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維
摘 要:在青島天價蝦事件中,菜單作為格式條款,其本身存在預先擬定性和單方決定性,易造成買賣之間的不公平。在交易過程中,賣家隱瞞實情,未盡到告知義務的行為,基于此事實,認定該消費合同為可撤銷合同。對于可撤銷合同,顧客應獲得應有的賠償和救濟。
關鍵詞:天價蝦;格式條款;合同效力;損害救濟
一、案情回顧
2015年10月4日,朱先生和肖先生在青島一家海鮮燒烤店用餐后發現,一盤蝦要價高達38元一只,整盤收費昂貴。食客兩次報警,青島警方均稱不屬自己管,推給物價部門,而物價部門稱假期不上班。在店主棍棒威脅和到場警察的“勸說”下,食客被迫支付了高昂費用。肖先生和朱先生把各自的遭遇發到網上,引起極大關注,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
二、該合同的性質
該事件爭論的核心在于蝦的價格是“38元一只”還是“38元一個”,價格的載體為菜單,那么菜單的性質對于合同效力的研究起著關鍵作用。
所謂格式合同,是指包含有合同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先擬定的格式條款的合同。現代社會經濟生活和市場交易過程中,許多自然性壟斷的公用企業,以及維修、旅店、餐飲等與人們日常生活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型行業,都廣泛采用合適合同約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
從菜單產生的目的和作用來看,完全符合格式條款的特征,因此它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契約自由原則。格式條款的使用易產生不公平結果,具有預先擬定性和單方決定性,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定者往往制定利己而不利人的內容,很少或完全不考慮相對人的利益,這往往成為他們壟斷和強制壓迫消費者的工具。不良的餐飲商家以相關菜品明碼標價、自己行為符合正常市場交易原則為理由,為欺詐經營開脫。事實上,這樣的辯解是站不住腳的,是徹底的霸王條款。合法權益被嚴重侵害的廣大消費者及履行市場監管職責的工商等職能部門,可依法運用格式條款的規定,打擊處理此類消費欺詐現象。
三、該合同的效力
(一)邀約和要約邀請
一般把飯店向食客遞上價目表視為要約邀請,是等待食客點菜發出要約,發出要約的同時就確定買賣合同標的物的數量了,沒有特別說明的,根據交易習慣一般都認為是1份,飯店同意就是承諾。但是,該飯店的價目表上僅僅在最后一欄有一句“以上海鮮按個計價”。該游客稱“點菜時就問清楚了蝦是不是38元一份,老板說是,結賬時居然告訴我們38元一只”。由此可以看出,該游客在邀約時作出的意思表示是根據習慣下的“一份38元”,而且可以合理推斷,如果條件變為“一個38元”,該游客是不會做出邀約的意思表示的。
合同法規定:“承諾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的,視為對原要約的新要約”。合同的內容以承諾的內容為準。所以,本事件中我們可以認為,游客雖然沒有討價還價,但是提出了合同數量上的變更,應視為合同有了實質性變更。相當于新的要約,老板也予以承諾,而且承諾的內容和新要約的內容一致。所以,老板最后還是按個收錢的行為構成違約。
(二)該合同的效力
考慮到違反信息提供義務和不實告知,是合同成立上的瑕疵,因此,比起合同解除權,合同撤銷權從整體上看更符合邏輯。而且根據該事件的客觀事實,認定其并未達到《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無效合同情形,而符合《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
1、該合同存在重大誤解
從游客詢問老板蝦是論只還是論份,以及服務員的回答來看,游客對蝦的真實價格顯然存在著誤解。
2、該合同當然顯失公平
從本事件中游客非常警惕地上菜前先問價的態度來看,并非是沒有經驗或者輕率,而是店家未盡應盡的告知義務而使賣家和游客之間的利益不平衡,毫無公平性可言。
3、可以定性為欺詐、脅迫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8條的解釋,本案中,消費者肖先生夫婦與海鮮店老板所訂立的消費大蝦的合同是一個存在欺詐的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原因在于對大蝦價格的溝通過程中,海鮮店老板有故意隱瞞大蝦價格真實情況的故意,誤導消費者肖先生夫婦,意欲使消費者肖先生夫婦做出錯誤的意思表示。
因此,被欺詐方肖先生夫婦享有對合同的變更權、撤銷權,在肖先生尚未變更、撤銷該合同之前,該合同系有效的合同。即當經營者未就重要事項向消費者提供信息的場合或者告訴了不實情況的情形,得對合同的效力產生某些影響或者使消費者能夠采取某些措施,此所謂合同撤銷權。
第一,若被欺詐方肖先生夫婦主張變更合同,如僅請求減少價款,肖先生夫婦應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請求變更合同價格,將“38元一只的大蝦”變更為“38元一份的大蝦”,那么,消費者肖先生夫婦與海鮮店老板所訂立的消費大蝦的合同就一直是有效的。除此之外,根據《合同法》55條,若肖先生夫婦明確表示放棄行使撤銷權或因為超過法律規定的1年除斥期間的,該合同將被認定 自始有效,雙方當事人應依約履行。
第二,若被欺詐方肖先生夫婦主張撤銷合同,那么,對于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在被撤銷之前是有效的,在被撤銷之后,則自始無效。因此,根據《合同法》58條,由于肖先生夫婦已經將大蝦消費,不能將原物返還給海鮮店老板,因此需要將自己消費的大蝦價值折價補償給海鮮店老板;海鮮店老板也應退還肖先生夫婦多收的價款。
四、懲罰與救濟
對旅游區經營者的宰客行為,法律早已劃定了紅線,也明確了法律責任。《價格法》第十四條有規定,,《價格法》在第四十二條、四十條分別規定了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甚至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罰措施。針對暴力宰客,我國《刑法》第226條規定了強迫交易罪。暴力脅迫情節更加嚴重的,甚至構成搶劫罪。
由上可知,如果店主的行為構成了刑事犯罪,則當然屬于公安機關的職權范圍之內。各地均有"宰客"事件入刑的先例,根據具體案情,以詐騙罪、敲詐勒索罪、強迫交易罪等罪名定罪量刑。本案中,店主為了獲取不法利益,在顧客在消費前詢問蝦是按份計算還是按只計算時,告知顧客蝦是按份計算,在最后結賬時,卻反口稱蝦是按只計算,要求顧客支付天價蝦款,遭到拒絕后,又拿出大棒威脅,稱要是不交錢就要打人,已構成詐騙和敲詐勒索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則要看是否達到入刑標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詐騙罪的起刑點為3000元。根據《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敲詐勒索罪數額的標準》,山東省范圍內敲詐勒索罪的起刑點為3000元。本事件中,肖先生、朱先生分別支付了800元和2000元,合計2800元,尚未達到詐騙罪和敲詐勒索罪的起刑點。雖然就單一事件而言,尚未達到入刑標準,但如果店主在此前也有類似宰客行為,數額累加后可能將達到詐騙罪和敲詐勒索罪的起刑點,不排除其承擔刑事責任的可能性。因此,從刑事偵查的角度看,此事件屬于派出所職權范圍。
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在遭遇經營者欺詐行為時,可獲得商品或服務價款3倍的懲罰性賠償,經營者存在侮辱誹謗、侵犯人身自由等侵害消費者人身權益的行為,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受害人還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因此消費者還需要強化依法維權意識,在遇到此類事件時,要注意收集保存相關證據,與經營者有理有據地進行理論,如果不能達成協議,就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訴或舉報,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對于經營者的三倍賠償,要勇于追償,這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為了維護廣大消費者群體的權益。
(作者單位:煙臺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