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婷婷

在第8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作為閉幕電影亮相后,由蒙古族導演哈斯朝魯執導、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監制的電影《戰神紀》周六將登陸全國院線。《戰神紀》著眼鐵木真成為大汗之前的故事,塑造一個年輕朝氣的成吉思汗,由陳偉霆飾演鐵木真,林允出演其戀人孛爾帖,胡軍出演鐵木真的對手忽出魯。從《剃頭匠》到《心跳墨脫》,哈斯朝魯此前專注于文藝電影領域,《戰神紀》是他接拍的第一部商業大片。《環球時報》記者在電影節期間對哈斯朝魯進行了專訪,在談到這部民族電影時,哈斯朝魯十分自豪。
關于成長的勵志電影
環球時報:您作為一個蒙古族人如何評價聞名中外的成吉思汗?
哈斯朝魯:成吉思汗是我們的祖先,我們作為后代非常驕傲。鄂爾多斯有一個成吉思汗陵,800多年來蒙古族人供奉他老人家的酥油燈從來沒有滅過。我不想把他塑造成神,但他在所有蒙古族人心中都是不可替代的精神領袖。
環球時報:此前國內外已經拍過不少成吉思汗相關影視作品,《戰神紀》和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之處?
哈斯朝魯:在我的認知中,目前好像還沒有把鐵木真成為汗以前的經歷單獨作為主線拍攝的電影。我不是不尊重歷史,影片中橋段都是以史實為基礎的。我們更關注一些細節,如成吉思汗手握凝血,作為一個不凡的孩子降臨,許多作品不會深究這一點。《戰神紀》則把凝血當作重要道具貫穿整個故事。
這是一部關于成長的勵志電影。草原對游牧民族就是土地,鐵木真被驅逐出草原到森林,之后他逐漸成熟,統一民族,走向世界。看名人傳記就要看他們成為偉人之前的經歷,我覺得很多人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共鳴。
環球時報:您在拍民族題材方面經驗豐富,拍這類電影時有什么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嗎?
哈斯朝魯:對于我拍的西藏電影《心跳墨脫》,有西藏人說“比西藏還西藏”。人是有共性的,要拍到人的內心世界。不要為了電影獵奇好看,去觸碰民族的底線,要尊重人家的生活方式,并巧妙地將其揉到情節里。比如講述漢族故事的《剃頭匠》中,大白菜一排排放在窗臺上,蜂窩煤壘起來,這些呈現出來是很棒的影像。
不接受“漢族飾演”的質疑
環球時報:影片主演大部分不是蒙古族,但部分配角和編劇是蒙古族的,《戰神紀》主創團隊是什么樣的?
哈斯朝魯:最早我想從所有有蒙古族人的地方廣泛篩選主要演員,但這個想法因資金問題未能實現。有蒙古族觀眾質疑為什么讓漢族人陳偉霆演成吉思汗。我認為,像淺野忠信這樣的日本演員也演過成吉思汗,還有很多是俄羅斯人、美國人演的,漢族人還是中國人呢,為什么不能演?只要我們弘揚正能量,讓更多人看到這個民族的文化就很好。網上很多“噴子”沒看過電影,如果看過后說我拍得不好,我可以接受。但對于演員的民族問題,我不接受。
環球時報:片中的發型、戲服和武器設計是如何體現民族特點的?
哈斯朝魯:這部電影是重工業制作,有許多電腦特效,我們在這方面沒有什么經驗,所以找了很多有經驗的團隊,包括好萊塢和蒙古族的專家。在發型、服裝設計方面,一是要考慮演員形象,二是要有一定歷史依據。比如胡軍的裝扮,是符合北方民族特色的造型。美術設計與我們工作了18個月,隨著劇本不斷變化,他們也不斷地修改,整個劇本籌備將近3年。
嘗試“魔幻”
環球時報:《戰神紀》的監制是拍過《狼圖騰》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你們有什么合作故事?
哈斯朝魯:我曾在某個場合見到阿諾并和他聊起這個項目,他立刻表示想看這個故事。阿諾是非常認真的大導演,他曾當著資方的面說我的劇本是“爛劇本”,我恨不得有個地縫鉆進去。阿諾說我失去了初衷,當時的劇本沒有情懷,沒有文化,空有“蒙古族”的名字。我非常理解他的說法,開始添加更多民族文化和傳統的內容。阿諾在批劇本時會一行一行地批,最后他說:“這個劇本才是哈斯朝魯導演你該領導我們往前走的劇本。”
環球時報:這部電影中加入了魔幻幻色彩,是否也為了迎合年輕觀眾?
哈斯朝魯:我們的劇本籌備是從2012年開始的,那時魔幻電影在中國還比較少,我們想這種模式可能更吸引觀眾。這幾年觀眾受各種魔幻大片洗禮,對魔幻非常熟悉,對我們來說壓力更大了。我們跟國外相比,技術層面還是“小學生”,但我們已經盡力,這次也是民族電影更好走入市場的一種嘗試。▲
環球時報201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