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改善居民居住環境建設已經成為我們社會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之一。本文論證的在于對舊廠區進行全面評估,參考國內外已經落成的舊廠區改造的實例,分析利弊結合適應性改造的概念以及本專業的相關知識總結出一系列可以遵循的設計方法與手段。
關鍵詞:舊廠區環境;舊廠生態改造;海寧中絲三廠
1.引言
縱觀舊工廠改造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城市經濟結構的變化、產業升級調整,加上政府的指引及相關政策的推出是這股熱潮的核心動因。然而,各地老廠房改造實踐中難言成功的現狀中,舊工廠改造對于一個城市發展的價值何在呢?
從經濟成本角度考察,城市版圖在不斷地擴大,那些曾經的舊工廠所占土地現今則是城市中心區域寸土寸金的資源。以上海為例,最初2005年的18個創意產業園中有16個是舊工廠改造項目,分布于靜安區、盧灣區、黃埔區、長寧區等城市中心區域。因此,區位優勢是其經濟價值的首要體現。
其次,從成本角度而言,對舊廠房的改造其成本相對低于重新建造的成本投入,如大跨型廠房的改建成本一般會控制在總造價的10-20%。
再次,舊廠房大空間、高樓層的物業條件,以及大面積多建筑物構成的規模效應,能為項目功能重新定位提供多元組合空間,甚至衍生出全新的產品,以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挖掘其商業價值,甚至開創新的生活理念,SOHO、LOFT等產品的誕生就是最好的證明。
2.生態改造設計概念的表達
2.1 生態改造的設計闡述
城市舊廠區的景觀生態改造,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優化城市的布局、完善城市的功能并且合理配置城市的發展要素。而且,因其本身具有獨特的工業文化內涵,越來越得到世人的認可。但是在我國,由于工業化起步較晚,對舊廠區的改造還存在著不知何去何從的迷茫。不過,我們可以從國外的成功案例中看到,通過對舊廠區景觀生態的改造,能夠賦予其新的生命。
舊廠區因為長期進行工業生產,本身缺少生態規劃,如今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生態景觀設計,是個人工化的環境,包括人、動植物、微生物的綜合體,重點是能量的流動,而非物質交換。因此,在規劃設計中,應將生態效益放于首位,應在堅持以人為本、以綠為主、以美取勝的基礎上設計。
2.2 生態改造的應用分析
需要根據廠區特點,合理選擇植物,使植物景觀和生態群落形成廠區內部總體風格,并根據植物特性去有目的的選擇,達到生態平衡。因為舊廠區面積較大,立地條件及生態環境復雜,功能多,所以選擇樹種不僅要遵循一般規律,也結合廠區特殊要求,因地制宜,以鄉土樹種為主,引進外來樹種為輔。并且通過提高綠化品味和綠化藝術表現力,也通過不同類型、功能的植物群落形成較為穩定的神態系統,促進生態循環達到生態廠區的效果,實現廠區內部可持續發展。
3.海寧舊中絲三場的應用分析
3.1目前舊廠功能和內部環境
原廠區面積為44808.72㎡,廠區周長為804.844m。目前的大多數的舊工廠主要的功能劃分以員工宿舍樓以及辦公廠房為主,并沒有其他的輔助功能,功能分區較為單一。
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廠區內部的道路鋪裝已經破舊不堪,主干道過于狹窄,次干道蜿蜒曲折,交通流線設置的不合理,景觀小品多以假山石組成,形式較為單一,且同時廠區內部的綠化面積少,植被因為長年沒有打理而使得廠區內部環境雜草叢生、樹木歪枯,環境無序。
3.2 設計構思
(1)新元素的運用:建筑、道路、綠化
在舊的構建元素不能滿足現代功能需求的時候,就需要建立新的元素,來體現現代生活氛圍。現代材料的加入:廠區設計中加入了玻璃幕墻、鋼材等現代新型材料,體現當今時代感。道路的重設:將道路布局的更為便利,能夠更好的將不同的功能分區聯系起來,使不同空間既獨立又有聯系。綠化的合理布局:在廠區的綠化配置中要實現綠化量和景觀的協調,結合人文進行布局。集生態、藝術、科學、文化美為一體的綠化。以植物為主體,創造景色各異的優美景觀,讓人們能去感受和領略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景觀。使人們生活在情景之中,景觀又于生活之中,相互聯系,提高景觀的價值。
(2)新舊元素的融合
舊元素的保留,新元素的加入,既有歷史文脈又緊跟時代。做到既超凡又不脫俗,使新廠區成為一個富有靈魂的樂土。廠區廠房的改造:留郵原始鋼架結構,及體現歷史痕跡的復古紅磚。工業元素符號:對廠區的工業元素進行提煉,創造出新的造型與符號,帶來不同的元素體驗。色彩的運用:舊廠區的顏色較為單一,要大膽的加入色彩的運用,設計選擇了亮色:黃色和橘色,使建筑更加跳躍與突出。在廠區改造的基礎上,使新舊元素在對比與碰撞中產生獨特時間性和歷史感,創造出不同的體驗和使用空間。
(3)舊元素的加與減:保留工業建筑、設施,重新組合
保留原有場地部分廠房、工業建筑及工業設施、集裝箱和部分綠植,在改造后可體會到廠區工業生產的魅力。部分廠房的改造:將原有廠房在保留空間形態的基礎上,改造成陽光房,集裝箱創意集、藝術家工作室、劇場、畫廊、藝術作坊等功能區域。部分保留:將廠區中無關、雜亂,不能體現漢汽廠時空感、歷史感,破壞場內整體效果的舊元素,要果斷的舍棄掉。留下廢舊廠區工業景觀的片段,使其成為創意園中體現工業歷史文脈的特色景觀。例如老式火車部件的保留,及軌道結構的保留,讓人們追憶以前的時光。構建保留:異彩紛呈的現代藝術,為創意園的藝術改造提供了新思路,工業構筑物及建筑框架成為創作的材料,工業符號也成為藝術創作的主題語言。保留構建可以看到以前工業景觀的蛛絲馬跡,引起人們的聯想與回憶。
4.結束語
課題研究中,我發現我國有很多地方都存在廢舊工廠的現象,廠區長年荒廢,無人打理,不僅影響市容,也浪費了土地資源。對于如今社會發展需求,做到降低成本,降低污染,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活環境質量的要求,舊廠區的生態改造計劃是值得深入探索與開發的,利用已有的廢棄資源,進行二次改造,成為現階段所倡導的新環境,實現城市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隨著目前國內的空氣質量日益下降,工廠的開發建設也將會進一步的規劃和控制,城市中空出來舊工廠也會日益增多,我想通過對舊工廠的合理改造,也能還城市一片綠水青州。
參考文獻
[1]李德華,城市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540-564.
[2]王建國,后工業時代產業建筑遺產保護更新[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14-21.
[3]趙曉波,舊廠房再利用的策略與方法——以廈門市文化藝術中心建設為例[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6).
[4]何禮平,應四愛.工業廢氣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本體因素分析及改造原則[J].世界建筑,2006(1).
[5]王永義,魏清泉.工業建筑文化傳承與社會節約——舊工業廠房的改造與再利用[J].規劃師,2007(7)
[6]David R.Dibber,Amy Dibner-Dunlapp(美),徐福明,吳玉成譯.建筑增建設計[J].臺北:胡氏圖書,1991年.
[7]馬庫斯·費爾德(英),李瑞君譯.LOFTS 風格設計 [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余瑛(1983.1—),女,湖北省武漢市人,講師,碩士。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藝術學部,研究方向:景觀設計。
(作者單位: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藝術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