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摘 要:學生抗挫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漫長的教育過程,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個性存在著差異,教師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因材施教,通過點點滴滴的誘導和持之以恒的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關健詞:小學;學生;心理素質;培養
一、在教學中滲透抗挫教育
在教學中滲透抗挫教育是很隨意的心理素質培養方式,只要教學過程中有可以發揮的素材,都能隨時把握運用,通過在教學中點點滴滴的誘導和持之以恒的教育,對學生抗挫心理素質培養起一種加強作用。
抗挫教育應滲透到各門學科之中,這對小學生養成抗挫的心理素質極為重要。小學階段孩子的心理素質尚未定格,有極大的可塑性。如何施教,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抗挫因素去引導學生敢于克服困難,使他們慢慢地形成堅強的意志力、頑強的拼搏精神,是培養小學生抗挫心理素質的主要環節。
另外,學生遇到挫折,作為老師,應主動幫助學生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他人、自己、目標、環境、條件等各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積極妥當的教育措施幫助學生排除心理挫折的外部障礙。
二、利用課外活動激發學生自強的信心
小學生都喜歡參加課外活動,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確定切實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內容和抗挫折目標。定時間、定地點、定輔導教師、定輔導內容,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磨練意志。例如,開展“優點大爆炸”活動,活動中先由學生各自發掘引以為傲的優點,再由其他同學找自己沒有發現的優點,盡可能地把優點“炸開”“擴大”,讓其釋放光芒。這樣可使學生心情愉悅,自由暢談,連平時較自卑、極少發言的學生也找出了不少優點,閃出了“耀眼的光點”,培養了自信心。開展“模擬咨詢”活動,培養承挫能力。也可以開展模擬理咨詢活動,首先,讓學生把自己的挫折(或苦惱)寫在紙上,收集后讓每位學生扮演心理醫生,隨機抽取一張,幫助解決,排憂解難。在幫助他人解除煩惱的過程中,達到自我調節、自我教育的目的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每個人都會有挫折,都會有煩惱。這樣,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就會明顯增強。
三、正面鼓勵,幫助學生戰勝困難
“正面鼓勵,幫助學生戰勝困難”是一種最基本的抗挫心理素質培養方式。可通過正面的鼓勵,使學生直接樹立勇于戰勝困難的自信心。
平時我對那些性格懦弱、厭學懶惰、意志脆弱的孩子,總是倍加愛護,幫助他們很快度過從家庭那個溫床轉入正常的學校生活的情緒波動期。我注意用師愛去感化他們,使他們對老師逐漸形成一種沒有拘束的親近感。我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對他們每一點小的進步就加以肯定,及時給予鼓勵,消除他們的怯懦、恐懼和自卑情緒。當他們做事失敗或受阻時,針對他們思想消極、心里恐慌、缺乏勇氣、畏首畏尾的情況,我就主動接近他們,溫和地與他們談心,支持他們去戰勝困難。我啟發他們動腦筋,自己去想辦法,鼓勵他們嘗試性地去解決困難。如果他們一籌莫展時,我就給他們以點撥,或熱情地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和孩子們一起去戰勝困難,從解決問題和爭取成功的過程中去消除他們的怯懦心理。在克服困難以后,我又當即向他們講解.“困難是彈簧,你弱它就強”的道理,使他們懂得世上沒有辦不成的事,關鍵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能吃苦就能成功,從而增強了他們抵抗挫折和戰勝困難的意志力。
同時,為了預防孩子產生依賴老師的思想,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我不失時機地利用課余時間組織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有目的地安排這些孩子獨立參加經過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輕松項目,使他們獲取成績后產生愉悅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當眾表揚他們,讓全班同學鼓掌祝賀,給他們以精神鼓舞,從而幫助這些孩子樹立了勇于戰勝困難的自信心,增強了敢于嘗試、敢于創新的膽量。
四、設置挫折、磨礪斗志
人為地設計一些如何克服苦難的訓練項目,是一種積極的抗挫心理素質培養方式,能主動讓學生心理素質在磨礪中快速培養起來。
有些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從小養成惟我獨尊、倔強好勝、驕傲自滿的性格特點。在學校他們天不怕地不怕,喜歡打鬧,好出風頭,意志力較強。針對他們的特點,我注意挖掘其性格中好的一面,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爭勝心和意志力,同時糾正其惟我獨尊的驕氣。為達到目的,我利用班會或智力競賽或體育比賽等活動,有意設置一些難度較大的項目內容,讓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參加,在參賽過程中使其受挫,觀察他們在挫折面前的態度。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不服輸的,有股倔強的設法取勝的勁頭,對挫折有較強的抵御能力。面對他們的失敗和受挫,我借機指出,學海無邊,知識無限,給大家講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以消磨自滿者的驕氣。接著,我表揚這些同學敢于克服困難,頑強奮斗,爭取成功的表現,讓孩子們為他們做過的努力鼓掌祝賀,鼓勵他們從失敗中積累經驗,使他們懂得只要頑強奮斗,就會達到目的,取得成功。從而對全體學生也同時進行了活生生的抗挫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了他們的抗挫心理素質。
五、實施抗挫折教育要社會、家庭、學校相配合
人具有社會性,小學生也是如此,存在于他們周圍的各種各樣的人和物,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因而,為了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就需要讓他們與社會、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首先,要發揮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教師可以請老紅軍、老八路講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請著名勞模、企業家介紹他們的創業之路,促使學生從小樹立不怕挫折,敢于競爭的信念。
其次,要把抗挫折教育的內容納入家庭。讓家長在家庭中有意識地創造抗挫折教育的氛圍,配合學校實施抗挫折教育。
結語
現代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父母給予子女太多的愛,其實“太多”有時會變成學生的心理壓力。物質擁有量的過剩與情感、精神營養的不良會使孩子發展失衡。現代城鎮居住方式改善了居住條件,然而又使孩子缺少碰撞錘煉以形成良好性格的必要環境。因此,“培養學生健全的心靈”已成為當今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郭德俊.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
[2]張玉仁.小學班主任工作.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3]卡爾·威特.卡爾·威特的教育.京華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江沿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