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團
從2017年11月27日開始,陜西廣播電視臺《都市熱線》欄目持續關注周至縣人民醫院“天價停尸費”一事。當記者再次前往周至縣人民院進行采訪時,竟遭到多人毆打,期間還被關進太平間數十分鐘。(12月5日《陜西都市快報》)
記者所行使的采訪權、報道權、評論權,由公眾賦予、社會讓渡。但是,“針對記者的暴力已成為普遍特征”(布萊茲·朗龐語)。有跡象表明,阻撓乃至毆打記者的事件正從一般的治安領域向經濟文化和政治領域縱深蔓延,表面風光無限的記者每天都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危險。
記者是社會生活的啄木鳥、守護神。“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應為合法的新聞采訪活動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干擾、阻撓新聞機構及其新聞記者合法的采訪活動。”從法律上看,記者依法行使采訪權,不應因為政治或武裝沖突的原因而受到傷害,更不應因為觸到某些機構的痛點而受到恐嚇、威脅,乃至人身攻擊。一個社會,尤其在新時代,倘若記者的正當權益都無法保護,公眾的權益又怎么能得到保護?
記者的采訪權是一種社會公共權利。采訪權的權源來自自由表達權延伸出來的知情權,保護記者采訪權的實質是維護公民的政治權利。記者的采訪權能否得以實現,不僅直接關系到公民的知情權,還關系到公民的其他諸多權利的實現。如果記者的權利得不到有效的保護,那么就沒有直接的辦法來維護公眾的知情權,與之相關的幾乎所有的公民權利都是“浮云”。維護記者權益,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法律的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