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偉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現代化教學設備在課堂上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微視頻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為高中必修課,物理學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高中物理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自身條件,合理運用微視頻教學資源,另外還應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將高中物理教學與創新教學理念相結合。以下是關于微視頻資源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與合理化研究。
關鍵詞:微視頻資源;高中物理教學;使用分析;研究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時間短、連續性強的視頻資源也稱為微視頻資源教學。微型視頻資源在教學中的使用要結合投影儀,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移動終端。一般來說,微型視頻在課堂上的應用不應超過15分鐘。因此,教師有必要控制微視頻資源的內容,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微視頻存在的價值。
1、設置教學情景
微視頻的使用可以激勵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物理現象,積極探討知識,以盡快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此外,微視頻在物理課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全面展現物理知識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合理應用微視頻資源來設置教學情境。這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此期間,教師還可以引導或鼓勵,讓學生充分參與物理學習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例如,當學生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他們需要在老師的解釋之前觀看微視頻。起初,第一段可以播放當公共汽車停止或開始時,乘客的身體會前傾和后傾。在第二段中,用水將擋板放在玻璃杯中,然后在擋板上放一個雞蛋,并用最快的速度抽出擋板。雞蛋會掉進杯子里。以上實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當學生觀看微視頻時,他們會主動出現上述現象,此時,只要老師介紹慣性的概念,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
2、輔助物理實驗教學。
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視頻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由于高中物理涉及許多方面,如力學,光學,運動規則和物體的性質,因此有必要使用微視頻資源來輔助教學。另外,物理學的概念性較強,因此有必要借助微視頻資源來物理化物理概念,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高中物理與其他學科不同。前者主要是基于實驗。在現階段,許多高中沒有物理實驗設備和開展物理實驗的條件,不利于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對于微視頻來說,它可以播放相應的聲音和圖像,尤其是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并且可以顯示實驗結果,盡管和動手練習有一定的差距,但它可以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觀看視頻。另外,當老師講解復雜而無聊的物理實驗時,可以使用微視頻反復播放實驗,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布朗運動”時,需要適合的花粉粒,但由于體積小,重量輕,肉眼看不到,所以需要使用顯微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加了實驗的難度。但是,如果教師使用微視頻,教師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實驗的過程,并且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當然,微視頻輔助物理教學的應用也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就像他們親自做物理實驗一樣。另外,對于實踐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整個物理課的教學效率。
3、擴展學生的物理專業知識。
眾所周知,物理學科的應用非常廣泛,大部分物理知識來源于人民日常生活。然而,大多數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物理現象沒有深入思考,長期以來對物理教學的發展是不利的。根據上述現象,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適當發揮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為主題的微視頻,讓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喚起他們的積極性學習物理學。例如,在解釋引力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方法來展示宇航員在太空中的失重狀態,以便他們充分了解引力的知識。教師還可以使用微視頻總結物理知識。高中物理主要是將光學,力學等知識點分類為重點。單元學習后,學生需要鞏固。在此期間,教師需要使用制作微視頻的方法將知識點分類。同時,要安排學生重點復習容易犯錯的重點和難點。例如,在研究電磁學時,教師應該提前制作微視頻。首先,電磁分為三部分,即電,磁和電磁。其次,整理知識點也應該按照不同的順序進行,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還可以添加物理實驗內容方便學生學習,最重要的是,還可以幫助學生創建物理知識框架,為他們未來學習物理知識創造有利條件。教師可以運用微視頻幫助學生回顧學習過的知識。主題訓練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物理知識的框架,并根據學習需求了解進度和反饋。例如,針對物理的學習進度教師可以制作成網絡圖,學生只要按照圖表,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也應該敦促學生做出適當的調整。
尾注: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發展的背景下,微視頻資源輔助教學的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微視頻資源的應用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享受快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教師提高了物理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明.微視頻資源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學周刊,2017,(10):163-164.
[2]李慶園.淺析微視頻資源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5,(21):247.
(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爐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