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四 張寧歆 候成付
摘 要: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氣象災害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及社會治安,因此加強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尤為重要。在農村發展過程中,其經濟模式主要為農業經濟,因此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的建設質量,其與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有著密切關聯。筆者在本文主要通過對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進行分析,促進農村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穩步推進。
關鍵詞:農村氣象;災害防御;建設;分析
中圖分類號:P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211
引言
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主要是對農村地區出現的突發自然災害做出及時的處理,從而有效降低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在過去的農村生產過程中忽視了自然災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筆者在下文主要對農村常見的自然災害做出分析,對促進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的建設措施進行探討,確保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
1 農村常見的氣象災害類型
1.1 暴雨洪水
在每年的夏季時間段內,由于長時間的降水,從而造成洪水這種自然災害,每年在6—8月份在全國各個地區普遍存在汛期。據有效統計數據顯示,每年在全國農村地區由于暴雨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00億元左右,其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盡管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國家對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依舊存在較大的危害。
1.2 干旱
干旱是農業生產過程中最為常見的自然災害之一,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干旱的天氣極易造成苗木的枯死,從而造成作物減產的狀況。同時干旱天氣的出現對于人們的正常生活也有著較大影響,在干旱季節在農村地區極易造成人口、牲畜飲水出現問題,在極大的程度上影響著農村地區的社會秩序,極易造成居民的恐慌,因此干旱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1.3 雷電
雷電屬于自然的物理變化,在農村地區由于獨特的地形,從而在高達及空曠的地區沒有相應的避雷措施,從而導致雷電對人及其牲畜造成生命威脅。雷電對農村地區空曠位置的房屋等也有著較大的影響,由于雷電擊傷導致房屋著火的狀況極多,因此在農村發展過程中做好雷電防范工作尤為重要。
1.4 高溫和凍害
高溫一般出現在夏季,當室外氣溫高于35℃人們便會感覺到身體不適,在戶外作業的農戶,甚至會出現中暑,同時溫度過高會導致禾苗枯死,從而造成作物減產,給農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在冬季面臨的冷凍對于農民生活也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農業生產及日常生活中做好高溫及凍害防御工作尤為重要。
1.5 大風
大風在內陸地區極為少見,一般的風力對于農業生產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但是在沿海地區則影響較大,在臺風來臨季節甚至會對農作物造成毀滅性破壞,給農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農村生產過程中加強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工作對于農業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2 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的主要途徑
2.1 加強農村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
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過程中,村級的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人員主要負責在災害來臨及發生時的疏導工作,其在農村的自然災害防御工作中有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職業素養的限制,因此對于存在的部分突發狀況不能夠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從而造成災害事故。針對于此類問題,縣區的自然災害防御中心應該每年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充分掌握突發災害的應對措施,從而在災害防御過程中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在農村自然災害防御過程中,應該引進專業的氣象信息技術人才,確保其能夠熟練運用現代化氣象監測設備,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農業氣象服務的作用。
2.2 幫助農村居民樹立起正確的防災意識
在過去的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過程中,由于村民保持著傳統的觀念,因此認為自然災害屬于自然現象,所以在自然災害防御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針對于此類問題,氣象災害防御部門應該加大宣傳力度,使得村民深刻認識到自然氣象災害是可以預防的,從而摒棄過去錯誤的認識;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加大對村民的培訓,使其熟練掌握自然災害防御的措施,避免在災害防御過程中的措施不當的狀況出現,從而實現自然災害防御工作應有的價值。
2.3 加強基層的基礎設施建設
自然災害防御工作需要相應的現代化設備配合,但是在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相對落后,因此對于先進的設備引進困難。針對于此類問題,政府應該加大財政預算,使得農村地區引進專業的氣象信息接收設備,確保自然災害預防工作的及時性;當地政府應該建立專門的自然災害防御指揮辦公室,確保自然災害防御工作有序開展。
3 結語
本文主要通過對農村地區自然災害防御工作進行分析,農村地區的自然災害類型很多,其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發展的速度,因此必須加強農村自然災害防御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葉清,許曉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氣象問題及服務措施[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4(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