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麗 胡林波 殷幫昌
(1.寧南縣南絲路集團,四川 寧南 615400;2.深圳百樂寶生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寧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氣候優勢,每年可養4-5季蠶,是我國著名的蠶桑之鄉,蠶桑也成為寧南縣農業農村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之一。近年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增多,桑園管理逐漸粗獷,農村四邊桑甚至連片桑樹荒廢、桑病蟲害抗藥性增加,導致我縣桑螟危害逐漸嚴重。2016年秋季全縣桑螟蟲全面爆發成災,蠶農損失慘重。為了降低桑螟蟲口基數、控制桑螟蟲危害,確保寧南蠶桑產業健康穩定發展,2017年寧南縣蠶業局引進深圳百樂寶生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物食誘劑——酷餌靈(以下簡稱“酷餌靈”),在景星鄉黑泥溝村及披砂鎮下村開展試驗,研究單位面積上設置不同數量誘捕器防治效果之間的差異,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現已在全縣4000hm2桑園大面積試驗推廣。
通過田間試驗,了解酷餌靈對桑螟的誘集能力、雌雄比及桑螟在寧南的發生規律,明確酷餌靈對桑螟的種群控制效果和桑葉的保護作用,探討酷餌靈桑園防治桑螟的最佳使用劑量和時期,為其大面積推廣應用奠定技術基礎。
試驗產品:生物食誘劑。商標名稱:酷餌靈。深圳百樂寶生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該產品是以糖、芳香醇、石竹烯等為主要成分帶有黑色顆粒的綠色黏稠液體。供試靶標:桑螟蟲成蟲。
四川省寧南縣景星鄉黑泥溝村及披砂鎮下村,選擇連片種植,桑樹品種、長勢、管理水平及桑螟發生較為一致的桑園進行。
2.3.1 藥前監測。分別在景星鄉梓油村、景星鄉黑泥溝村,披砂鎮碼口村、披砂鎮下村四個點設置酷餌靈監測點,對桑螟蟲成蟲進行監測,每點安置3套誘捕器。
2.3.2 藥物配制。將附贈殺蟲劑加入與酷餌靈等體積的清水中混合均勻,然后加入酷餌靈搖勻(每100ml酷餌靈加入5g 10%附贈殺蟲劑)。
2.3.3 誘捕方法。將誘捕器均勻安置于田間,2-3套/667m2,以誘捕器高出桑樹0.2-0.5m為宜,每個誘捕器加入配置好的藥液50-70ml,輕晃攤勻即可。
2.3.4 施藥時間。根據往年桑螟發生情況調查資料和嚴重程度等,使用酷餌靈對桑螟進行監測,預測蟲口高峰期,在每代桑螟蟲高峰期前2-3d開始施藥。施藥時間一般為下午17時以后。
根據酷餌靈誘捕器安裝密度分別設披砂鎮下村2套/667m2及景星鄉黑泥溝村3套/667m22個處理,面積分別為6.67hm2、2.67hm2,不設重復,在距離各處理區500m以外分別選擇種植品種、長勢、管理水平及桑螟發生較為一致的桑園為對照。
以各代桑螟蟲監測情況為前提,在監測到桑螟蟲高峰期當日,即進行大面積統一防治試驗。
為避免邊界效應和其他因素干擾,所有調查都盡量選擇在處理區的中間區域進行,尤其是幼蟲防效及桑葉危害率的調查,必須選擇在處理區中央區域。
每天早上9∶00以前調查記錄各監測點誘捕器及周邊區域桑螟蟲數量,并及時清理。酷餌靈每3-4d更換一次。
施藥次日開始調查,連續調查7d,各處理區隨機定點調查10個誘捕器。統計記錄各誘捕器誘殺桑螟蟲數量,并在桑螟成蟲高峰期,調查統計桑螟雌雄比例。
試驗采用隨機5點取樣,定點標記,每點40株桑樹,每5天調查記錄各處理區及對照區桑樹上的幼蟲數量,每次調查記錄數據后,抹去存活桑螟幼蟲。
試驗采用隨機5點取樣,每點20株桑樹,每株一個桑條,調查幼蟲高峰期后各處理區和對照區桑展葉危害率。
2017年全年寧南縣桑螟蟲發生情況監測結果見圖1。由圖一結果可知桑螟在寧南一年發生6-7代,其成蟲發生高峰期分別為3月底、5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上旬及9月初,基本復合桑螟在寧南的發生規律,可見酷餌靈可以起到對桑螟成蟲的監測作用。

圖1 監測桑螟蟲結果(四川寧南,2017年)
梓油點僅在越冬代進行過一次用藥,在黑泥溝和下村分別進行了5次用藥。從表1可見,梓油村越冬代誘蟲量為361(15套誘捕器)頭、黑泥溝和下村5次用藥分別分別誘殺了58、157、128、163、117頭和53、179、143、191、132頭,各代均能誘到大量的桑螟蟲,可見酷餌靈對桑螟有很好的誘殺效果。

