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居民對畜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使畜禽養殖業成為農業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然而畜禽污染也隨之增加。畜禽養殖業產生的大量畜禽糞便與污水已成為我國農村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因此,畜禽糞便運輸合作組織應運而生。本文通過對一些地區糞肥運輸合作社經營案例以及區域養殖與農地類型進行介紹進而從根本上分析影響糞肥運輸合作社發展的前端與終端因素,指出區域畜禽養殖結構、土地承載力及糞肥施用用途是影響糞便運輸合作社發展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新型農業合作社;農業生產方式;耕地可達性
合作社是一個全球性概念,關于合作社的定義1995年召開的國際合作社聯盟第31屆代表大會將其定義為:合作社是人們通過共同所有和民主控制的企業而自愿聯合起來的自治性協會,用以滿足其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共同的抱負和需求。關于農業合作社的作用,作為新型經營主體之一,在新型經營主體中農民合作社起到核心或引領作用。,農業新型合作社發展方向既要發揮其原有功能,又要不斷創新經營管理方式,為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新農村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一、新型農業合作社
(一)我國新型農業合作社的定義與辦社原則
定義:新型農業合作社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不改變家庭財產關系和以農戶或農場為基本生產經營單位的前提下,農民通過自愿聯合組成的,由入社農民共同所有、民主管理的企業來滿足共同的經濟和社會需求的自助、自治、自立的經濟組織。
辦社原則:第一,追求效率原則。第二,保障公平原則。第三,民主管理原則。第四,產權清晰原則。第五,自愿、自治、自立、開放原則。
(二)我國新型農業合作社的組織體系
1.新型農業合作社。適應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人新階段的新要求,新型農業合作社在類型上主要有綜合型農業合作社和專業型農業合作社。
2.新型農業合作社聯合組織。農業合作社聯合組織,是農業合作社有了一定發展的基礎上,為了發展和維護合作社的價值和原則,促進農業合作社之間的互利關系、推動農業合作社在互助和民主的基礎上發展,由各類農業合作社自愿聯合組建的社團法人。
3.產業一體化的合作社聯合控股企業。所謂產業一體化的合作社聯合控股企業,是指處于合作社農業產業鏈條中并由合作社組織控股的龍頭骨干企業群。
(三)農業合作社的作用
①農業合作社是農業科技服務的有效載體。②農業合作社是農業生產服務的骨干力量。③農民合作社是農村商品流通的供銷基地。④農民合作社是解決農村貸款難的有效途徑
二、畜禽糞肥運輸合作社的發展
基于上述一般意義上的農業專業合作社的介紹,本文接下來分析糞肥運輸合作社的組織模式、影響因素,以期找出運輸合作社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抽糞合作社產生原因
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
(二)抽糞合作社模式
1.組織模式,合作社服務的前端與末端分別是以養殖—沼氣采集—蓄糞池發酵為主的養殖業與茶園、蔬菜、果園為主的種植業,本文觀點認為研究糞肥運輸合作社應跳出合作社本身來考慮養殖和種植等影響因素,對于合作社的發展可能找出新的一條道路。
三、影響抽糞合作社發展的外部因素
(一)養殖業空間分布與畜禽糞便適用耕地可達性
1.①畜禽養殖空間分布特征。②畜禽養殖與居民點距離關系。③畜禽養殖分布與距道路距離的關系。
研究顯示,畜禽養殖與道路的距離也呈現有規律的分布特征,在距道路700m內,分布著北京市70.6%的畜禽養殖量,并且隨道路距離增加降幅明顯。
2.畜禽糞便施用耕地可達性。施用耕地可達性是指畜禽糞便產生地與施用耕地的空間距離,反映了畜禽糞便到達施用耕地的難易程度,它可以用來衡量可施用耕地消納畜禽糞便的可能性或潛力。①北京適宜施用畜禽糞便的耕地可達性②北京市畜禽糞便施用耕地可達性指標的空間格局
(二)基于農地消糞能力的畜禽養殖承載力
概括而言,當前相關研究多以耕地作為消納畜禽糞便的載體計算承載量和承載力,而少有考慮果園、林地等對畜禽糞便的消納能力?;诖?,本文參考該區內農用地的畜禽養殖承載力及耕地和果園承載的污染負荷情況,找出糞肥的空間利用分布,為有機肥運輸合作社經營決策提供建設性啟示。
1.農用地負荷分析
2.各鄉鎮農用地畜禽承載潛力分析
四、糞肥運輸合作社發展建議
由以上影響糞肥運輸合作社的前端和末端因素的分析看出,畜禽養殖布局不合理導致了糞便區域農田承載量不均。鑒于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是可以突破行政界線實施。因此,優化畜禽養殖業布局,加強農地承載力大的區域與小的區域中的運輸合作社區域間合作,及時共享各區域糞污量信息,以及充分了解本區域農地利用情況,增強糞肥運輸的效率與針對性,改善合作社的運營能力。
參考文獻
[1] 蘇振峰.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需處理好八大關系.經濟縱橫,2017.
[2]劉燕妮,任保平,高鵬.中國農業發展方式的評價.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2.
[3]陳訓波,朱文.農業供給側改革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研究——基于四川的調查分析.農村經濟,2017.
[4]黃繼鵬.發展我國新型農業合作社淺析.經濟研究參考,2003.
[5]陳金龍,李思庚.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探索與實踐.開放論壇,2014.
[6]林堅,王寧.合作社——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型經濟組織.江西農業學報,2002.
[7]陳建華.農民合作社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基礎.中國合作經濟,2013.
[8]袁迎珍農業合作組織歷史變遷和制度演進--推進我國農業經營組織化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經濟問題.2004.
[9]孔祥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合作社的角色定位.中國農村經濟,2013.
[10]李帷,李艷霞,楊明,董云社,韓偉,張風松.北京市畜禽養殖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其糞便耕地施用的可達性.自然資源學報,2010.
作者簡介
李嘉梁(1994.10-今),男,漢族,山西長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與區域發展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