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一、關注每一位學生,創造條件實現層次化教學
每一位學生由于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環境不同,他們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如果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了解學情,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那么課堂教學質量是很難提升的.作為化學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最好做到分層教學,實現教學內容層次化,教學方法大眾化,學會尊重每一位學生.高中生有極強的自尊心,他們極其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也希望老師能夠做到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切忌偏心,做到行為規范,學高為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要進行適當的鼓勵,先讓他們掌握簡單的基礎知識,然后再慢慢地提升解題能力,只有恢復了對學習的信心,他們才能慢慢地培養學習興趣.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也要給予關注,在教學內容上,要深化些,盡量做到適當的拓展,實現針對性教學.學習的目的就是能夠運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生掌握住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適當地拓展知識面,加深教學的深度和延伸教學的廣度,做到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究緊密地結合起來.
二、轉變教學思維,創新教學策略
對于高中化學課程來說,教學是由教與學兩個方面構成的,并且當下的教學活動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化學教師一定要挖掘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喜歡課堂,并且能主動地參與其中,在課堂上能樂于思考和主動探究,只有這樣,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激發.所謂教無定法,有效的教學是動態化的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問題,能自覺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地調整課堂教學模式.當下,較為流行的教學模式,比如參與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體驗式授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情景教學模式等等,教師要依據學情和教學內容,恰當地選擇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可從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出發,為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與空間,確保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的提升.更重要的還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走出校門,開展與化學相關的研究性學習,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學以致用,體現自我價值和成就感,從而正確地發揮教師在教育體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中介”作用,這樣才能把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落到實處.
三、從學情出發,實施情境化授課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就高中化學而言,很多的化學知識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把知識升華了而已.高中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既定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體驗,學生在熟知的生活知識中參與的積極性才會提升,思考的主動性才會得到激發,那么學習的效果自然也就提升了.讓學生學會在情境中靈活地運用化學知識,讓化學知識為自己服務.在開展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要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一定要緊扣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創設出來的情境才能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體驗到知識學習的過程.
四、正確定位師生角色,開展個性化教學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作為有思想的群體,應該有一定的話語權和質疑權,這就是新課改下賦予學生的權益,這就要求教師要開展個性化的教學.就拿質疑權來說,古人說得好:“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在高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更需要培養和尊重學生的這些質疑精神,其實對于一些化學問題來說,它的解答思路和解答方法有可能都不止一種,所以在化學課堂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留足思考和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并且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問題就可以提出來,有新的解題思路也要說出來,倡導一題多解的教學思想.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放下所謂的權威,學生也要重新審視師生地位,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有錯誤,學生也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指出,這正是提升他們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為了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質疑,教師必須構建輕松、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要在課堂上尊重學生,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從心理上給學生質疑創造廣泛的天地.
(作者單位:山東省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