委員會2011年年會,2011.
[2]王傳玉,劉鳳蓮,韓方東等.淺談商用燃氣灶具煙氣成分分析[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4(02):241.
作者簡介:張幸志(1982-),男,浙江寧波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輕工類產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