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論文通過研究潔環合作社和云正合作社的發展歷程,分別從發展前提條件、運作模式和兩個方面分析當前發展狀況,并且從合作社聯社的必要性、引入運輸方的合理性、政府幫扶的必要性等方面分析,得出了邛崍市抽糞合作社當前的發展困境,最后從合作社的角度入手分析并提出了合作社未來發展的幾點展望。
關鍵詞:抽糞合作社;合作社聯社;引入運輸方;政府幫扶;
一、研究背景
一直以來,邛崍都是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畜禽養殖業的發展迅速興盛,但是由于環保措施跟不上以及種植養殖的脫節,種養殖業形成的污染已經成為農村的一大公害。一頭豬的日用水量20公斤以上,污染量相當于8個成人,養豬污水的污染濃度是生活污水的100倍,對生態環境特別是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造成了巨大影響。一方面,高濃度臭氣影響村民的身體健康,糞便、尿水以及污水的隨意排放會污染附近河流,同時也容易傳播人畜共患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后果將非常嚴重。
二、合作社發展現狀
潔環合作社:2015年9月7日,面臨糞污處罰的農戶衍生出的市場需求結合當時政府推出的設備金額補貼的政策,潔環合作社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合作社擁有三臺運糞機,主要通過轉運、澆灌等一系列活動幫助養殖戶解決多余糞便的轉運和處理,逐年增長的養殖戶還有逐步擴大的灌溉區域使得合作社迅速發展壯大。
云正合作社:2015年7月份,在鎮政府的引導、扶持下成立了合作社,開始了專業化運營。至今,合作社的抽糞車已經發展到十輛,抽糞范圍也輻射到了周邊鄉鎮。
(1)前提條件
①穩定而有效的市場需求,單從邛崍市數量龐大的種植戶和企業,合作社的需求是比較穩定的,加上相比化肥而言,農家肥的成本更低并且成效更好,因此有效需求也是相當龐大的。
②政府補貼,政府對于合作社的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綜合邛崍市當前的生豬產業發展情況,綜合規劃,政府的政策很好的起到了撬動作用,主要有兩種模式:1.補貼種植戶,2.補貼合作社;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實現供需雙方的有效對接是保證產業鏈運行的重要條件。
(2)運作模式
合作社向成員收取每立方米2.5的管理費用,剩余全部返還車主,由車主向駕駛員和澆灌工人支付工資。
三、需要探討的幾個問題
(1)合作社聯社的必要性
①異地循環模式,得益于邛崍市探索創新“異地循環”利用模式,將散養戶、抽糞隊伍、種植基地有機聯結起來,該模式以散養戶為重點,創新建立了“散養戶+沼糞轉運合作社+種植基地”循環機制,采用政府補助、市場化運作方式,建立臺賬制度進行監管。
②合作社聯社的探索,農民合作有很多好處,但現實中農民合作面臨不少問題,如合作社利用國家政策為自己謀利益的多,而愿意為其他農戶提供幫助的少。具體到合作社,雖然研究表明不管是云正合作社還是潔環合作社,采取的多是“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甚至合作社負責人本人也是扮演農戶的角色,帶車加入組辦合作社,是社長也是利益相關者。
(2)引入運輸方的必要性
①連接供需雙方的平臺,供方:一方面是養殖業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卻是種養分離致使糞便無處排放,農田得不到更好的灌溉。
需方:蒲江等地的種植戶受制于高昂的化肥成本,對于農家肥的需求也逐年增長。沼肥富含有機質,對于改善耕地質量,避免土壤板結,提升地力有卓著效果。
中間方:戴正章于2015年10月組建了云正畜禽糞便收集服務專合社,而今,合作社共有社員22人,11臺抽糞車。
②第三方獨立性,云正和潔環合作社均是由一個或者兩個農戶帶頭興辦,合作社在這個產業鏈中扮演著一個中間人的角色,具有極大的獨立性,讓急需處理多余糞肥的有供給需求的養殖方能夠有效與需方對接,同時讓中間方有利可圖,實現三方的共贏,且讓需方處于相對優勢的談判地位。
(3)政策幫扶的必要性
①前期推廣的障礙,由于缺乏長效運營機制,種養業廢棄物綜合利用中產品成本高、商品化水平低、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依舊突出,還有基礎設施如道路的占道建設等建設問題。
②現有補貼機制,自2014年4月,經PPP項目申報,均可獲得每立方米8元的補貼。同時,為調動養殖戶的積極性,邛崍市對養殖戶分別給予每口池2000-2500元、80/m3元資金補貼;對中轉蓄糞池按照總投資50%的標準補貼。
四、當前的困境
(1)有機肥的使用困境
以邛崍的微牧農莊為例,當地農民無論是養殖戶還是種植戶,對有機肥的質量都是用肉眼判斷、憑經驗感覺,沒有檢測手段,處理糞污和還田施肥等是當前邛崍農戶希望能盡早解決的問題。
(2)補貼范圍
購置抽糞車補貼當前合作社的運營最大的補貼需求在于抽糞車等大型農機方面,同時隨著合作社的發展,補貼需求也相應在擴大,比如:購車修池用肥人,還有對購置抽糞車給予補貼也應該相應擴大,同時配套土地。
五、抽糞合作社發展展望
(1)規范行業標準,以質量獲取品牌效應
優質的農家肥相對于化肥而言,成本低廉成效更高。當然,這個逐漸興起的產業也需要逐步加強監管,建立相應的監管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制度。
(2)堅持生態理念提升農產品質量
位于四川省邛崍市牟禮鎮小塘村的微牧農莊的創始理念是:將微生態科技應用于循環農業發展,同步實現“動物健康、食品安全、環境友好、資源節約”這四大目標。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使得消費者和生產者不斷提高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重視程度。
參考文獻
[1]張曉山.促進我國農民合作社健康發展的幾點思考[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4(32):44-46.
[2]張曉山.理想與現實的碰撞:《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修訂引發的思考[J].求索,2017(8):16-24.
[3]黃勝忠,徐旭初.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行機制分析[J].商業研究,2009(10):121-124.
[4]張曉山.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趨勢探析[J].管理世界,2009(5):89-96.
作者簡介
王萍(1994.06-今),女,漢族,四川成都,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金融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