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洋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對建筑工程的投資越發增加,如果混凝土澆筑處理不好,就會導致混凝土的表面產生裂縫或貫穿性裂縫,以致影響工程整體的耐久性和防水性。因此,加強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
房屋的建筑質量始終是建筑工程中的重點環節,對于建筑的完整性和耐用性的作用巨大。而現代化建筑當中,主要采用的是混凝土結構,因此施工質量提升的重點也是混凝土的澆筑質量。本文旨在從混凝土澆筑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部分進行探究,分析具體的技術提升方式。因此對于現有階段的混凝土澆筑施工來說,不斷強化其技術工藝與要點實踐經驗的研究工作,進而提升建筑混凝土的整體澆筑水平已經成為建筑市場的一種實際需要。
1、混凝土澆筑存在的問題
建筑工程的混凝土一次澆筑量較大,結構厚實,一般要求連續澆筑,不留縫隙?;炷两Y構在澆筑后,由于它的體積較大,水泥的水化熱積聚在混凝土內部不易散發,而表面的散熱卻比較快,如果這種內外溫差產生的溫度應力超過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極限時,就會使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
在澆筑混凝土的后期,當混凝土內部逐漸散熱冷卻產生收縮時,由于受到基底或已澆筑混凝土的約束,接觸處將產生很大的內應力,在混凝土正截面形成拉應力,當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當時齡期的極限抗拉強度時,便會產生裂縫,甚至貫穿整個混凝土斷面,形成貫通裂縫,由此帶來嚴重的危害。
由于近幾年來中建筑工程的增多,混凝土的使用很普遍,因而施工單位對混凝土澆筑、測溫及養護手段也隨之完善,施工技術也較為成熟,施工難度同時也在降低。正是由于這種混凝土施工的普遍常見,在這段期間,施工單位對混凝土施工的重視程度降低,套用也較為普遍,施工人員的質量控制意識松懈,放松了對混凝土的監測監控工作。在混凝土的澆筑和養護工作中,也較為隨意,沒有足夠的重視,給混凝土帶來了極大的質量隱患因而。在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應該加強各項控制措施,采取相應的手段確保質量。
2、混凝土施工準備
2.1 原材料選用
混凝土前期的制作主要是由一定比例的水泥、水、沙市以及添加劑通過攪拌發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最終形成的。原材料的優劣直接決定混凝土的整體質量,因此在原材料的選擇上應該謹慎。要遵循經濟合理原則,盡量選用能減少混凝土絕對溫升的水泥、活性摻合料和外加劑,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熱,推遲水化進程,降低溫度收縮度和水泥放熱的速度及放熱最高峰值,避免出現溫縮裂縫。具體的實施方法有:(1)在施工用水的選擇上,制定檢測水性的體系,盡量選擇水性比較平和的水,不能用污染嚴重和礦物質超標的水。(2)在水泥的選擇上,應符合建筑工程的具體要求,一般多采用通用的水泥。(3)沙石的選擇。選擇質地優良、顆粒均勻的沙石,確保攪拌的均勻。
2.2 設計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的比例決定混凝土的適用度?;炷僚浜媳鹊脑O計要合理,既要確保強度,還要降低水化熱,而且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可泵性,以此減少水泥的用量。可對32.5MPa的礦渣水泥進行選用,水泥用量則為340kg/m3。1級粉煤灰的摻量為l00kg/m3,是水泥用量的29%。為了增加混凝土的可泵性、節約水泥用量,有效的方法是將粉煤灰加在混凝土中。
3、混凝土施工過程
3.1 規范混凝土澆筑過程
混凝土的澆筑是混凝土進入建筑主體的使用階段,也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階段?;炷翝仓r應該與模板充分結合以增加建筑主體的堅固性;澆筑的時間和位置也應得相應的控制。由于混凝土的澆筑過程十分繁雜,為了更好的施工,必須規范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具體做法是:澆筑前開展模板相關參數的檢查工作,重點檢查:鋼筋的位置、保護層的厚度、混凝土墊塊的數量以及安置的預埋件表面是否與模板緊密相貼,并將檢查結果記錄在施工記錄表上。必須及時清除模板內的雜亂物品和鋼筋上的污漬,待確認合格后再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對于模板上的縫隙和預留孔洞應加強保障其嚴密性,嚴防被堵塞的情況發生。特別是對混凝土結構物的結構特性豎向分布時的澆筑,應遵循從低到高的原則,進行分層澆筑。具體的說,就是先在底部進行澆筑保證水泥砂漿同混凝土的完整性。
