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望劭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中心議題是經濟工作,實際上對包括廣電行業在內的經濟社會發展都提出了要求,做出了部署。會議再次強調,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三大變革的要求對于廣電行業發展來說,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入新時代,廣播影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方面和經濟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引領文化前進方向、增強文化自強自信的重大責任使命,也必須加快推進自身質量變革,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質量變革是主體。廣播電視行業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去推動。首先是推動內容創作生產質量變革。要堅持自主創新,持續推動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以“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作為節目自主創新方向,拓寬創新視野,積極探索節目形態與更多主題、更廣領域的融合,加強公益、文化、科技類節目研發,讓主旋律、正能量、弘揚傳播中華文化的優秀原創節目占據主流。其次是要推動產業質量變革。要以創新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發展為切入點來推動推動廣播電視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推動媒體深度融合、一體化發展,優化配置廣播電視資源,創造新業態和新增量,吸引社會資源,優化廣播電視產業結構,構建廣電行業產業秩序。
效率變革是主線。效率變革就是要找出并填平在以往廣電行業高速增長階段被掩蓋或忽視的各種低效率洼地,為高質量發展打下穩固基礎。廣電行業只有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才能化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廣電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我國廣播影視制作機構超過一萬四千多家,資源較為分散。應該積極推動廣電企業做大做強,鼓勵通過整合、兼并、重組等多種形式不斷集中優勢制作資源,提升行業集中度,形成集約化制作和傳播。
動力變革是基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動力變革,把創新創造放在動力變革的首要位置。目前,廣電事業產業發展正從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型,要把節目質量、服務和產品質量放在首位,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目前廣電發展動力變革的重點難點在于媒體深度融合,在互聯網技術和媒體融合發展大趨勢的助推下,相關行業紛紛向廣電業務滲透。在新的媒體競爭格局下,廣電行業應加快實施互聯網+廣電,面向全終端全業務和用戶建立融合媒體平臺和大數據系統。要緊緊抓住廣電與新興科技的融合這個關鍵,增強發展主動權主導權。加大科技應用投入,強化科技應用推動廣電媒體融合,這是廣電發展動力變革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