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要拆了。
兩歲到十歲,我的童年,那里占了大半。
仲夏午后,伴著蟬鳴,高大的楊樹葉被風吹得沙沙作響。玩過家家的孩子們,拿著圓鐵盒裝的潤膚脂當作稀罕物,讓記憶散發著“萬紫千紅”的香味。
那時候的一切于我而言都是新鮮的,不足為道的收獲也會經久不忘。因為走路不穩,夏天總是摔得膝蓋上傷疤摞傷疤。有一次剛止住哭,好友Z突然出現,問我是不是又摔倒了,正驚異于他的未卜先知時,他說“剛剛在樓上聽見你哭了”,于是因為琢磨“剛才”的另一個表達方式——“剛剛”,暫時忘記疼痛。
鄰居家的哥哥放學回來,說:“走,我帶你到河灘烤土豆去。” 望著他,覺得大孩兒比我們小孩兒自由多了,于是對長大充滿了期待。
傍晚時分,熱鬧起來,忙了一天的大人們聚在一起聊天、打牌。三棟西頭的張爺爺似乎是常年坐在躺椅上,看成群結隊的孩子們嬉鬧玩耍,不時的跟著他們一起笑。每晚準時的,有唱歌似的叫買“醬油醋”的聲音,還有無論嚴寒酷暑,常年光著膀子送牛奶的壯漢的哨子聲。搬離這里之后,無論是在哪,熱鬧或冷清,總會想起這里充滿塵世煙火氣息的傍晚。
不知過了多久,其實也沒有多久,大概就到我們都長大了以后吧,老院越來越冷清了。我大約是在十歲時搬走的,朋友們有的因為父母工作調動離開了,有的因為生活越來越好家里買了大房子離開了。小學畢業時我從子??嫉搅酥攸c中學,失去了和老院人的最后一點交集。后來,直到現在,很多人都沒有再見過。
老院要拆了,蓋高層。很久前就聽說了,總不當真,以為付諸行動還早。如果不是姥爺從老家回來辦手續,還不知道幾乎所有的人都已經搬完了。有點懊悔,暑假的時候怎么沒有去那里拍些照片作為紀念。等到高層林立之時,老院原先的模樣不知能在我的記憶中保存多久。大概會模糊成一個夢境一般的存在吧?
夢里,有那些散發著溫潤光芒的小伙伴們,在微風和煦的傍晚一起唱“朝花夕拾杯中酒”。我們或是在院子里鋪了涼席坐在上面“接竹竿”,或是躺在吊床上看星星,或是圍著小石板桌制造黑暗尋找螢火蟲。
時代的洪流注定向前奔涌,孤獨時偶爾回望過去希求慰藉,看過了嘆過了,終究還是要狠心轉身,邁步向前。
作者簡介
王雪,女,陜西寶雞人,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西北大學文學院。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