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婷
摘 要:王蒙,作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畫“繁密”風格很具特色,筆墨技巧豐富,這與其時代背景及家學淵源等有關。他開創的繁密風格,創造了一種書法用筆的繁密線條來進行皴擦,景色郁然深秀又不失清幽。王蒙的創造,促使他和黃公望成為了山水畫變革的重要人物,對后世的影響非常大。
關鍵詞:王蒙;繁密;筆墨形式
一、王蒙山水畫中“繁密”風格形成的原因
(一)時代背景及師承關系
在蒙古族的統治下,元代文人學士受到民族歧視而淪為社會底層人物。元統治者對于傳統文化認識的淺薄,廢除了畫院,促使學士產生了厭世避世的心理,隱逸便成了文人們的首選。文人隱士是這一時期繪畫創作的主要群體,創作更接近藝術的本真,有更為深層的內涵可以被挖掘和解析。
王蒙出身于一個文化家庭中,他是元代著名文人畫家趙孟頫的外孫,從小就受到了家庭氛圍的熏陶。趙孟頫主張復古、書畫同源、詩書畫印結合以及追求簡淡的逸品風格,開啟了文人畫時代,對王蒙影響頗深。并且江浙一帶文化藝術氛圍濃厚,王蒙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諸如黃公望、倪瓚等,為其山水畫創作提供了很好的生活閱歷。于是王蒙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逐漸形成了深厚蒼潤、幽遠、氣格獨特的密體山水。
(二)儒道思想對王蒙山水畫創作風格的影響
王蒙的繪畫藝術語言深受當時特定人文的影響,棄官歸隱,內心追求淡泊。儒家思想中的道德秩序對王蒙的影響表現為有序的線條和筆墨,山石的排列組合等。同時文人畫中也蘊含著道家思想,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無為、天地大美等,表現在畫面上或空靈簡逸,或寂靜蕭索,或蒼茫渾厚,感悟大自然達到心靈的自由超脫。“有”、“無”之法,在構圖、筆墨等方面尤為明顯。
二、王蒙山水畫繁密風格的藝術特色
元人崇尚意趣,王蒙在其畫面中用密集繁復的筆性來描繪主觀意象中的自然山川,畫面境象幽深,氣勢恢宏,從而使其有別于元四家的繁密風格在元代畫壇上獨樹一幟。
(一)筆墨形式
繁密是王蒙山水畫的重要特征,山林茂密,沉郁幽深。其畫面構圖繁滿,用筆豐富靈動,墨色采用先淡后濃,層層暈染。皴法多變,運用披麻皴、牛毛皴、卷云皴等皴法,山石刻畫比較細致,畫面豐富而不失靈動。王蒙久居浙江,卞山風光就。王蒙的作品中以《青卞隱居圖》將其筆墨運用到了極致,是成熟時期繪畫技巧的驕傲之作。
讀《青卞隱居圖》可以看出,畫面中的山川并不完全是客觀真實的山川所現,是經王蒙整理而來的。畫中山石運用披麻皴和牛毛皴,并沒有明確的輪廓線。先用淡墨勾勒,層層皴染,再用干筆焦墨,層次分明。在處理小石塊較多的部分時,小石塊前后上下相疊,采用不同的點法進行點苔,用疏密濃淡的皴筆來區分,在山峰的礬頭處用小披麻皴和雨點皴。“王蒙筆法繁多,一畫成之,假定有萬筆,學之者不到四千筆,已覺其多。”王蒙皴法多樣,利用點線將繁密感發揮到了極致,加以書法筆意的疊加,卻并不密不透風,錯落有致,在復雜的山體中賦予其動勢,卞山神韻更加深刻。
(二)構圖與幽深意境
元代文人受儒道思想的影響,文人畫大都清凈悠遠。從畫面上來看,王蒙雖與黃公望、倪瓚等人所表現的簡淡不同,但其繁密造型及構圖程式所傳達出來的意境是相通的。其畫面中山體走勢大多縱向,氣勢向上,脈絡貫穿,山麓至山頂樹木郁蔥氣勢恢宏。以《具區林屋圖》為例,畫面大半被山石重疊填滿,間以茅屋,只在畫面左下插入湖水。此圖描繪的是太湖秋天的景色,設色明艷,采用3:2的立軸模式,使下方比上方更加疏朗,畫面表現的空間增大,飽滿而不煩悶,繁密卻疏朗靈動。這種章法布局開辟了山水畫構圖的另外一種境界。王蒙的大膽嘗試在其《夏日山居圖》中也有體現,王蒙對水的運用很獨特,在繁密的畫面中總能以流水使畫面靈動。王蒙能夠自己解決自己畫面帶來的問題,飽滿又不至于太過用力。另外密林深處的茅屋、隱士,也是王蒙內心深處情感的寄托,虛境和實景的有效結合使畫面幽深意境更甚。
