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進行探究,總結出高效的方式措施。方法:在我國某一醫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受診療的手術患者為例進行實驗,采用隨機抽樣的形式從中抽選出100例病患,將這100例病患平均分成兩個試驗小組,其分別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實驗組病患要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使用風險意識的護理管理模式,而對照組病患則使用常規的護理模式。對兩個實驗小組病患的滿意度以及護理效果等進行分析。結果:實驗組內的病患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會比較高,且手術室護理的效果會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效果,風險因素以及病患的糾紛發生率也會呈現出下降的變化趨勢。結論:手術室的風險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在實際的臨床中可以更為細致的開展護理工作,及時的預防護理差錯,提升護理的效果。
關鍵詞:風險意識;手術室護理;管理;應用
引言
醫院的手術室始終是風險高發的地點,病患在實際手術的過程中,其所受到的危險因素以及安全隱患因素十分的繁雜。所以,根本無法及時的對其問題進行預防,很容易讓其受到傷害,甚至會出現致死等的事件。手術室的工作環境十分的復雜,醫護人員等都會使得手術的不確定因素種類增多,在面對各類不確定因素時,需要對其進行風險的監管,合理的使用風險管理模式,從根源上降低手術的風險。
1實驗資料以及實驗方式
1.1實驗資料
在該醫院中抽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受診療的100例病患開展臨床實驗,將病患分成兩個試驗小組,每個試驗小組各為50例病患,應當提升其對于風險的意識管理力度,對病患的滿意度以及護理效果進行回顧性的分析。該醫院每年的手術接近六千臺,且手術室內的護理人員數量為50名,其中男護理人員數量為4人,女護理人員數量為46人。年齡最小的為21歲,年齡最大的為47歲,整體平均年齡大約在31歲。本科10名,大專30名,中專10名;主管護師5位,護師40位,護士5位。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具可比性。院內傳統:定期調查患者滿意度,了解護理人員的工作表現;患者及家屬有意見和抱怨不方便說時,可以匿名信方式到意見箱,醫院管理人員將意見信內容做反饋。
1.2風險意識管理培訓
增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防控和應急能力,定期組織專業知識及法律法規培訓,增強獨當一面能力,定期考評培訓有效性;人性化的管理:彈性排班,提高工作熱情,預防出錯率,增強手術診療效果;合理安排急診或危重患者手術,準備備用手術臺,遇緊急情況立即準備和增援,增強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責任感,避免貽誤手術。要求每位護理人員在臨床實踐中工作總結,以預防差錯為主,堅持“零缺陷護理”之理念,實現終身學習不斷進步的整體目標。
1.3風險意識管理手術室護理的方法
主要體現于手術前、手術過程中以及手術后護理管理:
術前:仔細核查患者的性別、姓名、年齡、手術類別、住院號、麻醉詳情、科別等,并對患者皮膚進行必要評測和過敏實驗,詢問患者病史及家族病史等;詳細清查患者手術需要的醫療設備、材料等,核對藥品規格、劑量等。
術中:時刻關注患者傷口的縫合及包扎,核實藥物、醫療器械后才可縫合傷口,避免患者異物殘留體內等風險事件;須據醫囑給藥,準確理解醫生之用意,避免用錯藥等風險事件。用藥前,還需再次核對患者姓名、住院號、藥品名稱、劑量、用藥時間等;全程隨時觀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瞳孔以及血氧飽和度等,并即時匯報醫生。
術后:應將手術切片標本收集于標示患者姓名、標本名之標本袋中,仔細審查同意書內容的填寫后送檢。
另外,關于手術室中可能出現之風險,護理人員應及時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使其有相應心理準備,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屬的意見。
1.4實驗指標
考評風險因素認知度(從患者壓瘡、臥床時間、營養支持、神志等方面知識的掌握情況,若基本掌握則判斷為風險因素認知);風險事件發生率(包括靜脈血栓、醫院感染、褥瘡、猝死等的發生);護理效果(風險事件、醫患糾紛、滿意度),其中手術室護理滿意度(涵蓋服務態度、答疑態度、護理技術、臨床操作能力等6項),滿分90分,非常滿意65到90分;滿意:40到64分;不滿意:0到39分;非常滿意加滿意為患者滿意;
2結果
經過統計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后發生手術風險以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有較大的差別。實驗組數據各類的數據均優于對照組,實驗組內病患對于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會比較高,且各類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低下,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以及服務態度會比較好,病患身體的恢復速度比較快。
3討論
手術風險是手術過程中必然存在的問題,稍微不注意便會導致患者發生嚴重損傷或者死亡,加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進行手術室風險管理,對減少手術過程中的風險以及促進手術成功有很大的幫助,也可以很好的穩定患者的情緒,幫助患者恢復。
結語:
加強手術室風險管理,保證護理人員有好的風險意識,積極的應對風險,在實際手術室護理中有很好的效果,護理人員加強風險意識進行護理也使得患者更好的接受手術,保證患者有一個穩定的情緒。我院對實施風險管理的手術患者研究驗證了分析,加強風險意識的觀察組手術風險發生率只有0.76%,對照組手術風險發生率為3.85%,患者對有風險意識的護理也更加滿意,總滿意度達到96%。綜上所述,加強風險意識可以有效的降低手術期間的風險發生,很好的促進患者進行手術以及恢復健康,所以能夠廣泛的在手術室管理中運用。
參考文獻
[1]喬合新;探究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對策[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年07期
[2]錢麗萍;風險管理在胎兒臍帶繞頸產程護理過程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年12期
[3]張海梅;護理風險管理在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其對護理質量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年09期
[4]嘎畢日;對老年創傷性骨折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4年13期
(作者單位:青海省藏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