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倩 劉娜
摘 要:現如今大學生創業就業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因為大學生屬于高級知識人群,并且經過多年的教育往往背負著社會和家庭的種種期望。由于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于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這也就導致了大學生進入社會后和自己的理想偏差巨大。從而失去繼續前進的動力。如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下,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新機遇,開展適應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結構改進
引言:隨著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意見等政策的出臺,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技能已成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話題。然而,在探討如何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首先明確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區別。同時,需要明確全面的職場素養對于雙創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此外,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如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移動終端的碎片化學習方式,掌握國內外一流院校的創新創業資訊前沿同樣不容忽視。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及原因分析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是是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關鍵,是大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水平的迫切需求,是促進高等學校學科發展、改善教學科研條件、提升科研水平,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需要。具體說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缺乏持續的創新創業觀念。受長期以來大學通識教育的影響,我國大學生一直以來都存在創新創業觀念缺乏的現象;②
創新創業思維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去創新創業。由于我國一直實行應試教育,中小學過分關注升學率,相對忽略了學生的直覺思維、邏輯思維、聯想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創新創業思維能力培養,造成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表達能力的缺失,影響其持續發展能力;③,教學方法陳舊,沒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環境。多年來,傳統教育思想偏重于知識傳承,把傳承性教學置于中心位置。高校教師中,不少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授課方式采用填鴨式、滿堂灌,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培養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想象力和創新能力。這種陳舊的教育教學方式遏制了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成為培養開發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絆腳石,與21世紀對創新人才的強烈需求形成了尖銳矛盾。
二、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結構改進的幾點建議
(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建立雙導師制。雙導師制指的是在本科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同時配備以學術指導為主的高校教師為校內導師和以實踐指導為主的企業技術骨干為校外導師的制度。目前,大多數高校只配備了校內導師,側重于學生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維和基本能力,即五基教育的培養。本項目擬在五基教育的基礎上,通過雙導師制度加強創新創業項目的訓練,從企業實踐基地建設、校外導師遴聘、實踐環節管理、實踐學分認定等方面進行研究,提出一套可行的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
(二)改革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
構建創新型的課程體系。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以相應的課題體系為支撐。本項目擬在課程類型、課程內容、授課方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通過增設創新創業選修課,采用啟發式授課方式,減少傳承式授課方式,增加研究性、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減少驗證性實驗等措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反向思維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創新能力。
(三)開展教師企業實踐計劃,培養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創新型的教師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根本保證。高校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缺少生產實踐經驗,普遍存在專業知識強、學術水平高,但生產知識少、創新能力弱的現象。本項目擬在高校教師企業頂崗、工程項目實踐訓練、橫向課題研發等方面,設計出一套高校教師企業實踐訓練計劃,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高校教師創新能力訓練,培養一批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四)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
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弱,除不強,或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的原因,缺少具體可行的措施和創新創業的環境、軟硬件設施不足等也是限制其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項目擬進行兩方面的建設:一是建立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網絡平臺,聘請生產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和創新創業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創新創業顧問,在項目需求、項目申報、技能培訓、成果總結、專利申請等方面進行指導;二是聯合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通過“資源共享、項目合作、成果共享”的方式,加強資源互補,完善創新創業的條件。
(五)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更新周期也越來越短,高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對當代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習新知識和掌握新信息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是其中之一。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基地,目前正在逐步建立一種“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適應”的培養模式,但與社會對創新人才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由于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僅僅取決于教學,而且還有很大比重取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應成為大學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需要高校通過各種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積極為大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然而,由于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與國際成熟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相比仍然處在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完整、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因此,重慶文理學院材料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實踐平臺的建設及管理等仍需不斷的進行探索與實踐,爭取建成有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廣闊的舞臺,進而為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創新創業人才,為國家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穎,李永能,葛長榮 等.地方農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 動,如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讓學生在導師的指導 培養體系的創建與實踐 [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6(5):72-76.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