表1 酷餌靈施藥后不同時間誘殺桑螟蟲數量統計 單位:頭
從各代誘殺桑螟蟲的數量來分析,除第1代黑泥溝10套誘捕器誘殺桑螟數量高于下村外,第2—5代黑泥溝10套誘捕器誘蟲量均低于下村,由此分析可知誘捕器誘蟲數量隨田間誘捕器密度增加而降低。從單套誘捕器誘殺桑螟數量來分析,黑泥溝10套誘捕器5次高峰期共誘殺了623頭桑螟,平均每套誘殺62.3頭,而下村10套誘捕器5次高峰期共誘殺了698頭桑螟蟲、平均每套誘殺69.8頭,單套誘捕器間誘蟲數量差異不明顯,可見單套誘捕器誘蟲能力隨田間誘捕器密度的增加下降不明顯。從單位面積誘蟲量來分析,黑泥溝3套誘捕器/667m2總誘蟲量為186.9頭,而下村2套誘捕器/667m2總誘蟲量為139.6頭,每667m2誘蟲量之間相差一套誘捕器的誘蟲量。由此分析可知單位面積誘蟲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誘捕器的數量(或單面面積用藥量)。
表2為酷餌靈誘殺桑螟成蟲雌雄比例的調查結果。三次調查結果雌雄比均接近1:1,可見酷餌靈對桑螟雌雄成蟲具有同等的誘殺效果,具有雌雄通殺的作用。

表2 生物食誘劑酷餌靈誘殺桑螟雌雄比結果 單位:頭
以5月16日調查數量作為施藥前的蟲口基數,新增桑螟幼蟲的調查結果見表3。從試驗結果可知,6月2日、7月8日-7月18日、8月20日為新增幼蟲的高峰期,同表1和圖1桑螟成蟲高峰期5月底(5月26日)、7月上旬(7月7日)、8月上旬(8月5日-8月8日)相差6-12天,基本符合桑螟蟲發生規律。
從幼蟲發生規律分析可知,6月2日-6月17日、7月8日-7月29日、8月15日-9月4日這15-20天均有大量的桑螟蟲幼蟲增加,而桑螟蟲成蟲期和卵期均較短,可見桑螟蟲世代不整齊。

表2 不同處理新增桑螟幼蟲數量統計 單位:頭
從新增桑螟蟲數量可知,施藥前處理區和對照區桑螟幼蟲基數相差不大,基本處于同一水平。而經過5次施藥后,酷餌靈處理區和對照區新增幼蟲量黑泥溝分別為1468頭和2105頭,下村分別為1596頭和2284頭。可見酷餌靈對降低桑螟蟲蟲口基數,控制桑螟種群具有一定的效果。
從對桑螟蟲幼蟲基數控制效果分析,每667m2使用3套誘捕器對幼蟲的控制效果較每667m2使用2套要好,但兩者之間效果差異不顯著。分析其原因主要應該是桑螟世代不整齊,酷餌靈無法持續性覆蓋及控制世代不整齊的所有桑螟蟲成蟲。建議在監測到桑螟成蟲高峰期后連續使用進行防治或在桑螟成蟲高峰期后10-15天統一進行一次化學藥物防治。

圖2 各處理新增桑螟幼蟲結果
均以100根枝條進行桑螟危害桑葉葉片危害情況調查,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處理桑螟危害桑葉情況調查 單位:片,%
從表4可知,桑葉危害率,酷餌靈處理區顯著低于對照區,可見對于控制桑螟危害,降低桑葉危害率,酷餌靈是具有一定的作用效果。從長時間使用的防治效果來分析,5月底用藥后黑泥溝及下村桑葉葉危害率的防效分別為54.21%和52.08%,7月上旬用藥后桑葉危害率的防效分別為58.55%和56.79%,防效增加了4.43%及4.74%,而8月上旬用藥后桑葉危害率的防效分別為61.23%和59.44%,防效增加了2.68%及2.65%。可見隨時間的推移,其防效是逐漸增加的,但增加幅度越來越小。分析其原因可能跟后期桑樹高而密、影響了酷餌靈藥效的發揮有關(主要是影響氣味的擴散)。從每單位面積使用誘捕器數量來分析可知,使用3套誘捕器的防治效果比使用2套防效要好,但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其原因主要是桑螟發生不整齊,藥物防治有盲區(食誘劑及化學藥物的藥效持續期無法完全覆蓋所有的桑螟蟲及化學農藥防治有死角)及后期桑樹高而密影響了食誘劑藥效的誘集效果所致。
桑螟喜歡溫暖而濕潤的氣候,2017年在167d的試驗期間,其中111d有下雨,可見寧南的氣候有利于桑螟蟲的生長繁殖。控制桑螟蟲的危害是寧南蠶桑產業發展的關鍵點之一。本次試驗表明,酷餌靈不僅可以對桑螟蟲發生情況進行監測、還可大量誘殺桑螟成蟲。酷餌靈具有雌雄通殺的作用,誘殺雌雄比接近1:1,可有效控制和壓低桑螟的的蟲口基數,降低桑葉危害率,且隨著使用劑量和次數的增加,防治效果愈加明顯。
2017年寧南黑泥溝村和下村分別用了5次生物食誘劑,防治時間較晚,且后期因桑樹樹高葉密影響了食誘劑效果的發揮,但桑葉整體危害情況較去年要好。建議以后提早使用酷餌靈,并以春、夏蠶為重點,在高峰期連續多次使用或配合化學農藥防治,以期提高對桑螟蟲的綜合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