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輝
摘 要: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自開辦以來就一直面臨諸多風險問題,本文在揭示當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存在的主要風險的基礎上,分析了導致銀行理財業務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進而探討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 理財業務 風險控制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發展迅速,現已成為商業銀行開拓新興金融市場、創新金融產品、提升其生存與發展的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向。但銀行理財業務自開辦以來,就一直面臨諸多風險問題,如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等。這些風險已成為制約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產生的基本原因
1. 業務運作方式缺乏必要的規范
商業銀行在產品銷售上,采取的主要是大眾化的營銷方式,但既沒有按照標準化、大眾化產品銷售的要求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也沒有按照理財產品的不同風險收益組合進行充分的風險揭示。一些商業銀行雖然在合同中設計了風險揭示的條款,但由于對理財產品營銷人員缺乏嚴格的要求和必要的培訓,在理財產品的宣傳和銷售過程中,風險揭示經常被有意或無意忽略。現實中,個人理財師為追求業務的增長往往在銷售理財產品時會盡力向客戶推薦當期銀行的主打產品,而沒有向客戶揭示產品的潛在風險,或將預期收益宣傳為保證收益來誤導客戶。這種強調保本、淡化風險的行為將給銀行帶來重大負面影響。而且,掌握著客戶大量私人信息的個人理財師還有可能未經客戶同意,向第三方泄漏客戶的相關資料和服務與交易記錄,使廣大客戶對銀行各種業務的信任度降低,對銀行造成不利影響。
在理財資金的管理上,部分商業銀行按照信托業務的模式進行分賬管理,但又無法實現理財資產的獨立性,部分商業銀行按照負債業務的模式進行管理,但又未按照有關要求提交準備金和計提風險撥備。在會計結算和稅務處理方式上,有的銀行直接將征集的資金計入表內科目,有的認為銀行不獲主要收益屬于中間業務計人表外科目,有的則區分本金和收益分別計人表內和表外科目。理財業務的稅務處理也很不一致,有免稅的,有客戶自行納稅的,也有按相應定期存款利率代客戶繳稅的等等。
2.全球金融市場不穩定,加大了利率和匯率風險
銀行人民幣、外幣個人理財產品所募集的資金主要投資于國內及國際金融市場,金融市場上利率、匯率的波動隨時都會帶來新的交易風險,折中交易風險一般要求市場交易者自行承擔。銀行作為國內金融市場及國際金融市場的交易者,在獲得市場收益的同時,理所當然也要承擔由于利率和匯率變化所產生的風險。
3.產品定價和風險對沖缺乏必要的風險管理措施
由于我國理財資金的投資渠道和投資對象基本相同,商業銀行的產品設計也基本相同,同質化趨勢比較明顯。因此,商業銀行對相關理財產品的定價無法根據自己的產品特色靈活調整,主要采用的是“跟隨策略”,且為了避免其他銀行挖走客戶,理財產品的回報率呈現上升趨勢,有可能使人民幣理財市場陷入一種無度的惡性競爭,抬高銀行的資金運作成本,從而關系到投資者利益是否能夠兌現。另一方面,由于商業銀行的理財投資主要是國債、金融債和央行票據,而目前這些金融工具規模有限,一旦主要的商業銀行都開始銷售理財產品,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搶票”現象,并會導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價格發生波動。如果理財資金與投資票據在期限、規模和現金流等方面一一對應,市場價格波動不會影響市場收益預期但會影響銀行的預期收益;如果出現了期限、規模和現金流等方面的不匹配,可能會直接導致銀行損失。面對這種情況,大部分商業銀行既缺乏風險對沖階段,也沒有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風險評估、監測和控制體系。
4. 缺乏高水平的理財專業人士
由于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知識性、技術性相當強的綜合性業務。它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從業者除應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投資技能、豐富的理財經驗外,還應掌握房地產、法律、市場營銷等相關知識,并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公關能力。在我國因為長期以來銀行人員業務單一,相當一部分員工不具備儲蓄、保險、房產、基金等綜合知識和為客戶提供理財方案的能力。總的來說,我國理財人士的缺乏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高素質的客戶經理缺乏;二是提供一般理財知識的理財員工缺乏。這導致銀行客戶關系管理水平不高,對客戶的長期聯系缺乏,對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長期支持不夠,“一對一”的專家理財水平也下降很多,對個人理財的全面營銷造成很大影響。
二、如何控制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的對策思考
個人理財業務作為商業銀行一項高利潤的新興業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蘊含著潛在風險,如不高度重視,并加以防范,極有可能會產生比銀行傳統負債業務大得多的損失。因此商業銀行應秉承“規范與發展并重、創新與完善并舉”的原則,通過界定性質、分類規范、嚴格風險揭示、完善內控制度等辦法,提高自身風險管理水平。
1. 建立理財業務統計分析報告制度
商業銀行應當對其所開展的理財業務,尤其是理財產品,建立相關信息的統計與監測制度和機制,就理財業務的總體情況、理財產品的銷售情況、投資組合設計及投資情況、理財產品的終止和收益分配等情況,進行定期統計分析。理財業務的管理部門應及時將有關統計報告或報表,以及相關法律.訴訟情況和其他重大事項,報告銀行高級管理層。同時,商業銀行也應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及時報送有關報表、資料。
2.全面提高理財人員綜合素質,降低個人理財業務風險
個人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從“融資”服務拓展到“融智”服務的標志,客戶最感興趣的是“優化投資”服務和“專家”服務。它要求理財人員必須全面了解理財產品的各項功能,熟練掌握投資、銀行、保險、法律、稅收、財務等多方面知識,具備豐富實務操作經驗,并有良好的交際和組織協調能力。由此可見,個人理財業務對理財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高素質的理財人員是個人理財業務服務質量的保證,是維護客戶的滿意度、忠誠度和信任度的關鍵。但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時間較短,理財人員多從個人業務部門或其他部門調過來,理財經理多由個人業務部門客戶經理兼職,缺乏專業化理財人員。因此,加快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復合型的理財人員,對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降低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至關重要。
3.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未來,銀行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應從兩個層面進行調整:首先是要適應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變化,逐步建立董事會管理下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其次,在風險管理的執行層面,要改變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實現風險管理橫向延伸、縱向管理,在矩陣式管理的基礎上實現管理過程的扁平化。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應針對理財產品的特點,采用切實有效的風險計量、監測、控制和處理方法,建立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并將理財業務風險納入全行的整體風險管理體系之中,形成風險管理部門、個人金融部門和理財中心各有側重、分工明確、相互支撐的風險管理架構。
參考文獻:
[1]胡斌胡艷君:利率市場化背景下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5,(3)
[2]呂全波: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辦法與風險控制實施手冊[M]中國知識出版社,2015年
[3]李姝婉: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J].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