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
作為醫療志愿服務者,難忘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日日夜夜。
2017年6月16日至23日,中國農林水利氣象工會、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人民醫院、第三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醫生和工作人員共計19人組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義診醫療隊,披星戴月跨越3000多公里,從祖國心臟奔赴戈壁荒漠上的這片熱土。
到達之前,我們都作了充分的準備,不能把眼光單純放在義診上,應該利用這一段相對完整的時間為當地醫生進行講座、培訓,建立起長期的聯絡和對口的幫扶,體現出我們北醫人有責任、有擔當的風范?!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一次義診不可能使當地醫院的醫生醫治水平出現質的飛越,但改變觀念,正確引導,建立長期機制是可以辦到的。
所有專家進入工作狀態非???,當有些科室的設備沒有調試到位,醫生們多次聯絡,反復溝通,一直執拗地要求,“我們不是來參觀來休息的,我們是來為兵團人服務來的,我們要為他們做工作,只要他們能來,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開始,沒有任何問題?!泵刻齑蠹叶脊ぷ鞯胶芡怼?/p>

我在6月19日完成了三臺手術,總共7個半小時,中間幾乎沒有喘息休息的時間。手術類型是精心選取的,就是要選那些大夫們‘踮著腳尖’能夠著的。從手術難度來看,這三臺手術是中等難度、偏難、高難水平。通過這三臺手術作為一種載體,讓當地醫生掌握正確的理念、科學的方法和適宜的操作。臺上,有兩臺手術我主要當助手,我希望更多地給他們機會進行操作,希望他們能盡快地掌握這種手術的治療方法,爭取盡快地獨立操作,我的任務是做好傳幫帶。
其實不只我一人,當天同時在手術臺上忙碌的,還有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普外科鐘朝輝主任和骨科王會民主任,他們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做著“傳幫帶”。同一時刻,張俊清、童笑梅、韓慶烽、伍蕊、呂超、陳衛東、張前進、郭楊等其他14名專家也在忙著查房、會診、講座,忙著向當地醫生傳遞新知識、規范行為。每個專家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的,每一個人都在思考著,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教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
經過我們的辛勤勞作和良苦用心,最后凝結在一串串數據中:在北屯醫院,門診義診326人次、查房129人次、手術6臺、急危重患者病例討論5例、疑難病例會診4次。在邊境團場一八五團、一八六團為邊境一線職工和邊防檢查站武警官兵義診386人次和72人次。我們還在邊防連、邊防哨卡、少數民族村進行了義診。
此次義診期間,全總國際交流中心為十師北屯市20名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在校學生捐助2萬元助學金的事情,讓兵團人很受感動。
到了當地,才知道當地條件的艱苦。比如一八五團是世界上四大小咬聚集地之一,最多時候每平方尺1400個,女同志沒有穿過裙子,6至7月份小咬肆虐的時候要戴上類似養蜂的面具。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淳樸堅毅的兵團人,聽到一個個鮮活感人的故事,我們一下就被這些艱苦環境下仍然矢志不渝堅持責任與理想的高尚靈魂感染了,心里被這種感動填滿了。在新疆的每一天,我們都被這些普通的兵團人感動著,感染著,和他們比較,和他們的付出比較,我們突然覺得自己很渺小。這次與其說是一次援疆扶貧義診活動,不如說是一次洗滌心靈的凈化之旅。當地醫護人員的工作已經超出了基本醫療保障的范疇,他們是幫助兵團及各族人民扎根邊疆的醫療保障。
這次經歷后我一直在思考,兵團人把自己的青春獻給祖國邊疆。我們拿什么奉獻祖國?我想,不是只有在邊疆才是為祖國站崗。事實上,每一個崗位,都是在為祖國站崗;每一個崗位,都能為祖國奉獻;每一位中華兒女,也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我們為祖國來站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將如兵團人一樣,堅守自己的崗位職責,站好衛生崗,服務千萬人。
兵團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和人民軍隊精神的繼承和發揚。對我們而言,這次義診,不是一次付出,而是一次收獲、一次心靈的洗禮與激蕩;給予我們的是精神的指導、人生的激勵和無盡的力量。
我們懂得,弘揚不是簡單的復制,是要把兵團精神和新時期賦予我們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我們的北醫、北大醫學,需要這種責任的傳承與擔當,需要將這種精神作為新的征程上高舉的精神旗幟和鐵打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