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
摘 要:20 世紀 30 年代的上海可以說是新文化運動的起始地,留學而來的畫家們帶來他們先進的現代主義藝術思想,各種西畫社團各顯其才,決瀾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決瀾社藝術群體的運動方式是圖像傳播,提出了“破 除沉寂倡導現代藝術”的口號,以“創造色、線、形的新世界”為藝術出發點,學習借鑒西方現代藝術,創造本土化現代主義藝術。決瀾社以探求適用于本土的現代主義藝術為目標,卓有成效,出于多方因素,而今人們卻將他們的藝術作品遺忘在了上世紀的上海。這篇文章將對決瀾社現代主義藝術進行深入探討,希望從宏觀的藝術視角,全面地分析其藝術特色和藝術語言,挖掘其在中國藝術史上的獨創性表現和影響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決瀾社;現代主義藝術;藝術風格
第一章 決瀾社現代主義藝術運動時代背景
在“85 新潮” 之后,中國藝術迅猛的發展起來。但早在 20 世紀 30 年代,那時歐洲的現代藝術發展的如火如荼,并且在中國上海也展開了一場火熱的現代藝術浪潮。在很久以前明代萬歷年間西方藝術傳入了中國,然而那時傳入中國的藝術并沒有對我國藝術造成實質性沖擊,中西方的藝術根本性摩擦碰撞是在中國被迫面向西方開放的時候。決瀾社存在了四年,這場短暫而又現代的藝術運動雖然沒有像它發起者所想像的那樣創造出狂瀾決堤的事態,但它為當時的繪畫藝術開啟了一扇放眼世界的窗,并且提出了 “現代中國繪畫藝術與現代世界藝術合流” 的問題。這個問題,即使在半個世紀后的今天,仍然是大多數藝術家所思考的關鍵。
第二章 民國美術社團“決瀾社”的現代性解讀
一、現代藝術與決瀾社
在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立體主義、野獸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流派都創造出不同的藝術語言,取決于他們對現代世界認識的多樣化。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現代藝術應該去強調當下的感受,而不是在古代藝術中尋找亙古不變的永恒。現代藝術表現出人們對于當下的關注,而不是拘泥于古典寫實的束縛,是現代的人用新手法表現新的觀念。立體主義打破了西方定點視角的觀察方法,使用拼貼、組合等方法傳達出對現代社會的感知;未來主義以運動的方式展現現代文明的特點以及對現代文明的質疑;表現主義以主觀色彩去表現了扭曲變形的現代世界。僅僅幾十年時間之內,世界出現了多種不同于傳統藝術的形式,從不同視角傳達對現代世界的感受。時代在改變,藝術也隨之不斷變化,現代社會以新的姿態到來,藝術隨即應當更新它的形式,這樣才能強化時 代的精神力量。決瀾社發覺多樣的現代語言敏銳地表現著現實,才將現代藝術作為整個社團的綱領,決瀾社明確表示以西方新的藝術語言表現新的時代,他們用藝術實踐來體現這一理念。
二、決瀾社現代性藝術特征
在《決瀾社宣言》中,曾有兩次提到“來創造我們色、線、形交錯的新世界吧!”。可以看出對色、線、形新準則的建立是決瀾社藝術主張中的核心。決瀾社成員們對西方現代藝術領會頗深,他們運用現代主義藝術的形式語言,但不依附于對其的臨摹描繪,用中國本土性繪畫藝術的角度去接受,把握中西畫論的相通之處。汲眾畫派藝術的精華,將中國畫與民間藝術相融合,使其具有獨特魅力。決瀾社成員們去掉繁瑣的物外之形,不追求透視的精準性、構圖的程式化,使用原始的繪畫語言,創造更加純粹的作品。決瀾社在表現主體時將輪廓邊緣加強,表現主觀感受時運用變形和歪曲的方式,在用色方面采用強烈的對比,加上平涂的方式來表達。決瀾社的每一名成員都對藝術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如倪貽德他認為要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創作作品,要追求自然的本質要求而不是單純的追求忠實的描寫、王濟遠運用墨色淋漓,注重寫生,即受西方塞尚影響又具有東方藝術氣質、龐薰琹吸收融化與創新,用元素重構打破了構圖的程序化。畫家們立足于本民族傳統,結合自己的經驗與見解,為創造出現代主義的藝術而艱苦奮斗,最終決瀾社便形成了其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
第三章 決瀾社現代主義藝術對中國當代油畫的啟示
藝術世界是在不斷迅速發展的,中國的藝術論壇已經形成了新舊形態的轉化,表現出來了嶄新的局勢。在經濟和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更便捷的使各國之間藝術融匯。正在逐漸轉換我們對藝術的理解和運用創造的方式,這對于傳統的繪畫方式實質上是一種極具艱難的挑戰。目前當代的畫家他們轉變了自身的審美觀念,沖破了傳統藝術所帶來的羈絆,使得呆板單一的藝術形式得到突破,在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長河之中如果沒有決瀾社的推行,中國的現代藝術想要發展起來是舉步維艱的。現在的藝術環境對于畫家們既有利也有弊,現在的社會風氣是較浮躁的,如果想表現事物的本質,則需要畫家在接納新的藝術之前,繼承決瀾社的藝術精神的實質,在追求對藝術的純粹創造之時,注重將本民族的本土文化和現代藝術融合,著重把最原始的人性認識、社會的現狀、時代的特征和人們的精神世界等方面作為藝術創作的契機。現在的藝壇的一些畫家們被功利心蒙住了雙眼,只想一步登天,殊不知這樣不成熟的風氣只能拘泥于事物形式的表現,卻沒有體現出藝術的本真,是華而不實的。只有我們不斷的在吸收先進藝術的同時,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用最純凈的心去創造,才能為中國的藝術之路帶來更光輝的未來。
結語
對于決瀾社現代藝術的研究是一個紛繁復雜的過程,這段漸行漸遠的過去已經成為了過眼云煙,而曾經在中國藝壇上顯有名氣的現代主義畫家也已經淡去,可以說研究決瀾社的藝術作品是困難的。決瀾社的藝術價值并非一筆帶過那么容易,那些看似處于現代藝術初級階段的畫作,是打開中國現代主義藝術的窗口,在中國現代繪畫發展史上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令人惋惜的是這些藝術作品少有人關注。當下對決瀾社的研究仍是一個需要研究開發的重要課題,這是中國現代藝術研究的一次突破。令人慶幸的是,在當今決瀾社的藝術價值已經被許多的研究者們所注意,決瀾社藝術的理論體系的創建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陶詠白.決瀾社———中國現代藝術的先聲[ J].江蘇畫刊,2000,
[2]臧杰.民國美術先鋒:決瀾社藝術家群像[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4
[3]丁言昭.倪貽德藝術隨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3
[4]龐薰琹.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