混凝土的澆筑工程一般是連續不間斷地,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不得不暫停的情況下,也應盡量縮短暫停的時間,務必在底層混凝土還沒有完全凝結前完成上一層混凝土的澆灌。如果澆筑的暫停時間大于初凝時間的話,應該在澆筑前按設計要求和方案明確標識,在受剪力較小、便于施工的位置預留施工縫,因為施工縫是混凝土的新舊結合點,容易導致結合的效果不好,成為工程的薄弱點。
混凝土在澆筑入魔后要立即進行充分的振搗,讓混凝土填滿模板的每個角落,而且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進行上層混凝土的振搗,確保上下層混凝土結合成整體,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在澆筑中的混凝土中有時會存在氣泡,所以需要經常敲打該部位的墻柱模板,保證混凝土結構表面平整,強度等各方面性能都符合設計要求。
4、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術的建議
4.1 注意水泥水化熱對工程的影響。
水泥水化熱在放熱過程中,其放熱的速度和放熱最高峰時放出的熱量,對水泥在水化過程中的進度有著直接的影響。當水化過程過快時,造成溫度變化大,對工程結構物的總體質量構成直接威脅。由于溫度變化大,忽冷忽熱,極易出現裂縫,對工程結構物的性能大大降低,導致工程結構物的經久耐用性不強。
4.2 注意施工條件對混凝土配置的影響
在混凝土制作過程中,混凝土的配制常常受施工條件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原材料質量差、施工不規范、缺乏相關制度保障,混凝土配料比與實際設計方案不同等方面,導致混凝土質量強度不高。
4.3 注意其他因素對混凝土澆灌的影響
在混凝土澆灌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澆灌前選擇混凝土的運輸方式,安置的預埋件表面是否與模板緊密相貼,鋼筋、預留孔洞、支架等構件是否達到工程質量要求。這些影響看似對工程結構影響不大,且比較繁瑣,因此必須在混凝土澆灌時應多加注意。
5、養護及加強測溫
澆筑混凝土12小時之后,應對混凝土進行澆水加以養護,前兩次必須通過噴霧器噴射進行養護,否則在水的壓力下,混凝土的表面會有所破壞。之后借助麻袋對其表面進行覆蓋,并濕潤麻袋。依據礦渣硅酸鹽水泥的要求,混凝土養護時間為14天,同時確保覆蓋物的濕潤。如果工程的實施處于夏季,則會遇到暴風雨,且天氣變化異常。為此,要將足夠的保溫材料放置在施工現場中,做好相關的保溫準備,依據混凝土內部溫度監測結果和氣溫變化,對保溫層厚度進行相應的調整。
6、澆筑完成后的保護
澆筑完成后,利用鋼管在周邊扎成攔桿,確保在混凝土抗壓強度未達到12N/mm2之前,不能有人通過。混凝土較容易受到破壞,如果12N/mm2耐的抗壓強度沒有達到,就不能在混凝土上面進行材料運輸、測標高、放線、支模搭設等工作。當混凝土澆筑好后,用薄膜覆蓋表面,避免在下雨天時,混凝土表面漿被雨水沖掉。
7、結束語
總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是土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技術之一,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高低直接影響的土建工程的質量和進度,也影響著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探究,不斷提高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通過關鍵技術的合理把握,從而確保建筑施工中工程建設質量的有效提升,更好地為國家基礎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 姜桂珍.建筑施工中大體混凝土施工要點[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2)
[2] 顧大偉.淺談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J].科技風,2010.23
[3] 王凱.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J].技術與市場,2011.5
(作者身份證號碼:13028319850919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