(三)點景、色彩及書印
元四家的創作中很少有點景的點綴,王蒙畫作中相對點景較多。崇山峻嶺之間的草堂、高士、古松,皆傳達出文人的高潔與隱逸之思。在《夏山高隱圖》溪流流淌,在畫面的下方,婦女在勞作,高士在讀書,書童陪伴。這些刻畫無疑為畫面的繁密提供調節,也映射王蒙隱居時的內心活動。元代文人畫崇士氣尚逸趣,水墨山水更適合來表達性靈。而王蒙繁密的筆墨中配以明艷的設色,靜謐祥和,無疑是大氛圍中的一種調節。趙孟頫的“書畫同源”對王蒙影響頗深。王蒙的筆法夾雜篆書隸意,筆力強勁,墨性更具韻致。倪瓚曾有詩贊王蒙:“筆墨精妙王右軍,澄懷臥游宗少文。王侯絕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從王蒙密體山水畫可以看出,王蒙對于“書畫同源”的領悟。
三、王蒙繁密山水對后世的影響
簡評元四家在繪畫中的用墨,子久渾融,云林縹緲,仲圭酣暢淋漓,叔明渾厚華滋、筆精墨繁。王蒙勤奮嚴謹的創作態度,促使其在元四家中獨樹一幟,繁體山水畫豐富了山水畫創作的方法與成就,也具有改革意義,為后人創作提供了新的契機。
(一)對明清兩代山水畫家的影響
王蒙密體山水對于明清時期的畫家影響很大,如明沈周和文徵明、清初四王等。沈周的《廬山高》就是借鑒王蒙的創作方法,在構圖方法上結合了王蒙的創作構圖,筆墨同樣是濃淡干濕層層暈染,層次分明,畫面飽滿。但沈周此畫并不是單純的模仿,筆墨技法比王蒙更加靈活多樣,畫面景物更加細膩和諧。這是“細沈”的代表作,其后期也脫離了王蒙的束縛。清代摹古氣息濃厚,大多仿作前代大師作品,清代作品上經常能看到仿作前代畫家作品的字樣。清初四王都有仿作王蒙的作品,可見對其推崇。清初四僧中髡殘對王蒙也是及其推崇,喜愛王蒙畫風,畫面中老練渾厚、幽深的畫面構圖傳達出來的意境令人神往。
(二)對近現代山水畫家及創作的影響
近代黃賓虹獨特的繪畫技法也是受到了王蒙筆法的影響,在他的畫面中,能夠看出他對于師法自然和古人的痕跡。黃賓虹的用筆古拙又不失靈活,總結出的“黑、密、厚、重”和“平、留、圓、重、變”的表現技法,可見黃賓虹對王蒙“繁密”山水及書法用筆的理解。山水畫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種藝術體驗,引起人們的共鳴,王蒙的山水審美風格應用于現代山水畫中,更助于我們對于繁密幽深蒼茫山川的理解。師古人,師造化,引發我們對于藝術思考,發掘藝術價值,陶冶情感。
結語
本人在研究王蒙山水畫“繁密”風格的過程中,借鑒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對王蒙“繁密”風格形成的原因及藝術特色進行了闡述。“繁密”是王蒙山水畫最突出的特點,體現在畫面中物象的描繪上,從筆墨形式、構圖形式、點景等方面,王蒙的筆墨技巧靈動多樣,畫面布局頗具創造性。其美學思想為后世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道路,促使著他在元代畫壇的地位斐然,一直影響著其以后的諸多畫家。無論王蒙的一生或官或隱,在他的畫面中,“隱”這一主題從未離開他的畫面,淡泊寧靜,以山水寄情,抒發胸中逸氣,尋找心靈之所。我們在借鑒學習王蒙留給我們的繪畫技巧優質財富的時候,我們有義務將其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修訂本)[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2]張志文.王蒙山水畫中繁密風格的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3.
[3]安園園.王蒙、倪瓚山水畫藝術風格比較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
[4]劉雪.淺析王蒙的繁筆山水畫藝術[D].曲阜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